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悲壮的八百壮士:被迫缴械投降,子弹数量12万发,堪比一个师

 历史探奇 2023-05-02 发布于河南
前年一部《八佰》的上映是看得人热泪盈眶。如果不是这影片相信鲜少有人知道有这一群士兵的存在:他们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和日军殊死搏战4天4夜,用自己血肉之躯挡住了敌人的疯狂轰炸。
如今在上海四行仓库斑驳的枪洞记载着这段悲壮的历史。时间不会冲淡他们的事迹,历史更不该抹去他们的功劳,每一个爱国捐躯者都该被国人永远地铭记。
但是电影并没有把整个故事讲完,很多人不知道他们真正的结局是什么。而事实上这群小兵,包括谢晋元在内的将领,并没有受到国民党内提拔或是提升。相反是他们下场都很凄惨,被软禁、被俘虏,甚至横死的都不在少数。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故事的一切还要回到1937年的淞沪会战开始前说起。
内容图片
1937年10月淞沪会战已经接近尾声,有着30万余万人伤亡的 形势对中国部队大为不利。11月初在蒋介石部署下大部队决定从上海分两路撤离,只留下一支团的兵力与日军周旋,也就是国民党军88师524团。
当时驻沪的日军部队起码达上万人之多,这种以卵击石的行为真的可行吗?
事实是国民党并没有指望这支不足五百人的队伍能打赢上万人的日军部队,相反他们一来是希望524团拖住敌人脚步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二来就是想让在上海租界区的各国高官看到日军以强欺弱的暴虐杀戮,好让联合国出面对日本施加压力。
内容图片
换句话说国民政府其实放弃524团,只是想用全军覆没的悲壮博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声援。
谢晋元是临危受命的最高指挥官,而由他率领待命这个524团也没有十分规整。它前期已经和日军进行一场大厮杀,所剩人员几乎减半。
经历了前后5次的增补才达到现在的414人。而且这其中很多都是从湖北招募来的17、18岁的新兵蛋子,他们入伍受训才没2个月就被拉上抗日的战场。
内容图片
这群小伙子虽然年轻但是志气高,虽然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是全都有着满腔热血。为了壮大自己声势,他们对外宣称自己队伍有800百来号人,而且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精兵,以试图震慑敌人树立威信。这也就是号称“八百壮士”的来源。
不过眼下的形势不容乐观,前面是如狼似虎的日军追兵,后面是大部队渐行渐远。徒留上海的524团俨然成为一支“孤军”,但是团长谢晋元不这么认为,他要坚守上海到直到最后一刻,哪怕只剩一口气在,他也绝不姑息日军再度进犯。
524团奉命进入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及严阵以待。这里是以前上海四大银行的共用的金库,因此墙体浇筑都是用的最坚固的材料,一般的流弹很难打穿。再加上这里内部面积很大,可以备好充足的子弹、食物。
内容图片
一场恶战就在这里势不可挡地焦灼着,敌军疯狂地用子弹、手榴弹向着四行仓库的西墙扫射,而524团的士兵仅以仓库外墙为阻挡和敌人对战,敌军猛烈的扫荡丝毫不给524团喘息机会。
幸得铜墙铁壁的外墙即使如此狂轰滥炸依旧屹立不倒,杀红眼的日军眼看攻不破国军的防守,丧心病狂的他们之后甚至拉来重型武器要将四行仓库夷为平地。
四行仓库对岸就是租界区,日军不敢轻易造次只敢在这里欺负国军。于是最大的讽刺画面出现了:我们的军人和日本人在河这岸枪林弹雨的厮杀着,而对岸租界内的达官贵人喝着咖啡、望着窗外隔岸观火。
内容图片
这场战火一共烧了4天4夜,谢晋元的524团誓死与敌军火拼。敌军的火炮越来越猛眼看就要挡不住防守了,524团的小战士们就在身上绑着炸药,跳下去抱着日军同归于尽。这一幕在电影中也有着淋漓尽致的叙述。
