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出去旅游的朋友,发回的情报都是到处人头,而且越来越离谱。 ![]() 而最火热的淄博,人更是多得不像话,远远超过城市的承载上限。 为了保持秩序,淄博全民皆兵,小学生、初中生,甚至连喝着奶的幼儿园萌娃都加入志愿者队伍,穿着黄马甲引导服务游客。 看着小朋友们笑得开心又自豪,氛围真是好啊。 ![]() 谁能想到,一个热搜城市能火得一浪接一浪,越是劝退人越多。 现实就是这么神奇。 淄博只是,把长久以来所有不合规的事情,都规划化了。比如,宰客种种,黑车扰路,缺斤少两,节假日临时涨价...... 显然,这些问题不是解决不了,为什么其他城市不这样干? 咱不知道。 淄博的方式,值得其他所有城市学习。 01 不知道大家五一有没有出去玩,我是没有的。 没兴趣去挤油。 听各路网友的描述,这两天各地景点的表现,还是一如既往的经典。 宰客、黄牛、黑车、玩弄信息差,还有“金牌”导游带你坐购物大巴,各个场所的小贩一位女游客工作人员看你一眼,就激动不已。 没错了,你就是我要宰的人。 某位女游客在丽江古城玩耍,想尝试一下云南十八怪。结账时才知道,8只烤虫子,竟要60元! 景区东西贵能理解,但这也太离谱了。商家的回复是:明码标价。 妹子找了半天,发现标价在一个隐秘的角落,没人指点根本看不见。等她问老板多少钱时,虫子已经烤好了,只能硬着头皮吃下去,认栽! ![]() 某男子在青岛吃了一盘虾,明明已经提前确认了是38元一份,结账时竟被告知38元一只! 不单虾按个卖,就连蛤蜊,扇贝都是按个卖! 男子拒绝结账。僵持中,为了防止他逃跑,饭店老板招呼伙计,随手抄起了棍子…… 雪乡某导游强制游客购买1680元游乐项目,好言相劝时是“出门旅游要么钱遭罪,要么人遭罪”,不耐烦时直言“九个月磨刀,三个月宰羊,大家都是羊”。 ![]() 江苏无锡,一名女子在街头强行卖花给游客。 卖花女子扯住一名女游客短裙,游客怒斥:“你要干什么,再这样报警了!” 随后她又将一束花,强行塞到一个吃瓜男生的怀里。 海南三亚,有人遭遇“铁皮石斛刺客”。 商家将游客购买的二两多铁皮石斛打成粉后,告知其价格是2100元,买家付款报警后才得以协调退款 ...... ![]() 类似的新闻,随便一搜,比比皆是。新的、旧的,包罗万象,只要出去玩过的朋友,都知道丝毫没有夸大。 奇怪吗?其实不奇怪。 对商家而言,一年三次的旅游热,每一次都是一锤子买卖,你还指望他想和你交朋友吗。 一锤子买卖,背叛的收益最高。 首先,他只做你一次生意,你再不爽,他也没损失;其次,游客在这里没有选择,比如你在大山上,有店家就不错了,饿极了哪管那么多。 更关键的是,他不需要可持续发展。基本上,游客不会去一个地方玩第二次,跟商家谈诚信没有用。 照此看来,他当然能宰一下是一下,反正还有源源不断的新客可以宰。 但这是对个人而言。 对整个城市的旅游业而言,外在形象一旦被毁,就很难挽回了。 这年头,有谁旅游前不看攻略的? 过去,必须要非常离谱的新闻发酵,才能让所有人都觉得离谱,从而对一个城市的口碑造成恶性影响。 但现在,移动互联网已经通畅到,每一家店、每一条街的负面信息,都能无数人看到。 在一声声“家人们谁懂啊”中,旅客自然而然会改变行程。 尤其是,随着“网红”城市这一名词,越来越低俗化,“洗涤灵魂”的幻想在加速前进的互联网中逐渐被抛弃,单方面的宰客早使得大众的怒火蓄满。 互联网有能力带火一家籍籍无名的小城,无中生有出一大堆打卡点。 它也同样有能力毁掉自己捧起来的城市。 淄博的出圈,或许正是这波变革的前奏曲。 02 这段时间的淄博,成千上万的烧烤画面配着热搜出圈,成千上万想吃烧烤的人不断往那奔赴。 我已经数不清淄博两个字有多少热搜了,只记得那个小葱加饼吃烧烤的方式很别致。 但很多人还没到达目的地,嗅到烧烤的香气,已“阵亡”在漫长的排队、堵车当中...... 