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楚王朝:九百戍卒缔造的一个奇迹

 梦想童年594 2023-05-02 发布于江西

张楚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场下层大起义的直接产物,因其存在时间较短,所以很少有人关注这个王朝的兴建过程。

但是这并不意味张楚王朝的兴建就是简单的,毕竟最初兴建这个王朝的人就只有区区九百人。

没错,就是这支仅仅只有九百人的小队伍,却能在之后横扫整个楚地,并以一己之力给予了当时的那个帝国最猛烈的重击。

九百人,在大秦帝国的军队序列中,只能算作是一个基本的作战单元,再相比大秦驻守各地的数十万大军而言,更是九牛一毛。

可就是如此弱小的九百人,却依然还是缔造了一个就当时而言谁都无法忽视的奇迹,那就是建立了真正属于下层人民的新政权。

下面,本文就以大泽乡起义为起点,重点描述那九百人从开始到最后建立张楚王朝的全部过程。


秦二世元年七月,一伙九百人的戍卒在两名秦国将尉的带领下,驻扎于四川郡蕲县大泽乡一带。

他们并不是在这里驻防,而是因为大雨的缘故无法前行。

之后在大雨停歇之时,这伙人才发现,他们已经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抵达了。

于是,低级军官屯长陈胜与吴广便试图和两位将尉进行交涉,希望能让大家四散逃命。熟料两位将尉自恃秦人身份,不同意他们的建议。交涉无果之后,陈胜和吴广二人便先杀两尉,而后召集部属,开始起义。

既然秦人如此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宁肯他们死也不愿意放他们一条生路。所以何不轰轰烈烈干一场,正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于是,历史上著名的大泽乡起义便就此爆发。

而四川郡蕲县大泽乡,便成为了这九百人最初的起点。

再看当时这九百人的最初情况:

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史记·陈涉世家》

如上记载,这九百人最初就是以大楚为号。

而后又以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构成了起义军最初的核心领导层。

接着起义军要做的,自然就是攻占城市,扩充军备了。毕竟接下来他们要面对的肯定是一场硬仗,而陈胜和吴广又非莽夫,所以怎么可能不规划好路线呢?

再按照之后陈胜起义军行走的路线图来看,他们的计划也不复杂:

第一步,先行攻掠县城和乡邑,从而扩充军队规模;第二步,攻占大型城池,号召天下,与秦帝国进行正面对抗。

如此按照这个计划,陈胜和吴广率领的这九百人自然是要先拿下附近的大泽乡,毕竟这也是距离他们最近的一个小城。而后则是再以大泽乡为跳板,进攻蕲县城。

如上图所示,这就是陈胜起义军最开始的行进轨迹。

大泽乡城,作为秦帝国最基层的乡级政府所在地,即使有县府下辖的仓库,一般守备力量也不会超过五十人。再加上陈胜起义军又是突然发难,因此九百人拿下大泽乡城,不会有任何困难。

于是就这样,陈胜起义军很快便全面控制住了大泽乡城。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当时陈胜起义军具体在这里拿到了多少粮食,但以当时楚地百姓对于秦人痛恨程度,相信此役过后陈胜起义军从规模上应该是至少上千人了。

所以接下来他们要做的,那便是攻占大泽乡附近的最大城邑,蕲县城。

蓟县城并非是四川郡的郡府所在地,因此虽然有相对不少的军队规模,但总人数应该也不会超过五百人的。而且蕲县城面临的问题和大泽乡城面临的问题都差不多,那就是都被陈胜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所以到陈胜军攻下蕲县城后,陈胜起义军的规模也应该就要上两三千了,并且从蕲县城这里应该也是获取到了不少的军备。

之所以说陈胜的起义军规模已经达到数千,则是因为当时陈胜的起义军已经开始分兵了: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史记·陈涉世家》

如上图所示,陈胜命令葛婴率领一支军队向东进攻。

关于此时陈胜的分兵原因,目前有两种猜测:

第一种,葛婴军并非陈胜大泽乡旧部,而是属于符离县起义军。

如上图所示,符离县距蕲县并不远,因此葛婴军很有可能是听闻蕲县发生起义之后,随之响应的符离起义军。而后可能是因为葛婴军不太好控制,所以陈胜便让葛婴军向东进攻。这一点从之后葛婴擅自拥立他人为王,也能看出其人并不是完全从属于陈胜的。

