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帝在位的最后一年:大秦帝国崩溃的开端

 梦想童年594 2023-05-02 发布于江西

秦始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大一统帝王,从其称帝到病逝的这十一年里,其所发布的政令几乎是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然而随着始皇帝的病逝,还不到一年,原六国地区便全部反叛。之后又是不到三年,秦帝国便彻底覆灭。所以始皇帝建立的秦帝国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大一统王朝。

而本文重点要探究的内容就是,秦始皇帝死前和死后的那一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才会让这个曾经无比强横的帝国会在始皇逝去后的三年间骤然覆灭。


按照秦时历法,以十月为岁首,九月为岁末。因此秦始皇帝生命的最后一年,也就是秦始皇帝三十七年,便是从十月开始。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如上所记,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十月癸丑日,始皇帝再一次出巡天下。秦廷主要官员中除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咸阳外,左丞相李斯则随从护驾。而始皇帝的幼子,也就是当时年龄最小的皇子胡亥则在始皇的同意下,一同跟从出巡。

一切都很正常,一切也都很平静,就像始皇之前的那几次巡游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非要说有一点不同的话,那就是这一次始皇带上了自己最年幼的儿子。并且这个儿子的老师赵高,也是始皇当时最信任的宦官。

所以很多历史事件的发生,也许就是一个偶然,假设当时胡亥的请求始皇没有同意呢?假设当时不是左丞相李斯去,而是右丞相冯去疾去呢?假设当时赵高因为其他原因并没有跟从呢?是不是历史就会发生改变,恐怕一切都很难说。

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於九疑山。《史记·秦始皇本纪》

到十一月,始皇的车驾便已经抵达南方云梦泽一带的九嶷山附近了,而后始皇遂在此处拜祭舜帝。

紧接着,秦皇便沿着长江东进:

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史记·秦始皇本纪》

按照这里的记录,秦皇应该是乘船东进的,并且还遇到过长江一带的小岛,最终再绕经丹阳后,遂抵达钱唐。

之后始皇又西行一百二十里抵达会稽山:

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史记·秦始皇本纪》

虽然史书中记载是始皇向西行一百二十里抵达会稽山,但如果是从钱唐出发,其实应该是向东行的。但可能是因为现在地理情况发生变化,所以始皇很有可能是从浙江下游一带出发去会稽山的,因此才是西行。

始皇到了会稽山,便又开始祭祀大禹,并且勒石颂功。具体碑文如何,这里就不贴出了,总之始皇这里做的事和之前并没有太大区别。

上完会稽山,始皇就开始正式北上了,只不过这一次始皇并没有走陆路,而是沿海坐船北上。

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邪。《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从吴县上船,而后出海。接着沿岸北上,抵达琅邪,也就是今天山东省诸城市一带。

到达琅邪之后,始皇便遇到了之前派出访仙求药的那些方士们。那些人欺骗始皇说因为海中有大鱼阻挡,所以无法前行。于是始皇遂派出军队入海捕杀大鱼。

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次出海捕鱼,始皇也跟着去了。他们的船队从琅邪出海,沿岸北上,一直抵达荣成山一带都没有遇到大鱼。于是始皇遂继续沿岸北上,最终在之罘一带遇到海中大鱼,于是捕杀之。

另外从始皇这次亲自下场射弩箭的行为来看,始皇当时的病情应该并没有那么重,不然始皇也不会有这种雅兴的。

射杀大鱼后,始皇遂继续沿海北上,最终应该是从黄河入海口进入内陆。

遂并海西,至平原津而病。《史记·秦始皇本纪》

如上,平原津很显然是黄河沿岸的一个渡口,再加上始皇在捕杀大鱼后是沿海西行,因此他应该就是乘船抵达平原津的。

当始皇抵达平原津时,他的病情忽然加重。再按照始皇之前曾长达一个多月,甚至数月都在海上生活,因此便有人怀疑始皇的这次病重可能和长时间出海有关。毕竟始皇一直都是生活在内陆上的,此次长时间出海,难免会有不适应,再加上始皇的身体原本就不太好,故而才会突然加重。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始皇的这次病重其实是很突然的。

并且再看当时群臣们的反映:

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因为讨厌谈论死亡,所以当时群臣虽然看到始皇病重了,但是谁也没有敢去探问。那么根据这一处记载,是否可以说明始皇之前也曾有过病重情况,然后因为有人去探问或者谈论,于是被杀了,所以群臣便不敢再说了?