不过电影的最后说道如此惊天动地的杀戮还是震撼到了对岸的租界权贵们,公共租界内列强们恐怕影响租界范围安全向双方政府施压,于是第五天双方停火,对日军赶尽杀绝的行径予以了干涉。八百壮士在上级命令下得以安全地走出四行仓库,转移到了英租界区域。
内容图片
这一刻可以认为是“八百壮士”以一敌百和敌人打了个平手,但更可以说是“八百壮士”靠着自己单枪匹马的一举之力战胜日军,因为他们奋勇杀敌的行为感动不只是国际社会,而是鼓舞了无数国人奋起抗日的情绪。日军再人多势众又能怎样,在我们的土地上绝不会允许他们肆意造次。
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可是现实情况是走入英租界的“八百壮士”们,他们之后的结局却只能用悲惨来形容。
当时租界区的英美列强们对于中日之间大战并没有口诛笔伐,事实上他们也是对中国这块肥肉瓜分者之一。
关火停战的干涉只是不希望威胁到自己势力范围而已,因此即便进入了英租界的“八百壮士”依然不会得到任何机构或者组织的保护或者妥善安排。反倒是遭受了更大的伤害。
内容图片
当时524团撤离到英租界后遭到英租界管理方的扣留,英租界让所有人解除武装,进行缴械。当时88师参谋长与其交涉,后得出结论是:考虑到租界安全代为“保管武器”,并非缴械投降。
如今身处他人的地盘,又有上级的同意,524团的“八百壮士”只好乖乖交出全部的武器。据悉当时收缴的武器中步枪有260支,高射机枪2挺、还有手枪10支,加上各式的手榴弹和迫击炮弹,可达到上百枚左右。光是子弹就已经达到了12万发之多。
一个孤团的装备完全抵得上国民党的129师。看来524团原本就打算和日军恶战到底的。
但可恶的是这次他们上当了,英方在收缴这些武器并没有打算放走他们。当时日方政府还与英方交涉希望能将这些士兵“引渡”日方地盘,但被英方拒绝。
内容图片
但是迫于日方的压力,英国方面也不打算释放这些士兵。他们将其羁留在胶州路的一个旧军营里,不得随意外出。这里四周铁丝网高架,还由白俄士兵把守,壮士们等于被软禁在此,而且这一待就是4年。
而且在此期间,团长谢晋元还遭到国民党内叛徒的出卖杀害。当时汪精卫日伪政府在南京成立后,曾派人以高官厚禄去劝降谢晋元。但遭到谢晋元的严词拒绝。
后来恼羞成怒的日伪收买了他名下几名士兵,趁其操练不备时刺杀了谢晋元。一代忠魂竟然最后命丧在自己人手里,实属唏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上海的英租界又被日本人占领。这群滞留在军营内士兵又被日本转到吴淞口拘禁。活生生的从英国人手里的软禁生活变为了日军的俘虏。
内容图片
后来他们中有的被日军送上太平洋战场去往巴布亚新几内亚参战,有的被日军拉去做苦工卸煤炭。所以他们中战死的战死,累死得累死。最后侥幸逃脱或者活到新中国成立的所剩无几。大名鼎鼎的“八百壮士”竟然有着如此凄惨的下场是在让人难以接受。
不过庆幸的是这世界始终有人记得他们的存在,有人能活着叙述他们的故事。在电影《八佰》公映前的2005年,留在重庆的91岁的杨养正,也是淞沪会战的亲历者,“八佰壮士”之一,被接到上海参观了他们当年战斗过的地方,还有团长谢晋元的墓前。
这位已经改名换姓且对自己过往闭口不谈的老人实在忍不住嚎啕大哭,在谢团长的墓前他把自己这段经历一五一十的讲述给了大家听。这场战斗是那么轰轰烈烈,是那么神勇伟大。而团长谢晋元更是最杰出的领导者,最有信仰的爱国魂。
内容图片
也许现在的我们已经不能理解包括杨养正在内的“八佰壮士”到底是用着怎么心态去打这一场仗。或许面对以少敌多的形势,他们只有一个信念:中国人决不投降,绝不做俘虏
所以在他们看来,即便是淞沪会战最后一役,他们更要死守军令,负隅顽抗。而在我们看来,他们不管是哪个党派,只要是中国人、为中国而战的,他们都该是我们尊敬的民族英雄,是我们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功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