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错误的性教育比无知更可怕

 云语禅心 2023-05-02 发布于河南

关于性,父母想得比孩子多

文章图片1

性教育工作者们永远在重复一句话:“你觉得性教育可能太早,但坏人可不嫌你的孩子年龄太小。”这些年来,国家的青少年性教育在发展,但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依旧保持着讳莫如深的态度。

其实,今天的孩子对于性知识的渴望和了解程度,远远超出大人的想象。

深圳市性学会之前做过一个专门针对深圳中小学生的专项调查,里面设计了70 个与性有关系的问题,比如“你知道从哪里可以买到安全套”“什么是性骚扰”“什么是自慰”“男生女生各自的第二性征是什么”……几乎所有接受调查的学生都完整地回答了70道题,不留空白。

一所学校举办了性知识比赛,学生分为4 组,每组都有男有女。其中一个环节,女孩抢到“遗精”,男孩抢到“月经”,台上的学生严肃地抢答、思考,台下观战的老师和家长代表反而忍不住阵阵窃笑。现在的学生将性知识当科学看待,把性想歪了的,并不是孩子。

上述调查和活动让人深有感触,学生们的答案准确与否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但从踊跃回答问题的认真态度来看,他们对性知识是充满好奇的,而且通过各种途径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他们迫切地需要正确的性知识获取渠道,同时也敢于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渴望与人交流,获得正确的指导。

从性健康的角度看青少年性教育,其实分为4 个层面:消除对性的恐惧感、消除对性的羞怯感、消除对性的罪恶感、消除对性的虚伪信仰感以及正常性反应的压抑。如果这4 个层面的负面感觉不被消除掉,孩子今后在性心理或性功能方面有可能会出现紊乱或障碍。如果社会对性教育一直讳莫如深,家长不提、学校不提,孩子也会慢慢觉得性是肮脏的、下流的、摆不到台面上的。

文章图片2

性教育的阻力,是“怕”

无知会造成误解,还会造成伤害。调查研究发现,那些活泼开朗、接受过科学性教育的孩子,遭受性侵害的概率相对少一些。一旦坏人意图实施性侵犯,他会立刻辨别并大胆呵斥对方:“你这样是不对的,放我走,不然我叫人了!” 这样的孩子外向、敢说,接受过健康的性教育后,他们不会视性为洪水猛兽,对性侵害也有基本的辨别能力和求救技巧,更敢于去防范和反抗。

我们应该把能否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教育,作为考量父母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性,太隐秘、太难控、太美好,也太荒谬……你不可能时时守护在孩子的身边,小时候有可能被猥亵,成人之后也可能被性侵,乃至遭遇约会或婚内强奸。唯有让孩子知道性的真相,才能生出能力保护自己,主张自己在性方面的安全权和隐私权。关于性教育,父母想的多是没用的,做的也要多。

性教育的阻力,是“怕”

文章图片3

孩子成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即使我们与他朝夕相处。青少年时期的性教育关系他们一生,与他们成人后的性道德、婚恋观、家庭观念都密切相关。

孩子是一张白纸,如果我们大人给予他们规范、严肃、科学的性知识,他们就会以正面的态度面对;如果我们遮遮掩掩、回避躲闪,媒体、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却铺天盖地,孩子才会开始危险的尝试。

所以,我们一定要对青少年性教育引起重视。性教育的内涵很广,它绝对不只是“生理卫生”和“防性侵”,它是在培养一个孩子的社会观念和生活观念:要不要恋爱?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育?与什么人发生性关系?与多少人发生性关系?是否利用金钱、权力、暴力手段发生性关系?这些太重要了,对国家来说,未来的栋梁一定要在这方面把基础打好了,才不会出现工作和情感、爱和性撕裂的问题,孩子的身心才会更健康。

现在网上讲性的东西太多了,什么都讲,甚至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这些对于孩子有很大影响,他们会模仿。

这些年,相关人士在做青少年性教育时,感到最多的阻力是来自各方面的“怕”,老一代的性教育家称之为“如履薄冰”。做性教育,研究的过程中要找人、要进学校、要找家长。别的宣传和宣讲课题可以提供出具体的研究成果、步骤和好处,性的教育往往被人戴着有色眼镜审视着,校方和家长都持保留态度:“你这个研究如何对学生负责?能产生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能保证万无一失吗?”所有人,都在害怕。

性调查的目的是做好性教育,研究者必须有道德、有担当,要为孩子、家长、校方、合作者等各方考虑,不能用片面的数据给他人带来麻烦或伤害。性教育对领导层也是个考验,培养政治上可靠、专业上可信、人格上可依的性教育专家,才能够保障性教育的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和可持续发展。

近半年,黑龙江以及珠海某大学,都发生了学生涉性事件,当事人是学生情侣,冲动来了没有去宾馆,而选择在教室发生性行为,被监控摄像头拍了下来传播于网络。这确实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教室是读书自习的地方,但这属于偶然事件,并不是如网民所说的——学校、学生存在很大问题,甚至要整改学校、处分学生。

