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胶东见闻笔记:“七十年后”之烟台

 胶东故事会 2023-05-01 发布于山东

时间上的前后,是一个相对概念。本文标题中的“七十年后”,并非从今日开始计算,而是以上世纪某一年为起点。此话题的由来,还需从一次乡村探访说起。

大约六年前,笔者与朋友前去乳山市崖子镇西北方位某村落探访。进村之后,我们依惯例来到一处小广场。那里,有不少老人在休憩闲谈。而要了解村庄人文典故,正好可向他们请教。

时为初冬,地里尚有窖藏白菜等农活,七旬及以下村民仍在忙碌。在广场上休憩的老人,年龄均在八旬开外。他们腿脚虽多有不便,但生活阅历皆可谓丰富。该村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之前归属“牟平县”,四十年代中期又曾隶属“牙前县”,这两段经历,众人皆曰知晓。

当中有位老翁,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曾参与蓝烟铁路修建。笔者听闻此语,便问道:“您当时是否去过烟台?”

老翁摇头道:“筑路期间,只在郊区某处寺院旧址休憩过,不曾进过市里。”

他刚说完,旁边一位老媪接着话头:“我去过!”

笔者转头望去,只见其白发苍苍,年龄似在老翁之上。详询方知,已过九旬矣。

老媪前去烟台之年代,较之蓝烟铁路修建更早。彼时非但未有火车,公路运输亦不发达,乡民出门,仍以步行为主。老媪此行,便是一路徒步。

此行具体经过,老媪语焉不详。其口述内容,笔者现今也大多忘记。但她结尾之语,则始终记忆犹新。

当时,老媪在讲述之后,忽然问我道:“烟台现在是何模样?”原来,她在那次步行之后,再未去过烟台—虽然乳山曾长期属烟台地区管辖。前后计算,已有近七十年时间。

笔者大为感慨,连忙向她描述,并尝试翻找手机图片。可惜纸上得来终觉浅,老人虽听得认真,但却似懂非懂。

谚云:“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笔者与老人素昧平生,即便有心驱车送之进城,亦不敢轻于一试。于是,只能略带愧意,结束这番对话。

时光荏苒,此事距今,又已过去六年。期间笔者曾多次经过该村,但却从未去打听这些耄耋老人的情况。原因无他,唯恐听闻伤感之讯。世代交替,虽为自然之理,可仍不免令人感叹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