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但这里的记载还能说明的一点就是,当时的群臣对于始皇病重其实是保留有乐观态度的。甚至包括始皇在内,应该也没有料想到他会一病不起。

然而随着时间到七月初,始皇可能是觉得病情越来越重了,于是才正式发布诏令,以做好防备:

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史记·秦始皇本纪》

如上,当时始皇写下诏书,召公子扶苏立刻回咸阳。不过这里奇怪的一点就是,为何始皇不直接封赐扶苏为太子呢?否则去了咸阳又能做什么?就单单靠着长子身份吗?另外为何始皇不让扶苏直接来接他呢?按理来说,就算是让扶苏即位,也应该是在册封扶苏为太子后,然后由太子接回皇帝灵柩。

又因为之后始皇是抵达沙丘后才病逝的,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猜测,当时始皇还以为他能回到咸阳?所以对于到底立不立扶苏,可能始皇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的确,始皇或许还很乐观,但可惜他身边的人却已经做好准备了。正如当时侍奉在始皇身边的重臣,也就是中车府令赵高,他直接就扣下了始皇的那份诏书。

关于这里的记载,一则可以说明始皇其实已经丧失了对于局势的控制力了,二则可以说明赵高已经断定始皇病逝就在这几天了。否则万一始皇病情好转,赵高这样做不就是找死吗?

当然了,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也许始皇病情好转过,但是被赵高杀了。只是这种情况毕竟比较特殊,所以就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史记·秦始皇本纪》

从平原津到沙丘的方向来看,始皇应该是准备直接回咸阳的。

但是没有想到,七月丙寅日当始皇车队在抵达沙丘一带后不久,始皇便驾崩了。

应该说,始皇的驾崩确实挺出人意料的,因为按照当时始皇这一年里的所有出巡记录来看,始皇出发时的状态其实是挺不错的。

如上图所标注路线图,始皇本次出巡的目的,应该是准备绕着大秦疆土走一圈的。如果他出发时的状态不好,那么没有道理会这么走的,因为这样走不仅耗时,而且极其费力。

即使当时的始皇作为皇帝出行,条件已经是最好的了,可限于那时的实际交通工具还很落后,所以还是很折腾的。而始皇基本上已经走完大半了,直到抵达平原津时才突然病重,那就说明始皇最后的病逝确实是个意外。

下面再看始皇病逝后,当时诸臣们的表现:

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祕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辒凉车中可其奏事。《史记·秦始皇本纪》

如上记录,当时真正秘不发丧的人其实并不是中车府令赵高,而是当时在始皇身边地位最高的左丞相李斯。

李斯也是当年经历过始皇上位阶段的老人,所以他很清楚,始皇的突然驾崩,势必会引发诸子之争。尤其是在当前还没有立太子的情况下,这种局势将会更加严峻。

所以李斯便当机立断,做了一个可能他当时觉得做得最对,但是之后临死前应该也是最后悔的一个决定。因为正是这个决定,间接上导致了秦帝国和李斯之后的悲惨命运。

当时李斯命令秘不发丧,并且以左丞相身份全面接管大秦政务。但可能李斯也不知道当时始皇曾下发过诏书,所以他应该也是没想好怎么应对之后的局面。

其实按理来说,始皇突然驾崩,即使是要秘不发丧,李斯也应该尽快把消息传回咸阳,并告知右丞相冯去疾的。因为按照当时秦廷官员排序,李斯只是一个左丞相,而当时真正能够总控局势的其实还是右丞相冯去疾。所以从李斯拒绝向右丞相冯去疾汇报消息开始,李斯就已经有了不轨的前奏了,只是他可能还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

