分享

今年为啥会出现早立夏?对今年的旱涝和年景有何预兆?答案来了

 小吴上农村 2023-05-01 发布于广西

5月6日的02:18:36,我们将迎来今年的立夏节气。

但在农历上,今年的立夏却出现在三月十七,这是不多见的,这也被称为早立夏。那今年为啥会出现早立夏呢?这对今年的旱涝和年景又会有怎样的预兆?

立夏是24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就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长大了。

今年的立夏节气出现在农历三月,主要是因为2023年出现了闰二月,而关于闰二月,老话也有十年难逢闰二月的说法,说明这样的年份是不多见的,这样也就导致了农历三月份立夏也较为罕见。

此外,在农村还有“双春闰二月,春秋不见天”的农谚,也就是说闰二月的年份对天气情况也会产生一些影响。我们看今年在北方地区春季就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春寒天气,甚至在谷雨节气,山西、陕西等地也遭受到降雪的侵袭,这在历年中也是不多见的。

立夏节气出现在农历三月,相比四月份立夏,气温还是要低一些的,这也就导致今年到立夏的时候,天气相比常年可能要凉一些,而这样的天气也必然会影响到后期的天气走势。

在农村也有一句农谚,“立夏生冷风,热必有暴雨”,就是说在立夏节气的时候,如果天气比较寒凉,那到以后天气炎热的时候,降雨天气将会增多,可能还会出现暴雨连绵的景象,从农业生产上来讲,这样的天气也会影响到粮食的收成,可能会导致粮食欠收。

首先说立夏节气气温低。对于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和西北地来说,这会影响到春耕的进行,农民不得不推迟播种的时间,这就减少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导致作物籽粒干瘪,从而影响到粮食的产量。

再有到夏季,如果雨量偏大,也会影响到庄稼的长势,从而导致粮食减产甚至是绝收。

当然,老祖宗的经验预测也只是一个大概率,并且农谚也存在地域性的局限。不过从今年的早立夏,还有最近发生的春寒天气,也是在提醒我们要多关注天气的变化,并提早做好防范措施,以减少灾害天气给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