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个毛主席认为的主被动场景

 新用户3997fVpW 2023-05-02 发布于浙江

1、正面

毛主席:主动权是一个极端重要的事情。

2、反面

对于单纯防御路线的领导者,红军的中心任务是阻止敌人前进,与企图以短促突击消灭部分的敌人,而不是争取主动权,不是争取决战的胜利。其结果就是红军消灭敌人的数量极少,而苏区也终于受敌人蹂躏。

3、结论

毛主席:被敌逼迫到被动地位的事是常有的,重要的是要迅速地恢复主动地位。如果不能恢复到这种地位,下文就是失败。

以下列出了毛主席认为是被动或者主动的40种情况。

1、使对方此前的选择无效、失去效力

此战如果是一个大胜仗,则敌人将被迫作重新部署,立即处于被动地位。

所以,此前选择的无效,即是把对方置入被动。

2、使己方立于不败之地

你九月二十二日三时对金门作战方针问题上的批语是很对的,即照此办理,使我们完全立于不败之地,完全立于主动地位。

当己方立于不败之地时,即是处于主动地位。

3、增加自己的选择范围、减少对方的选择范围

目前政治上我已有主动性,军事上亦必须掌握主动性,估计此主动性要待国际条件成熟才能完全到我手中。我们决不能丧失主动性。这是胜利与失败的重要条件。

这就是对对方自由权的剥夺,对自己自由权的增加。

4、从对手的必然动作做准备

你们应以敌人必然增援为自己作战计划的基础。

这是能应付可能性,即是使自己居于主动地位。

5、转绕着自己的必然性

诱敌深入,敌不动我不打,敌不进到有利于我、不利于敌之地点我亦不打,完全立于主动地位。

这就是要得到自己想要的必然性,此时是居于主动地位。

比如,

你们现已取得主动权,如敌南援,你们不去理他仍然集中全力完成正太战役,使敌完全陷入被动,这是很正确的方针。正太战役完成后,应完全不被敌之动作所迷惑,选择敌之薄弱部分主动地歼击之,选击何部那时再定。这即是先打弱的,后打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打各的) 政策,亦即完全主动作战政策。

围绕着自己的必然性,就是主动的。

6、分散和缺乏,造成被动

如果采取此项方针,我军必能从目前的被动与不利地位转变。变到主动与有利地位,而敌则愈前进愈分散,粮弹愈困难,其力量必减弱下来。

落入被动,是正常的,也是避免不了的,但只要不是陷于完全被动,都有可能重新转入主动地位。这里以集中对分散,增加敌人的困难,是变被动为主动的条件。

比如,

保定决战、晋北固守的方针(见蒋十九日部署电),完全是处在被动的挨打的姿势下,如无上述一支奇兵袭入敌后,决难持久,只有实行上述计划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奇正结合,能够持久,是变被动为主动的条件。

7、坚持自己的原则、围绕自己的目的

完全同意你们意见,小平带两纵南下,其余在路北不被邱军牵制,完全主动地找弱点打,准备以一个半月至两个月时间达到削弱敌人创造战场之目的。

不被敌人带偏有利的原则,围绕着自己的目的,就是主动的。

8、摆脱了限制,不受限制

总之,大踏步进退,不拘一城一地之得失,完全主动作战,先打弱敌,后打强敌,调动敌人,各个击破。

摆脱限制、不受限制,围绕着自己的必然性,就是主动的。

比如,

你们计划到处设防,到处修工事,摆成被动挨打的姿势,使我军丧失主动,丧失歼敌的机会,是完全错误的。

同理,受了限制,就是被动的。自己的行动,阻碍了自己目标的实现,那么这个行动是被动的。

导致出现付出无穷大的行为,就是被动的。

9、化否为是

在你们准备攻击长春期间,我们即告知你们,不要将南进作战的困难条件说得太多太死,以致在精神上将自己限制起来,失去主动性。

化否为是,就摆脱了否的限制,避免了陷入被动、建立起了自己的主动地位。

比如,

你们这次检讨是有益的,这样,你们就可以脱出被动状态,取得主动。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没有像你们现在所作的这种认真的自我批评,就不可能脱出被动,取得主动。