昨天上午11点,八大便民市场客流已超过5万人,市场当前控制总人数在1.2万左右。由于人员超限,市场多次临时封闭。 其实八大局就是个普通的便民市场,整个市场最多的就是紫米饼炒锅酸奶麻花,一个小市场居然容纳1万多人令人咋舌。 淄博古称临淄,是齐国的首都。回想此地上一次如此热闹,还得追溯到战国时期晏子的描述中:“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 如此拥挤热闹,却并没有让人觉得太过反感。 先说小一点的事。 B站有个评测UP主 “superB太”,专门自带电子秤只去街头买东西,然后看看到底小贩会在秤上做多少手脚。 最新一站在淄博,他随机在街头大概找了10个小贩,从流动的摊贩到卖鱼的水产,从街头小吃到特色熟食。 结果是,没有一家的秤,不准,有的甚至还多了。 这简直违背了“常理”。 老板大哥显然有些不高兴,不是担心被发现秤不准,而是觉得道德底线不用质疑。 ![]() 再说大一点的事。 淄博烧烤的成功出圈,离不开上下卷到极致的付出。 当地政府三令五申,明确表态:谁坏了淄博的名声,就砸了谁的饭碗! 严禁出租车不打表、拒载等行为,一旦被投诉直接停运;缺斤短两、坑人的烧烤商家,被发现立马关门。 甚至还有专门的巡逻队,为所有人的安全提供保障。 普通民众,也将维护淄博的名声,刻进了自己的言行举止当中。 外地人开车在淄博街头,再挤的路也有当地车主主动让行。 看大家排队太多了,烧烤店主都不惜拿着大喇叭“赶人”:大家去别的店吃吧,淄博的烧烤都好吃的。 整个城市都在努力,有人下班后沿街捡垃圾,有的家庭因此都不再吵架,和睦了不少,更是为了不给外地人留下不好印象。 简而言之,你以为只是一家店在为你烧烤,其实是整座城市在为你烧烤。 对大学生而言,可以享受全市38家青年驿站的半价住店服务。这在学校里,这是留学生才配有的待遇。 对被各种PUA的社畜而言,坐着烧烤专列,被一群处级科级干部投喂,吃顿饭享受个外宾待遇,解锁个人生体验,不香吗? 在今天这个环境下,能“凭良心”挣钱,就已经难能可贵。 说实话,仅以个人的口味来说,一个小面饼子,卷着五花肉串子,能有多好吃? 还是文章开头的观点。 淄博的出圈,不是因为烧烤好不好吃(当然确实好吃),而在于它在不正常的旅游业,做了正常的事。 仅此而已。 仅仅只是这样,就让这么多人愿意为它买单。 可想而知,大家被不正常的国内旅游业,怨气有多大。 火的是淄博烧烤吗? 不!火的是全国百姓的心声! 对于过去生活的压抑情绪,以这样一种可以被主流允许的形式释放出来。 货真价实,足斤足称,环境和谐。 过去这几年,一些事件,让人越来越看不懂了,什么大虾仙人跳,烧烤拳皇,海鲜鬼剃头,殡葬烟火街,羊肉味鸭串,ps美食等等。 饭馆装潢一个比一个豪华,菜品一个比一个寒酸,一斤的菜,5两的盘。 我吃了十年的鱼香肉丝,才知道,肉丝是鸡肉的! 现在淄博政府出面,重拳出击。 你缺斤短两是吧?你以次充好是吧?你宰客是吧? 饭碗都给你砸烂! 有了良好的市场秩序,对于买卖双方,都好,这种良性循环,只会让所有人受益。 给淄博点赞,不正是希望淄博模式,照进自己身边吗? 好吃不如顺口,吃饭的意义,不是简单的好不好吃。 03 尾声 人是万物的尺度,你是自己的尺度。 市场,是社会的镜子,每一种事物的流行,反映的都是大众需求的变化。 在淄博吃烧烤,让我们摆脱了在公司被老板PUA,在景区被商贩PUA的悲惨模式。 在这个场景里,我们不是学校中的学生,公司里的社畜,父母膝下的孝顺子女,外人眼中的模范公民,而是一个个沉浸在自己世界,不需要为明天担忧,不需要为如何“有用”而烦恼的无用之人。 倒满一杯冰啤酒,翠绿的小葱和烤到焦边的肉串轮流投入小饼的怀抱,趁热大口塞入嘴里咀嚼,麦香、葱香、肉香在嘴里打了一套组合拳。 吃饱喝足,闲逛一会,美美睡一觉。 一切等节后再说。 好不好吃,不重要,自己快乐才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