第二种,葛婴军属于陈胜安排的疑军。

在陈胜军攻占蕲县城后,四川郡的秦郡兵应该也是得到消息了,于是随即出兵镇压。而陈胜为了避免过早与秦军正规军对战,所有便派出葛婴作为疑军,以吸引秦四川郡郡兵的火力。

这里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秦汉时期,地方守备军队在应对叛乱之时,都是有固定的军事防御条例的,那就是不允许各郡郡兵擅自过界征战。

正如学者孙闻博在其著作《秦汉军制演变史稿》中所论述的观点:

秦汉郡守、尉所统郡兵除接受中央征调外,一般只在郡界范围内活动。所谓“二千石行不得出界,兵不得擅发”。与“郡”常常连称的诸侯国情形,也是如此。

也就是说,当时的地方军队在没有得到中央允许的情况下,是不准擅自跨越郡界活动的。

而陈胜和吴广作为曾经秦军中的军官,他们是很清楚这条规定的。所以只要葛婴继续率军向东部的泗水郡腹地进攻,则四川郡郡兵就会紧随其后,而陈胜和吴广则可以率军向西攻掠,并趁机越郡。毕竟一旦陈胜起义军去了其他郡,就不是四川郡郡兵的事了,反之葛婴军如果不断深入泗水郡腹地那就是很大的问题了。

以上两种关于陈胜起义军分兵的原因,目前都很难分辨,毕竟两种说法就是合成一种也不能算错。只能说,陈胜当时确实有这样部署的理由。

再看陈胜起义军之后的行动: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史记·陈涉世家》

如上图所示,之后的陈胜起义军先是北上进攻铚县,而后向西直取酂县,接着继续向西进攻苦县,然后突然北上进攻柘县,再然后又回攻谯县。但很显然,陈胜郡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谯县,而是淮阳郡郡府所在地的陈县。

关于太史公如此记载陈胜起义军的行军路线,很多学者也有提出这是太史公错记的原因。但如果结合笔者之前说过的“郡兵不能过界”的观点,则陈胜起义军的奇怪行为就有了最合理的解释。

下面再按照陈胜起义军攻占的这些城池所归属郡的情况,进行重新标识:

如上图所示,陈胜起义军从起义开始到进攻陈县期间所攻占的六座县城,分别是四川郡的蕲县和铚县、砀郡的酂县和谯县、以及淮阳郡的柘县和苦县。

如此这般的平均,每个郡都有两个县城被打下,果真就是陈胜起义军的偶然所为吗?

显然并没有这么巧合,而是因为秦汉时期郡兵的作战范围决定了陈胜起义军只能这么打。

也就是说,当陈胜攻打下四川郡的两座县城后,便进入砀郡。而后再攻打下砀郡的酂县后,因为遇到了砀郡郡兵的进攻,所以陈胜起义军便被迫转道进入淮阳郡。其后陈胜起义军在连续拿下淮阳郡的苦县和柘县后,又迎来了淮阳郡的重兵围剿。无奈之下陈胜起义军只得再度退入砀郡,并一举拿下了砀郡重镇谯县,从而获得了大批军援。

如此反复,陈胜起义军连战连捷,很快就在楚地名噪一时。虽然陈胜之前也有一些类似的起义军,但是从未有像陈胜军这般善战的。另外更可怕的一点是,陈胜起义军不仅能够在秦军三郡郡兵的围剿下安然无恙,而且麾下部众的规模还越来越大了。

之后当陈胜起义军从谯县再度进入淮阳郡时,陈胜起义军的实力便不再是秦军单独一郡的郡兵所能抗衡的了。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馀,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家》

如上记载,在抵达淮阳郡郡府所在的陈县之时,陈胜起义军已然拥有六七百辆战车,一千多骑兵,以及数万步卒。

很显然,如此规模的陈胜起义军,又哪能是秦地方郡县所能抗衡的。于是陈胜便不再小打小闹,而是直接进攻淮阳郡内最大的城池。

陈县,不仅为秦淮阳郡内最大的城池,还是淮阳郡郡府所在地,并且也是战国后期楚国的都城,也就是所谓的陈都。

因此当陈胜起义军的数万军队兵临陈县城下时,这种震撼力无论是对于楚民还是对于秦军来说,都是无与伦比的。

毕竟已经多少年了,当无数强国都在秦帝国的强大军威下覆灭的时候,一支听都没有听过名号的人物,却率领着一支庞大的军队,打着楚国的名号,进攻曾经楚国的都城。

楚,难道真的要复苏了吗?