这也是化否为是,一个人执行自己否定的东西,那是被动的。反之,一个人执行自己肯定的东西,这是主动的。

比如,

对自己在所任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作全面的检讨;同时要对整个后勤工作的缺点错误提出批评,当然要正确地肯定成绩。这样,你就有了主动。这样做,可以引起别的同志也都进行自我检讨和相互检讨,别的同志也就有了主动,就可推动整个后勤工作的改革。

这也是化否为是,如此就拥有了后续的主动权。因为错误的东西在后续是无法捍卫的。

比如,

此事现已陷于被动,只有改正才能恢复主动。

这也是化否为是,这样就恢复了主动。

10、有利于下一步

先打锦州可使我军完全处于主动地位。

这就是自由选择权的增加,有利于下一步,这就是主动的。

比如,

若你们能够迅速攻克义县、锦州两点,则主动权便可握在你们手中。否则,你们可能产生如像过去半年那样处在长、沈两敌之间,一个也不好打的被动姿态。你们必须估计到打沈阳倾巢援锦之敌时,有好打不好打,打得胜打不胜两种可能性。因此你们是否能取得战役主动权(当然战略主动权是早已有了的),决定于你们是否能迅速攻克三点尤其是锦州一点。只在两种设想之下,你们可以在未占锦州的情况之下,也能获得战役主动权,这即是你们能于沈敌北上迎接长敌时,能打一个极大的胜仗,歼灭敌军十万左右,或者于沈敌援长敌时,能打一个极大的胜仗,但是我们不知道确有此种把握否?我们觉得,首先攻占锦州是有较大把握的,并且是于全局有利的。

战略主动权,就是战略必然性。战役主动权,就是要获得战役必然性,战役必然性,必须不影响战略的必然性,必然加强战略必然性、而不是损伤战略必然性。

比如,

似亦不如打襄阳为较有利,较易获得战役主动权。现在你们尚只有战略主动权,尚未获得战役主动权。

可见,先要获得战略主动权,然后才是获得战役主动权。即是要先做正确的事,然后才是正确的做事。

11、增加下一步的困难

只要打下锦州,你们就有了战役上的主动权,而打下长春,并不能帮助你们取得主动,反而将增加你们下一步的困难。

如果一个行动,增加了下一步的困难,那这个行动就是被动的,反之,则这个行动就是主动的。

这是衡量当前行动的一个简易有效标准,大多数情况下适用。

比如,

我黄、梁两部四万二千远道新到,官兵疲劳,地形不熟,目前开至义院口、驻操营,必无好仗可打,即使歼敌一部,不过战术胜利,而兵力暴露,不得休整,势将处于被动。

这就是困难增加,那么这个行动就是化主动为被动的。

12、有备是主动,无备是被动

如你们能于一星期内完成此项部署并完成对于攻占上海的政治准备工作与军事准备工作,则你们可以立于主动地位。

可见,有准备即是主动,无准备即是被动。

13、有拒绝权,即是主动

如果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公开宣布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则我方亦应去电该国叫它派代表来华商谈建立外交关系问题,同时可将电文大意公开发表消息,如此主动权仍然操在我手。

可见,能够拒绝、能够答应,对正反面都能支持,即是主动。能够把暗的、隐藏的,进行公开,即是主动权。

14、不影响选择权

同志们不了解拖一下的作用,认为“陷于僵局”,这是不对的,这里并没有什么僵局,主动权完全握在我们手中。

只要并不影响选择权,即是主动的。

比如,

可判死刑,但缓期一年或二年执行,强迫他们劳动,以观后效。如他们在劳动中能改造,则第二步可改判无期徒刑,第三步可改判有期徒刑。(凡判徒刑一年以上者,一般都应组织他们劳动,不能吃闲饭。) 这样,主动权抓在我们手里,尔后要怎样办都可以。

