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酒利害论,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5-01 发布于河南

饮酒利害论

酒在我国的历史是很悠久的。早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酿酒了。最初的酒,名叫“猿酒”,是深山老林中,猿吃野果后将果皮、果核扔于岩洞石坎,日久腐烂发酵,变为酒浆,成为天然的果子酒。汉代《淮南子》一书中说:“清醯(àng 音盎)之美,始于耒(lěl音垒)耜(sì音似)。”①说明在农业生产出现

糖、糊精、甘油及酸类、酯类、醛类、矿物质等。

果酒中含乙醇约为16~48%,葡萄酒含乙醇量仅为7~18%。此外还有酸类、甘油、转化糖、葡萄糖、糊精、树胶、无机盐、芳香族化合物和其他微量成分等。

啤酒中乙醇含量最低,一般为3~6%。啤酒中有一定量的低分子糖和十一种维生素,而维生素B、B较多;有十七种氨基酸,还有蛋白质、酵素、磷酸盐、苦味质等。啤酒对人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据分析,一升六度的啤酒相当于四两面包,故有人称啤酒为“液体面包”。

酒对人体健康有益也有害,关键在于人怎样去利用它。用得适当,对人体能产生一定的好处;用得不适当,对人体则大有害处。适量饮酒,可使人体唾液、胃液分泌增加,促进胃肠消化吸收。但过量饮酒,害处也很大。一次过量饮酒,会使乙醇大量进入体内。乙醇量超过了人体的消纳能力,就会产生伤害作用。

乙醇在人体内吸收很迅速,一般约有20%在胃内吸收,其余在小肠吸收,而只有2~10%通过尿、汗、唾液和肺呼吸排出体外。被吸收的乙醇,大部分被氧化,放出一定的能量而被机体所利用。但氧化的速度较慢,成人一般每小时仅10毫升左右,如饮入乙醇的量过大,超过了人体对它的氧化速度,即可造成酒精中毒。

酒精中毒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酒精中毒,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醉酒。当一个人大量饮酒,使血中的乙醇浓度达到0.16%时,就会陷入深度醉态中。如浓度继续升高到0.2~0.4%时,会引起严重的中毒。乙醇进入体内,首先侵害大脑,进入过多,会使大脑皮层处于不正常的兴奋或麻痹状态,使人失去控制,丧失理智,辨别力、记忆力、集中力及理解力都会减弱或消失,视力也会出现障碍。因而喝醉了酒的人,醉眼朦胧,视物不清;手脚不听使唤,走路不稳,持物不紧;有的胡言乱语,头痛,昏睡,甚至发生脑出血。对消化系统的侵害,可引起恶心、呕吐、胃疼等。酒精中毒加剧,则可能出现昏迷,最后使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引起酒精中毒的乙醇量为75~80克,致死量为250~500克。一般来说,血液中乙醇含量不同,可出现不同的醉态。40毫克%时行动稍笨,手微颤;60~80毫克%时行动很笨,言语絮烦;80~100毫克%时,反应迟钝,步履蹒跚,而又自言自语,感情极易冲动;120~160毫克%时,就成倦睡的醉态;240~400毫克%时,就会明显中毒,有的呕吐,有的大小便失禁;400~500毫克%时,可深度麻醉致死。

慢性酒精中毒是因为长期大量饮酒,不断损害神经中枢、循环和消化系统所引起的。如果乙醇在体内没被很好地代谢氧化,它就会引起脑细胞的损害,出现智力、记忆力、理解力减退,会导致胃肠机能失调,诱发各种消化道疾病,如食道炎、消化性溃疡、肝病、胰腺炎等,还会引起蛋白质的缺乏。对心脏,可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肌收缩功能减退,或造成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嗜酒过量,不注意饮食,还会造成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尤其是硫胺和烟酸),使精神上及器官上产生障碍。女子滥饮,会导致生产畸形儿或智能低下儿。

总之,长期无节制地大量饮酒,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有的青年人,在公共场合狂饮滥醉,不但有失礼貌,极不文明,而且损伤自己的身体,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你对这种情况很反感,你的这种感觉是对的。

这样讲,绝不是说饮酒对人没一点好处。如果那样,酒也不会流传几千年而被人们所欢迎。

适量饮酒,对人是有一定好处的。适量饮酒可扩张皮肤血管,加快血液循环,使人感到混身发热,精神振奋,产生祛湿御寒、舒筋活血之效。你说你的老父亲每天饮一点酒,他感觉很好。确系如此。劳动工作了一天,感到很累,少量地饮一点酒,能够解乏。冬季在室外活动,回来后,喝一点酒,会使人感到暖和。对健康人来说,少量饮酒,既能活血,还能增加食欲,并产生轻度欣快感。据英国科学家研究,少量饮果子酒,还有保护心脏的作用。至于说到啤酒,则好处更多一些。由于酿造啤酒的啤酒花本身就是一种药物,所以适量饮啤酒,有健胃消食、清热利湿之功用。啤酒中含二氧化碳,到体内后随即排出,可将体内热量带出一部分,而使人有凉爽之感,是夏季的一种好饮料。啤酒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一公升啤酒可产生七百六十多卡的热量,能补充人体的需要。1972年7月在墨西哥召开的第9届世界营养食品会议上,啤酒被正式确定为“营养食品”。

但是,有些人是不能喝酒的。

肝炎病人不能喝酒。因乙醇能阻止肝糖元的合成,使周围组织的脂肪进入肝内,并能加快肝脏合成脂肪的速度,容易形成脂肪肝。乙醇在肝内先要变成乙醛,才能被氧化,但由于肝炎病人对乙醛的氧化功能低,使乙醛在肝内蓄积,对肝实质细胞起毒害作用,促进病情恶化,促进肝硬化的形成,以至危及生命。

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的人不宜喝酒。酒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乙醇能抑制心肌作用,使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并加速血管硬化,使心脏疾病逐渐恶化。

孕妇最好不喝酒。怀孕期间喝酒,易使胎儿出现畸形;哺乳期妇女也不要喝酒,因酒可通过乳汁被婴儿吸收,使婴儿出现昏睡等酒精中毒的症状。从优生学的观点来看,酒后不应性交。在狂饮后性交,受过酒精毒害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发育成胎儿之后,会造成智力低下,有时甚至是痴呆。

肾脏病人、胃酸过多、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癫痫病、肥胖病等病人,均应禁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