没错,楚就是要复苏了。

而这一次的陈县之战,便是楚国复苏的最关键一战。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史记·陈涉世家》

虽然史书中记录的很简单,但是按照这里的记录,尤其是“守丞死”这三字,便说明了这是一场非常惨烈的战役。

没有人知道当时的淮阳郡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才会让淮阳郡的主要官员都不在。但即使是只有一个郡丞,面对这种情况,却也依旧表现出了秦人硬气的一面。

一句“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就可以看出当时驻守陈县的秦军是何等的绝望。毕竟一个“独”字,就已经意味着在没有中央支援的情况下,他们必败无疑。

而作为此次陈县保卫战的最高指挥者,那位不知名的郡丞,相信他更清楚一点,那就是此战绝对不能输,因为这是楚国故都,一旦沦陷,势必会引发楚地各郡县的全面反叛。

但不能输,却不代表就能赢。

陈胜能够在短短一个月内转战三郡,连破六城,并且还能在秦军的重兵围剿下急速扩军,其人的军事才能之卓越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在以多击少的绝对优势下,陈胜怎么可能败?

更何况这还是楚人的复仇之战,而且起义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怎么可能输?

当然不可能。

但仅仅胜利就是陈胜要的吗?不,陈胜要的是完胜,要的是通过这场战争彻底重塑楚人必胜的决心。

所以综合这些情况下的陈县之战,自然是要惨烈很多。

随着秦人最高指挥官的阵亡,陈县,终究还是被陈胜军攻下了。

而陈县一旦被攻下,自然整个楚地都沸腾了起来。其实何止是一个楚地,恐怕天下各地的百姓在之后也都会陆续沸腾起来。

于是之后的陈胜,便顺理成章的入主陈县,并以此作为新的楚都。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史记·陈涉世家》

没错,陈胜是要恢复楚国,但陈胜恢复的并不是当年那个已经覆灭的楚国,而是一个崭新的楚国。

已经失败的国家根本就没有资格代表楚人,真正的楚人应该是如同秦国那样一统天下,建立真正的楚帝国。

所以陈胜便毅然决然的拒绝了张耳和陈馀想要拥护六国后裔的建议,而是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张楚,何谓张楚?自然是真正张大楚国的志向。

这就是那九百人所缔造的奇迹,建立一个真正能够代表楚人的独立国家。

虽然张楚的存在时间并不长,但无论是后来在沛县起义的刘邦,还是在会稽郡起义的项氏,他们在最初都是以响应张楚王陈胜而反秦的。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张楚并没有亡,只是有了源源不断的继承人。

而张楚的志向,自然也不会消亡,反而会成为一个伟大帝国能够建立的根基所在。

正如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在即位后,唯独给陈胜立碑设位,并派专人进行供奉一般。

陈胜就是张楚国的最高代表,同时也是那九百戍卒的最高代表,他们都是真正为刘邦所尊重的英雄。

诚然,包括张楚王陈胜在内的那九百人,他们都有各种各样的缺陷,因此也让他们大都惨死于秦人手中,可这并不能影响他们的历史功绩。

毕竟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下,九百人就敢挑战一个横扫天下才不过十几年的强大帝国,的确是需要非凡的勇气的。

因为同时代的大多数人,包括刘邦和项氏在内,一开始都是只顾着逃命。指望他们率先和秦帝国对抗,可能吗?

但那九百人就敢,他们没有选择逃命,而是选择了反抗,并且率先喊出了那句“伐无道,诛暴秦”。

虽然他们最终都死了,包括张楚王陈胜在内也被秦军逼死了。

可张楚王朝能够建立,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同时这也是一个奇迹,一个只属于九百戍卒的奇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