这是对最大选择权的保留,没有丧失任何初始选择权,此时即是处于主动地位的。

15、减少了阻力,就有了主动权

目前处在转变的紧张时期,力争使此种转变进行得好一些,不应当破坏的事物,力争不要破坏,或破坏得少一些,你们把握了这一点,就可以减少阻力,就有了主动权。

所以,阻力的大小、阻力变化的趋势,可以此识别主动权。如果阻力极大,那便是被动的。如果阻力不大,那就是居于主动地位。

阻力越加减少的过程,就是建立主动权的过程。阻力越加增大,就是陷入被动的过程。

16、拥有必不可少的,就是主动

建立自己的主动性,而这种主动性是一个政党必不可少的。

所以,拥有必不可少的,就是主动,缺少必不可少的,就是被动。

有无是决定主被动的一个重要条件,甚至是核心因素。毕竟,“有”才有自由选择权,“无”则无选择的机会。

17、被迫即是被动

工作上政策上要争取主动,避免被动。

这也是化否为是的一种,被迫是必然被动的。在被迫时,要化否为是,以转入主动。

比如,

这种人老是被动,在紧要的关头老是止步不前,老是需要别人在他的背上击一猛掌,才肯向前跨进一步。

需要借助外力,此时自己就是被动的,此时外力是化被动为主动的条件。

比如,

外交政策上的“一边倒”,越早表现于行动对我越有利,这样是主动的倒,免得将来被动的倒。

与其被迫倒向,不如提早倒向。这是基于必然性的。

18、裁判权和规则则,是一种主动

经常给予任务,定期检查,传达经验,表扬优点,批评缺点,使领导经常处于主动。

可见,任务权、检查权、流通权(传达经验)、裁判权(表扬批评),这些权力的建立,就可以处于主动地位,而这些权力的丧失,就会陷入被动。

19、博弈双方都接受的,要争先

估计敌方可能提出此项条文,故我方似应主动提出。

可见,博弈双方都接受的,要争先,以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如果双方都接受,但会增加自己的困难、便利对方的行动,则需要权衡。

20、暴露对方掩盖的、使对方的行为无效

李奇微的通知是以划中立区为主题,来掩盖他因记者这个小问题而引起会议停顿的不妥当行动。我方为取得主动起见,决定同意他划中立区的提议,也同意他将新闻记者作为他代表团工作人员一部分的办法,以取消敌方的一切借口。

通过暴露对方掩盖的,使对方的行为无效,这时对方就处于被动地位了。

21、解决矛盾

你们对整编与三反的矛盾已大体上解决了,你们就有了主动。

对存在的矛盾,进行解决,就建立了主动权,这在某种角度上,也是化否为是。

22、去除包袱

在检讨之后,就使自己立于主动地位,理直气壮地好向下级说话。否则就会留下包袱,总有一天要重新进行检讨,那就将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并要受到指责和处分。

包袱使人被动,去除包袱,才能增加主动。

比如,

我们暂时放弃延安,就是把包袱让给敌人背上,使自己打起仗来更主动,更灵活,这样就能大量消灭敌人。

去除包袱,往往是为了实现目标,这是为了增加对目标的主动权。

23、不违背必然性

凡可以守住者固守之,不能守住者放弃之,保持自己的主动,准备以后的反击。

所以,违背必然性,就是被动;顺应必然性,就是主动。

24、有理

你们所提的办法是可以采取的,但在精神上,应首先揭发对方,予以打击,并争取主动。

所以,有理是增加主动权的。

25、对方处于临时性防备状态

从这种军事形势看来,在中国沿海岛屿地区保持紧张的局面对敌人不利,而对我们有利,因为敌人不知道我们将在何时何地打击他们,较大的主动操在我们手里。

当对方处于额外的防备状态时、我方处于攻势状态,此时我方就拥有了更大的主动。

26、先估计困难

“七大”的时候,我讲了要估计到十七条困难,其中包括赤地千里,大灾荒,没有饭吃,所有县城都丢掉。我们作了这样充分的估计,所以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现在我们得了天下,还是要从最坏的可能来设想。