这样的压制行为并不科学,也不合适。因为出了这些问题,恰好是我们加强性教育的一个契机。加强学校性教育,实施预防性侵害的三级预防,建立起完善的性侵犯应对体系,对全社会都有借鉴意义,坏事变好事。如果压下去了,将来这样的悲剧还会重演。

错误的性教育,隐蔽又常见

许多成年人的性问题、婚恋问题,都和他们孩提时期没有接受过科学的性教育颇有关系。

从国外或以往经验来看,来做婚姻治疗的很多都是女性,而婚姻治疗中,最重要、最多的问题就是夫妻性生活不和谐,需要进行性治疗,夫妻婚姻治疗和性治疗的前辈,是性学大师马斯特斯与他的妻子约翰逊女士。

20 世纪60年代,美国华盛顿大学妇产科教授马斯特斯与他的助手、后来成为他妻子的约翰逊女士,不顾社会偏见,运用科学的手段研究性心理与性行为,获得惊世骇俗的发现。夫妻两人根据研究结果出版《人类性反应》一书,被称为人类性学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在这本书里,他们揭示了人类性反应的基本规律,将其分为兴奋期、平台期、高潮期与消退期。他们夫妇与克罗德尼一起编写了《性医学教科书》,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院士主持翻译了该书,并于1982年出版,取名为《性医学》。从此,我国开启了现代性医学时代。

马斯特斯和约翰逊的故事在2013年被拍成电视剧《性爱大师》,在全球范围一度成为热播剧,人们开始更加关注性教育、性学家和性医学。

严格意义上讲,性治疗应该被称为性心理与行为治疗,是一套科学、系统、经过大量研究及实证工作所总结出来的咨询和治疗方法。通过治疗,不仅有机会突破各种各样的性功能障碍,更能增进夫妻感情,使家庭更加幸福和谐。

另外,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离婚率逐年攀升,婚姻困惑已经成为幸福生活的巨大障碍。在婚姻之中,性问题又是夫妻矛盾的焦点,无论是婚外恋还是性功能障碍,往往婚姻问题是表象,而性问题是实质。离开“性”的婚姻咨询与治疗,是“隔靴搔痒”。比如有一些女性来访者,小时候受过性侵害或者对性有羞耻感,觉得谈性不好意思,与异性交往有所顾忌,所以恋爱时比较被动,在性生活中也不擅表达,造成情感压抑,和另一半关系出现问题。

夫妻性生活和谐,对于夫妻关系的融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性婚姻的成因当然有很多种,可能有两方性功能障碍的器质性原因,但更多的是夫妻感情不和导致的性生活失调。也就是说,心理上的不和谐,是导致无性婚姻的重要原因,这必然会让夫妻进一步冷漠、疏离。

夫妻感情是不同于亲情、友情的一种感情。性、爱、婚、育这四者分别是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生殖学的基础,只有这四者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夫妻关系和谐健康发展。

而从另一角度看,承诺、亲密和激情则是影响夫妻关系持续时间的最大要素。

你可能和闺蜜是友情,也和父母之间有浓浓的亲情,但夫妻之间,除了亲情、友情之外,一定还需要亲密和激情,这是夫妻健康性生活的基础。导致无性婚姻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心理上的不和谐,很多时候来源于恐惧和负担,这便和错误的、不合适的性教育有关。几年前,某小学举办过一场以孝道主题的活动,让孩子们观看母亲分娩的录像,意图让孩子了解母亲生育的痛苦,感受到母亲的伟大。然而,看完录像后,很多孩子战战兢兢地哭着说:“我将来不要结婚,不要生孩子了!生孩子太可怕了,太痛苦了!”还有的孩子回到家里没有对母亲感激涕零,而是躲到房间里怎么都不肯出来……

性教育应该遵循孩子的生长规律,有针对性、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实施。

性教育应该遵循孩子的生长规律,有针对性、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实施。可悲,有些教育者既不懂孝道教育,也不懂小学生需要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更在不经意之间毁掉了性教育。之后,这些孩子即使有机会接受性教育,也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才能扭转对性、对生殖的恐惧和排斥。而这样错误的性教育,不只在生理卫生课上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它很隐蔽,但很常见。

性教育是一门科学,甚至是比语文、数学更加复杂的科学,语文数学讲错了,很多时候孩子是看得出来的,他们可以根据逻辑、算式纠正老师,经过层层考试可以得出经验。但性教育如果讲错了,会有多少人知道?孩子们从何处得到对比和纠正?又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14 亿多人口的大国,现在还没有真正的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性教育体系,性教育者也还走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性教育的路上。希望有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够对性教育或性医学感兴趣,认真研究、教学、临床,产生更多的青年专家和专业导师,让中国的性教育、性心理咨询、婚姻与性治疗科学发展起来,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性是最基本的人性,只有把握好性与自我的关系,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夫妻和谐才会家庭和谐,家庭和谐才会社会和谐,这也是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