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骗局,你或许深信不疑,但有没有发生过另当别论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05-02 发布于北京

文/四季文史

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无论是从坊间传闻或者是皇家秘史,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字与图像皆由古人描述。所谓胜者为王败者寇,历史从来由胜者书写,这其中的史实记载经得住推敲的,必须是严加考证的。

后世对前朝历史的书写,并非一件易事。如清朝纪晓岚修书《四库全书》,从1772年开始,历经十年才编成。因为编修史书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耗费很多的人财物力,而并非像有些人想的那样,由胜利者随便描绘几笔就成了历史。历史总的来说,是要经得起推敲的。

编修史书,之所以会花去很多时间,主要是因为它包含的内容很多,信息量很大。例如皇帝起居注、朝廷史书、地方志、人物传记以及野史、私史的考证等等。不过,在古代编撰前朝史书时,并没有像今天的大数据或者是互联网的帮忙,他们全是人工一笔一笔的记录,而人也不是计算机,所以对历史事件会产生夸大或者误解的现象也常有存在。

很多史学家在编撰史书时,有时也会因为史料考证不严,对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现象做出误判,甚至也会掺杂一些个人情感进去,因此就形成了历史“骗局”,而脱离了历史的本来面貌。比如中国古代历史上三个有名的历史骗局,至今都有人深信不疑。

第一:焚书坑儒,秦始皇烧了哪些书、“坑”了哪些人?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他横扫六国,统一中国,他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创造了流通的文字,并且改革了当时的缴税以及耕种法,作为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贡献是伟大的。后世对于他的了解,大都是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因为这是成书时间距离秦朝最近的一部史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如果有谁敢藏《诗》、《书》百家经典者,全部要交给官府守卫烧掉,30日之内不烧,30日之后全部要毁掉,不上的书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虽为“千古一帝”,嬴政也有让人诟病的地方。随着考古学家对秦朝史料发掘的越来越多,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塑造的秦始皇形象,也受到了人们的质疑。

诟病的焦点主要围绕“焚书坑儒”展开。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从目前所发现的秦始皇时期的历史资料分析可以看出,秦始皇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暴君。而史书中关于焚书坑儒的记载,也有一定的夸大成分。

“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秦朝初年,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为了统一思想,考虑到防止六国势力谋反,秦始皇确实焚烧了六国部分儒家典籍。

至于“坑儒”,更容易知道真相了。据史料记载,嬴政所杀的却并不全都是儒生。秦始皇虽然贵为九五之尊,但他非常迷信,乐意追求长生不老,大肆炼丹,由于最后发现自己被骗了,所以他一怒之下把术士给埋了,坑儒坑的并不是书生,而是术士(江湖骗子)。

逆向思维想一想,如果秦始皇将儒家等书籍全部焚烧,《春秋》、《诗经》等史书今天怎么会公之于世呢。

第二:康乾盛世到底有没有?“康乾盛世”始于康熙二十年,终于嘉庆元年,持续时间长达130多年。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可是随着人们对清朝史料了解的日益深入,人们发现“康乾盛世”的真实情况也逐渐浮现在人们面前。

无论是在马戛尔尼访问清朝的回忆录中,还是康乾时期的地方志中,又或者是尚存一些争议的《清史稿》中,对于这一时期的描述大多与饥荒有关,丝毫看不出盛世的模样。

“盛世”,至少是手工业、农业、政治都有较高程度的发展,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政治清明。如杜甫《忆昔》中就有写道: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当时的法国传教士乔治·安森,在中国传教时在《耶稣会环球旅行记》中说道:“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最富饶,经济最富裕的国家”。所以很多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康雍乾时期是很伟大的。

事实上,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所作出的丰功伟绩的确是是被承认的,但要说国力旺盛却远远比不上大唐时期的八方觐见和富贵繁华。

我们也并不是说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不好,而是清朝当时的情况确实很难出现如同唐朝“贞观之治”那样的盛世。

康熙时期,年年征战,国库空虚,到雍正继位时励精图治国力有所恢复,可是乾隆皇帝一上台又开始挥霍无度,败光了雍正留下的家底。

确切的说,也只有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清朝逐渐恢复元气走上了发展快速通道,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可惜的是,雍正在位时间太短,而“康乾盛世”有康熙有乾隆,却唯独没雍正什么事儿。雍正若泉下有知,肯定也会很憋屈。

第三:关于明朝方孝孺案。要说历史上三大冤案,我认为“方孝孺案”应列其中。

姚广孝:“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方孝孺被明成祖朱棣灭十族的说法。“诛九族”就是将当事人和其亲戚全部杀光,这在封建社会已经是最严酷的刑法,一般用于谋反、谋逆等十恶不赦的大罪。但是明成祖朱棣却发明了“诛十族”。那么,方孝孺真的被灭十族吗?

事情的起因是,朱棣为了给自己篡位博得合理的名分,于是叫方孝孺草拟登基诏书,方孝孺不答应。到最后,方孝孺却写了“燕王篡位”的四个字,并对朱棣破口大骂。

朱棣威胁:“你不怕我杀了你?”孝孺说:“就算你杀了我,我也不会与你同流合污。”朱棣冷笑着说道:“你就不怕我诛了你九族!”孝孺傲然喝道:“诛十族又何妨?”

所以便有了民间朱棣灭方孝孺十族的说法,并有数字记录,共杀了八百四十七人。乍一看好像挺是这回事,但其实并非如此。事实上,这可能就是在流传的过程中被夸大了。无论是清朝张廷玉所编的《明史》,还是明朝早期的史书中,都没有关于方孝孺一案被灭十族的说法。

《明史》:“丁丑,召方孝孺草登基诏,孝孺投笔,且哭且骂。帝大怒,泰、子澄亦抗辩不屈。遂与孝孺同磔于市,皆夷其族。”

《明史》中并没有方孝孺被灭十族的记载,反倒记载了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为方孝孺等建文旧臣平冤昭雪,并下旨赦免了方孝孺堂兄方孝复。后来在万历十三年的时候,明神宗朱翊钧又下旨赦免了当初因方孝孺一案被流放的戍边者后裔,共计1300余人。如果当初方孝孺真被灭了十族,那这1300多人又是从何而来?由此可见,方孝孺并没有被朱棣灭十族。

有句话说得好,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们在看待一件事的时候,应该站在客观的历史角度,不能轻易对某事“盖棺定论”,对于史书上那些不符合逻辑的记载,随着时光的流逝最终也会大白于天下。对于这三个历史故事,你怎么看呢

(严格说,我们在考证历史事件时,除了正史野史也有真实的记载。所谓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不无道理。那些以讹传讹的历史故事,你还知道多少呢,欢迎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