先估计了困难,就可能处于主动地位。从最坏的可能性来设想和做准备,就获得了事变时的主动地位。

27、行事实上不可能之事

我军休整一个月之计划事实上不可能,将使自己陷入被动地位。

不具有现实可能性,那么这个行动是化主动为被动的。

28、不能实现目标

在战役部署上,必须反对那种轻视敌人、因而平分兵力对付诸路之敌、以致一路也不能歼灭、使自己陷于被动地位的错误的作战方法。

背离自己的目标的行动,是化主动为被动的。这种行动,增加了自己的困难。

29、只能防守,不能进攻

这样,可于十月二日左右到达渭水北岸,使敌完全处于被动,不得不分兵兼顾渭南、渭北,只能防守,不能进攻,以利我南北两军达成战略任务。

只能防守,不能进攻,就处于被动状态了。可进攻、可防守,则是主动地位的。

30、不能专注

你们自己,特别在干部中,只应当说在目前情况下先打长春比较有利,不应当强调南下作战之困难,以免你们自己及干部在精神上处于被动地位。

不能专注,增加了当前的困难,是被动的,被困难影响,是被动的。

31、被动到完全被动,需要过程

归绥城则作为将来之攻取目标,目前不要理他。这一行动,将使傅作义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他现在已经处于被动地位),以免又想打大仗又想打小仗两头失塌。

从被动到完全被动,需要逐步剥夺。所以,被动是常态。

32、不能应对

不要轻易表示自己的具体意见,以免陷入被动。

一个人想到的选择项,往往不完全,所以,就会出现不适应。当自己处于能应对所有可能性时,就是主动的。

这也是后发制人的优势。

比如,

事情关系很大,影响到几万万人,是长远的事情。不要受了外界压力,轻易作出,反而使自己陷于被动。可以多征求意见。已经有了方案,可以作为继续研究改进的材料。

几万万人,以一对众,就可能出现不能应对的情况,这个时候就会陷入被动,此时后发制人是合适的。

33、引发不好影响

不但不要劝他献出,他自已愿献,也不要接收,免处被动。

当一件事情,会引发不好的影响,那么这个事情的处理,就是被动的。

比如,

严守自卫的立场,采取特别慎重的步骤,决不主动惹事,以免政治上陷于被动,即使在某种情况下失去某些战机,也决不上敌圈套。

这也是对下一步的考虑,所以对下一步的考虑是核心竞争力。

34、害怕是被动的

怕是没有出路的。越怕,鬼就越来。不怕闹,有精神准备,才不致陷于被动。我看要准备出大事。你准备出大事,就可能不出,你不准备出大事,乱子就出来了。

所以,害怕是被动的,有备是主动的,无备是被动的。

比如,

先太平无事,消极怕闹,结果闹起来了,被动,先思想麻痹,后事事答应。

害怕是被迫的前奏,被迫是被动的,所以,害怕和被迫是被动的。

因为事事答应,没有拒绝。所以,推而广之,必须具备对立的正面和反面,才是主动的,只有一面是被动的。

35、使对方由明转暗

这种急忙宣布处理是盲目的、没有效力的,易使敌人隐藏和使自己被动。

使对方由明转暗,这是被动的。实质上是增加了自己下一步的困难。

35、失去威信

不懂充懂,否则必然大失威信,陷于被动。

失去威信,是被动的。

36、己方有对方能运用的规律

对于违反协议事件,过去我们采取不分轻重一事一抗的方针,本已有些被动。

当己方行动是有规律的,当对方能运用这种规律轻易调动自己,那么自己就是被动的。所以,整个规律中,必须藏有秘密,否则是危险的。

37、要服从于战略主动权

对确保与扩大战略主动权的军事部署。

所以,局部永远是带被动性的,这是自然法则。所以,必须从全局上、从战略上考虑自己的局部,是化被动为主动的条件。

也即不从全局上、不从战略上考虑,自己就有转入被动的可能。

38、得失之心

美国现在很被动,有几百条绞索把美国捆起来,它在国外有二百五十个军事基地。

患得患失,怕失去,会造成被动。当失去是为了得到,这种失去就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也就是说从“得”走向“失”,会造成自己的被动。

39、没有计划

资本主义的主动是在十八世纪时候,十九世纪上半期还有一点,到了二十世纪初便完全腐朽了,变成了帝国主义和处于被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被迫打的,是没有计划的。

没有计划是被动,上升期是主动,下降期是被动。

40、不能独立自主

大多数重要装备要从外国进口,精密的仪器不能造,大的机器不能造,这上头我们没有主动。

不能独立自主,是被动。有和无是选择权的前提。当没有而又需要时,就是不有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