而恰好当时知道始皇驾崩的另外一个大臣是赵高,并且更巧的是当时与赵高关系最好的皇子胡亥也在身边。于是,赵高便趁机向李斯献出了政变夺权的计划:

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史记·秦始皇本纪》

赵高的计策很简单,首先向李斯说明始皇其实是留有圣旨的,那就是召回皇长子扶苏。然后赵高又以皇长子扶苏年长英武为由,认为这是李斯无法控制的人。再加上扶苏与蒙家的关系非常好,所以一旦扶苏上位,那么李斯势必会下野。

另外赵高又拿出了一个让李斯无法拒绝的理由:

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史记·李斯列传》

其实这也是秦廷素来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对待功臣太过苛刻。赵高用他入宫二十多年的经历告诉李斯,他就没见过大秦有一个功臣能够顺利将爵位传承到下一代的,并且没有一个是有好下场的。

面对这样的抉择,李斯确实是没办法了。是,就算李斯退一步让扶苏即位,蒙家当权,李斯甘愿去当一个富家翁,可问题是以秦帝国的政治习惯,会允许李斯有这样安详的晚年吗?远的如商鞅便不说了,就说最近发生的故事,当年一手扶植始皇登基的吕不韦是什么下场?作为吕不韦曾经的门客,李斯对于吕不韦晚年的悲惨下场应该是历历在目的。

因此赵高的观点自始至终就是一个,权力只有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彻底掌握自己的命运,否则就只会万劫不复。

如此,李斯便不再犹豫了,他同意赵高的建议决定发动政变。所以说,沙丘之变本质上也算是秦廷素来恶劣的朝局引发的一个恶果吧。

而后李斯便以始皇的名义加封胡亥为太子,接着再以始皇的名义赐死扶苏和蒙恬。故而李斯之前的秘不发丧,确实是为后来的政变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之后,李斯便继续以始皇的名义,按照原有计划巡视地方。

遂从井陉抵九原。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如上,李斯控制下的始皇车队,从沙丘出发,经过井陉进入太原郡,而后北上抵达九原郡,最后才通过直道南下抵达咸阳。

所以也难怪扶苏和蒙恬无法违背命令了,实在是因为当时完全没有始皇驾崩的征兆。而如果当时始皇车队突然从沙丘西进,通过函谷关抵达咸阳,那么这样一来,或许扶苏他们才会有质疑的可能吧。

不过李斯既然已经决定了发动政变,那就不可能再出现这样的纰漏了,毕竟他的能力还是很杰出的。因此当李斯按照始皇既定的计划抵达咸阳之时,恐怕当时的右丞相冯去疾也不知道始皇已经驾崩。

八月,始皇车队抵达咸阳。而后还不等右丞相冯去疾有所准备,左丞相李斯便率先发布始皇遗命,由太子胡亥即位。而后登基的胡亥便立刻废除冯去疾的右丞相位,并以李斯独尊丞相之位。由此,这场政变才算是真正结束。

但可惜,随着李斯上位,另外一个原本都上不了台面的中车府令赵高,也随之成为九卿之一的郎中令,并且全权负责皇宫内务。因此李斯一手主导的政变其实就只是驱虎吞狼罢了,虽然表面上消灭了蒙家,但却又给自己带来了一个更加强势的赵高。

再加上皇帝胡亥还很年幼,所以最终的秦廷便演化成了作为皇帝代表的赵高与作为诸臣之首的李斯之间的斗争。于是,李斯原本想要避免的政斗,反而进一步剧烈起来。

其实就算扶苏上位,蒙家再受重用,扶苏也绝对不会完全听从蒙家的安排,毕竟扶苏当时已经完全成年,已经有自己的治国习惯了。但是胡亥不一样,他才二十几岁,之前更是完全没有从政经历,因此他的上位只会沦为强臣的傀儡。

