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2种配料!酵素气泡水是不是“智商税”?

 赢rjtyhxzflwzs 2023-05-02 发布于内蒙古

近日,演员冯雷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引发了网友热议。

视频中冯雷向大家展示了自己买到的一款饮料,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一转到配料表,属实让人惊呆了!

图片

 图源:冯雷自媒体账号截图

密密麻麻的文字几乎贯穿了整个包装塑封的纵轴线,仔细一数,竟然有232种配料!

网友热评:简直是把整个菜市场和化学元素表都搬来了!

这款饮料的名称叫做茉汽酵素气泡水。对于网友热议,生产商芙德馆(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回应是,该款饮料里添加的是一种含有232种植物元素的酵素粉,而非232种植物。

很显然,公司的回应难以堵住网友的悠悠之口,毕竟,不管是232种植物,还是含有232种植物元素的酵素粉都不是大家的关注点所在,有无必要,有无效果,才是问题的核心。

事实上,这并非茉汽酵素气泡水的第一次出圈,早在一年前就因为它的配料表而见诸报端, 其生产公司也曾接受过行政处罚……

如此一款争议不断、问题环生的气泡水背后,是酵素产业如何的运作和发展?


图片

起底酵素


根据宣传,茉汽酵气泡水采用了日本ISDG的综合酵素粉,能带来“每晚入睡更轻松”“提升夜间能量的消耗”等效果。

那么这里所说的ISDG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图片
 图源:淘宝ISDG旗舰店

通过调查发现,ISDG是一家有着11年发展史的日企,旗下产品遍布日本的各大药商,2015年,品牌还获得了“MONDE SELECTION”世界品质评鉴大会金奖。

如此说来款茉汽酵素气泡水怎么也是“师出名门”,卖出高于市场气泡水均价单瓶达12-15元也尚有理解之处,但如果仔细再看一眼配料表,很难不说自己遭遇了气泡水刺客。

这个细节之处在于,商家用颇具视觉冲击力的配料表数量,让人忽略了含量低微的事实。

既然是一款主打“酵素”理念的产品,那么它的诚意又有几何呢?

图片
 产品官方宣传图

根据配料表上的信息表述,这款酵素气泡水的“综合果蔬酵素粉”的添加量为10mg/L,一瓶气泡水的净含量为420ml,也就是说喝完一整瓶饮料,能获得的“酵素”不足5mg。

起底芙德馆生物公司,这是一家成立于2021年,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茉汽酵素气泡水并非他们自己独立研发的饮料,而是采购自郑州爱诗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个公司正是ISDG啤酒饮料的商标。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一个月前芙德馆生物公司还被上海市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就茉汽酵素气泡水的生产经营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法律法规处以2万元的行政处罚。

图片
 图源:《上海杨浦》公众号截图

上海市杨浦区新闻中心的官方公众号《上海杨浦》也在8月4日发布一则名为《“酵素气泡水”抗疲劳、抗衰老?其实就是“泡菜水”!》的推文,言辞犀利,直指茉汽酵素气泡水是在借着信息差,通过夸大功效和误导性宣传让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为此买单。


图片

是真保健还是假忽悠?


酵素究竟是真保健还是假忽悠,这似乎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事实上,对我国消费者而言,酵素并不是个什么新鲜概念。

图片
 图源:淘宝搜索“酵素”关键字截图

在很多年前,它便与“排毒”、“美容”、“减肥”这样的功能标签像绑定走进大众的视野,收割了不少年轻人和中老年人的喜爱。

事实上,酵素是个舶来词,其发源母国便是我们的邻国日本,本意是酶,通俗一点来讲,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发挥一些作用。

但至于酵素是否真的有用?似乎现在并没有给到一个盖棺定论的说法,也正是因为如此,才给了商家们更多“操作”和“表演”的空间。

今年4月,《消费者报道》送检了10款宣称含酵素的食品,根据检测结果显示,这10款酵素中的功效成分诸如SOD酶的活性普遍较低,抗氧化活性成分多酚类物质的含量也不高,果蔬种类的数量和酵素的品质并不对等。

简而言之,不能说食用酵素毫无作用,但食用效果远不如直接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

市面上绝大多数宣传添加了之“酵素”的商品,本质上的最终落点都在于“卖货”,比起养生保健,“酵素”更像是一个给商品“镀金”胎咖的好工具。


图片

出道多年,仍是流量王者


即便酵素不是什么新概念,但放眼眼下的消费领域,仍不能否认它在江湖的地位,出道多年,仍稳居流量代表的第一梯队。

图片
 图源:微博

酵素不光是在食品饮料领域“大放异彩”,在美容美体、健康养生,甚至是生殖健康领域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触手之广,让人不敢想象。好像是贴上了“酵素”的标签,产品就瞬间有了光环。

由此可见,即便面对监管层面的层层加码和广告立法的日趋严苛,围绕酵素环生的产品市场仍在快速扩张,丝毫没有放缓的现象。

只要酵素的热度还在,只要消费者的认知偏差和试错心还在,商家们就不会停止疯狂试探、收割的步伐。

图片
 图源:微博

不可否认,酵素作为一个较为新兴的产业,在发展的初阶市场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难以避免,一些不法商家试图打着“酵素”的幌子来行坑蒙拐骗之事想着在这块大蛋糕里分一杯羹,严重损害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侵犯了消费者权益。

回归理性视角,一方面消费者要加强自身的辨别力,不要因为自己的“躺平”心态而为夸大宣传的酵素产品激情下单,一方面也不能简单粗暴直接把酵素与智商税划上等号,毕竟这对于潜心躬耕于发酵技术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显得太为不公。

在我们呼吁市场和行业更加严格自律的同时,我们同时也期待着监管层面能够出台更加有力的管理和惩戒措施,提高不良商家的违法成本和敬畏心,通过自律和他律促成一个更健康的产业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