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候变化的力量 - 新的研究揭示了古代印度河大都市终结的原因

 颐源书屋 2023-05-02 发布于北京

根据剑桥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发现,喜马拉雅山洞中的一块古老的石笋含有多次长期严重干旱的证据,这一波干旱可能导致了青铜时代印度河文明的崩溃。大约4200年前开始的干旱期,持续了200多年,与印度河文明的重组相吻合,印度河文明是一个庞大的城市文明,涵盖了今天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部分地区。

文章图片1

研究发现在这一干旱时期发生了三次持久的干旱--每次持续25至90年。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剑桥大学考古系的Cameron Petrie教授说:'我们发现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这段时期不是短期的危机,而是印度河流域人民生活的环境条件的逐步转变。'

研究人员通过探究从印度Pithoragarh附近的一个洞穴中收集到的石笋的生长层来绘制历史降雨量。通过测量一系列的环境示踪剂--包括氧、碳和钙同位素--他们获得了一个重建,显示了季节性分辨率的相对降雨量。他们还使用高精度的铀系列测定法来掌握干旱的年龄和持续时间。

文章图片2

达拉姆伽利石笋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Alena Giesche说:'多条证据使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拼凑出这些干旱的性质--并确认它们是一致的,'她在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进行了这项研究,作为其博士论文的一部分。

Giesche和研究小组确定了夏季和冬季降雨量低于平均水平的不同时期。'干旱影响两个作物季节的证据对于理解这个时期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极为重要,'Petrie说。他补充说,这一时期的干旱持续时间增加,以至于第三次干旱的持续时间会达到几代人。

这些发现支持现有的证据,即印度河流域大城市的衰落与气候变化有关。'但是直到现在一直是个谜的是关于干旱持续时间和它们发生的季节的信息,'Giesche说。'当我们考虑文化记忆以及人们在面对环境变化时如何做出适应时,这个额外的细节很重要。'

根据Petrie的说法:'考古证据表明,在200年的时间里,古代居民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适应并在面对这种新常态时保持可持续性。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较大的城市遗址人口减少,而倾向于在印度河流域人口所占地区的东部地区建立较小的农村定居点。同时,农业转向对夏季作物的依赖,特别是耐旱的黍类,人口过渡到一种似乎更自力更生的生活方式。'

来自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的研究报告合著者David HoDELL解释说,大洪水最近已成为解释包括印度河谷在内的一些文化转型的一个流行原因:'但由于涉及到比较气候和考古记录的困难,这些联系通常是模糊的。这种情况现在正在改变,因为'古气候记录在细化季节和年度的降雨量变化方面正逐渐变得更好,这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决策。

该团队现在希望将他们的气候重建扩展到印度河地区的西部,那里的冬季降雨系统变得比印度夏季季风更有优势。'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更多像这样的记录,从一个西-东方向的横断面穿过夏季和冬季季风相互作用的地区--而且,关键是要捕捉到这个干旱时期的开始,'Giesche说。

诺森比亚大学的古气候学家、合著者塞巴斯蒂安-布赖滕巴赫(Sebastian Breitenbach)教授说:'目前,我们的研究地图上有一个巨大的盲点,横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印度的夏季季风和西风在那里相互作用,可悲的是,政治局势不太可能允许在不久的将来进行这种研究。'

'古气候学家和考古学家都有更多的工作要做,'霍德尔说。'我们在剑桥很幸运,这两个部门彼此相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