而再加上赵高与胡亥的特殊关系,所以胡亥不由自主的便会信任赵高,由此,李斯从开始其实就已经输了。除非李斯能够废帝,否则只要有赵高存在,他就完全没有可能控制朝政。

九月,也就是秦始皇三十七年的最后一个月。皇帝胡亥遂下达了第一道诏令,开始正式下葬始皇,并发天下刑徒七十万赶工秦始皇陵。接着在完成始皇陵之后,还将宫中没有子嗣的妃子,以及修建始皇陵的工匠全部坑杀,从而为始皇殉葬。

表面上这些都是胡亥下达的命令,但当时的胡亥哪懂这些,因此恐怕又都是赵高通过皇帝的名义下达的。

接着到下一个月,便是秦历的新年了,也就是秦二世元年。

以上,就是秦始皇帝最后一年里发生的所有事情。从年初始皇开始出巡,天下一切太平;到本年六月始皇突然病重,局势逐渐失控;最后到七月始皇驾崩,局势便彻底失控;而后随着沙丘政变,左丞相李斯的孤注一掷,秦帝国的崩溃便再也不可避免了。

其实也不能说秦帝国的崩溃就完全是因为李斯造成的,只能说秦帝国内部本身存在的问题,由于始皇的突然驾崩,而彻底激化了。

正如之前赵高所分析的,假设秦帝国对待功臣能稍微好点,并没有那么严苛,则李斯就不一定会那么孤注一掷。毕竟未来的秦帝国,不管是谁上位,随着始皇驾崩,这个帝国都会面临一场巨变。而这种情况下都要求秦廷中枢能有一个稳定的执政团队来应对这种危机,但是由于李斯、赵高之争,让他们二人都不能完全掌控朝政,所以便让秦帝国的崩溃进一步加快了。

于是,秦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帝国,就这样在秦始皇死去后的第四年年初,随着秦王子婴的出降,便彻底覆灭了。

可悲吗?其实不可悲,只是挺可叹的。

尤其是回头再看赵高对李斯说过的那句话:

管事二十馀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史记·李斯列传》

赵高用一句话简单明了的说清楚了当时秦帝国内部存在的严重问题,那就是所有臣子要么努力上位,要么就是等死。因此绝大多数有权力的臣子,包括李斯、赵高在内,他们都对秦国的君主不保留有任何信任。即使是赵高和胡亥之间是那样的关系,赵高也不会信任胡亥。因此赵高最后才选择杀掉胡亥,并联系反秦义军,从而为自己保留一条退路。

所以秦帝国的覆灭,真的怪不了别人。其实包括秦军最后的保卫者章邯在内也是一样,当时陈馀也一样用功臣没有好下场来劝降他,因此章邯便投降了。所以章邯也用行动证明了,秦国诸臣对于秦君确实是又害怕又厌恶,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忠诚了。

再如贾谊于《过秦论》上篇中说的那句话: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综上,秦之灭,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自身。

本来秦帝国在拥有绝对实力的情况下,即使关东六国全部复立,秦人也尚可据关自守。但是奈何当时所有有机会能改变局面的臣子,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放弃。

从李斯到赵高、再从赵高到章邯,他们本身都是有能力改变这一切的,只是可惜他们都把自己当成了秦帝国的对立面了。所以一旦当自己的利益与秦帝国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都会自觉地抛弃秦帝国而选择自己。于是李斯选择了政变夺权,赵高选择了弑君夺位,而章邯则选择了叛秦自立。

至于当时唯一能够把秦帝国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放在一起的,也就只有秦二世胡亥和后来的秦王子婴了。只是可惜胡亥从未真正掌握过权力,所以很轻易的便被赵高杀掉了。而子婴虽然在杀掉赵高后勉强有过权力,但也并未真正想过挽救这个帝国,而是面对起义军攻入关中的局面,没有做任何反抗,便举手投降了。

所以说,这能怪的了别人吗?当然怪不了。

不过始皇可能也没有想到,他眼中的那个强大无比的帝国,其实就只是因为他的存在而强大。他一死,便是整个帝国土崩瓦解的开始。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