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部。 今天,谈谈汪洋同志的铜陵改革往事。 从1972年17岁高中未毕业就因家庭贫穷而进入食品厂当工人,到26岁当副县(处)级官员、27岁县(处)级、28岁副地(厅)级、33岁地(厅)级、38岁副省(部)级、48岁官至正部,汪同志的仕途经历不仅“一刻也不曾耽误”,而且其在政治舞台上的出场也显得异乎寻常,可谓“一亮相就风华正茂”。 一位认识汪同志的人士如此评价:其升迁之快,与他本人严以律己、积极进取的做人风格密不可分。据称,在汪同志担任安徽省体委主任后,他的一位老朋友到合肥办事,想和他叙叙旧,汪当时已有自己的专车,却骑着自行车到火车站接他。 不过,熟悉他的人表示,这远远不是汪同志性格的全部,工作中的汪洋表现出的超前思维和果敢作风,在他出任安徽省铜陵市长,真正开始主政一方时展现得淋漓尽致。 汪同志于1988年11月出任安徽省铜陵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铜陵是个较小而且贫困的省辖市,在安徽并无特别重要的地位,但在铜陵4年,汪同志雷厉风行,颇具改革和创新意识,并做了一件轰动一时的事情,震惊海内外。 1991年11月14日,《铜陵日报》发表署名龚声的文章《醒来,铜陵!》,呼吁“改革大潮汹涌澎拜。历史不允许我们躺在计划经济上酣睡了。必须解放思想,向一切僵化、陈腐、封闭的思想观念开刀”。一场有关思想解放大讨论的序幕轰轰烈烈地拉开,在整个铜陵激起强烈反响。 此文犹如平地惊雷,由这个贫穷的皖南山区传遍了神州大地。而汪同志就是这件事的发起者。 ![]() 令人振奋的是,15年前在皖南山沟吹响的“解放思想”的号角,在15年后汪同志主政之下的南粤大地再次响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巧合。但与其说是历史的巧合,不如说是历史的必然。 汪同志当时在电视讲话中说:“要改变观念!有人养鱼怕偷,做生意怕骗,就是不怕穷。”这与此后邓小平著名的南方谈话思想很接近,显示出汪同志敏锐的政治嗅觉。而铜陵的做法也引起了高层尤其是邓的关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