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故事改编的《耕耘序曲》

 谈艺聊曲 2023-05-02 发布于江苏

真实故事改编的《耕耘序曲》

谈曲

1963年《新华日报》《人民日报》刊登了江苏盐城青年农民董加耕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务农的事迹在全国引起轰动。
董加耕原名董加庚,在校学习成绩优异,成为党员重点培养对象,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乡村出了大学生,整个董伙大队以他为荣,他的父亲更是兴奋地逢人便炫耀。然而,董加庚不顾父亲的反对以及全村人的不理解、不支持,立志要成为在农村耕耘一辈子的新时代的新农民,并将名字改为董加耕。为了表示决心,他还在入学志愿申请书上写下了“回乡务农,立志耕耘”八个大字,坚决要求回乡务农。

1964年江苏省扬剧团演出的大型现代扬剧《耕耘序曲》,又名耕耘记》或耕耘记》,就是基于董加耕这个真实事件进行二度艺术再加工创造。扬剧《耕耘序曲》将第一主角改名为田志耕,又依据剧种自身特点,将第一主角调整改为女性,同时还增加女同学梁志耘,受田志耕的感召,也坚决要求随其到农村进行劳动锻炼等内容。

 
故事说的是:田玉玲响应党的号召,高中毕业后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在她的感召下,同班同学梁小英也报名要求下乡劳动。她们俩为了表示决心,分别将名字改为田志耕、梁志耘。
田玉珍对妹妹田志耕寄以期望,并以她为荣。对于她放弃读大学的机会,甘愿回乡务农的行为十分生气,更是万分的不能理解,在田志耕不断耐心细致地开导和劝说下,姐姐终于明白并理解了田志耕要成为新农民的远大理想。与此同时,在城市中长大的梁志耘因为缺乏农业生产知识,分不清麦苗与青草,在劳动生产中闹出不少的笑话,一度情绪低落,甚至想打退堂鼓返回城市。在田志耕耐心细致的帮助下,梁志耘不仅掌握了农业知识,还成为生产能手。
一年后,田志耕和梁志耘回到母校,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回乡务农的情况。受她们俩的影响,已经考上大学的同学王洁等,也积极要求跟随田志耕、梁志耘一块到乡下去参加劳动锻炼。

田志耕热爱劳动、热爱集体,艰苦朴素、不怕困难的精神和行为,为全国广大的知识青年树立了良好的精神榜样。

编剧:孔凡中、蒋剑奎、辛瑞华,导演:孔凡中,音乐设计:陈大琦、王万全,布景设计:裴宏基、王钧堂,灯光设计:孙锡振、吴友生,服装设计:莫愁。主要演员:吴蕙明饰田志耕、李明英饰梁志耘、华素琴饰田玉珍、高秀英饰田大婶、杭麟童饰田开阳、林玉兰饰汤支书、蒋剑奎饰汤继康、朱余兰饰汤振霞、陈才茂饰铁牛、杨国柱饰双喜、李虹饰汤二婶、王邗华饰王洁。
大型扬剧现代戏《耕耘序曲》由进团不久刚满18岁的优秀青年演员吴惠明、李明英领衔主演,批扬剧知名老艺术家高秀英、华素琴、林玉兰、杭麟童等众星捧月,甘做绿叶,甘为人梯,提携和扶持后辈青年演员。吴惠明、李明英是1959被招入江苏省扬剧团的首批随团学员,他们进团后即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分别拜在高秀英、华素琴名下学艺,成为了流派传承人。
在《耕耘序曲》的排练现场,为了帮助提携后辈进行角色创造,高秀英、华素琴等老艺术家,帮助青年演员分析人物,甚至亲自上阵示范,为扬剧培养后继人才不遗余力,表现出良好的师风艺德在师父及剧团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惠明、李明英亦不负众望,《耕耘序曲》中不俗的表现,得到一致赞赏。这里还要提及一件事,当时上海音乐学院大学毕业生,恰好来到江苏省扬剧团进行实习,他们在排练中给予了许多帮助,尤其是指导演员较好地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该剧上演后,无论是剧本创作还是舞台气势浩大,因此受到各方广泛关注与好评,同年在江苏省首届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以及在江苏、上海等演出中,均产生过轰动效应。

同年,江苏省京剧团根据扬剧剧本,移植改编为京剧《耕耘初记》。改编:洪玖(江蛰君),导演:徐子权、冯玉铮,曲:四合,美术设计:盛鼎李秋鸣、马长山。主要演员:董金凤饰田志耕、黄孝慈饰梁志耘、沈小梅饰田二婶、王琴生饰校长、蒋慕萍饰汤奶奶、朱鸿发饰汤振家、张世兰饰汤继康、赵云鹤饰汤支书、费玉策饰田开阳、金少臣饰老校工。

京剧《耕耘初记》也采用了老带新的舞台结构,挑大梁的是剧团优秀青年演员董金凤、黄孝慈,京剧名家金少臣、王琴生、蒋慕萍、沈小梅、张世兰等人在剧中担任重要配角。该剧进京参加了全国现代戏观摩汇演,受到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扬剧《耕耘序曲》是江苏省扬剧团早年创作较为成功的大型现代戏,在创作过程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为扬剧今后现代戏的创作方向,提供了极其有用的宝贵经验。

2022年5月1日初稿南京,2023年4月26日二稿常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