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立方研究报告:光学检测设备龙头,看好MR创新 半导体行业拓展

 悠悠道长 2023-05-02 发布于上海

(报告出品方/作者:天风证券,潘暕、李鲁靖、俞文静)

1. 光学检测设备细分龙头,品类扩张+应用拓展赋能持续成长

工业自动化设备厂商,10 年发展形成技术及产品先发优势。深圳市智立方自动化设备股 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1 年 7 月,公司属于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产品以工业自动化测试及 组装设备为主(主要应用于光学、电学、力学等功能领域及成品测试领域);同时辅以自 动化设备配件及相关技术服务(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电子烟、工业电子、汽车电子、半 导体等领域)。客户主要为苹果公司/Juul Labs, Inc./Facebook/Carnival Corporation & plc/ 思摩尔国际等全球著名高科技公司,以及歌尔股份/鸿海集团/立讯精密/致伸科技/舜宇集 团/捷普集团/广达集团/普瑞姆集团等全球知名电子产品智能制造商。经过近10年的发展, 公司形成了技术优势及产品先发优势。作为行业内较早的一批追踪下游客户高端光学测试 设备需求的企业之一,公司在光学测试设备领域已成为下游核心客户的重要合作伙伴;同 时可以满足下游行业对工业自动化设备制造领域与前瞻性研发服务的需求,在主要细分领 域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文章图片1

1.1. 产品以工业自动化设备为主,自动化设备配件及相关技术服务为辅

公司产品主要分为工业自动化设备、设备配件与技术服务三类。 1) 工业自动化设备:工业自动化设备分为新制自动化设备及改制自动化设备。新制自动 化设备是公司根据客户产品需求,自主研发、设计、装配及调试所生产的定制化工业 自动化设备。改制自动化设备是当客户产品性能及各项指标需求发生较小变化,原有 设备经小幅升级后可继续使用时,公司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的改制自动化设备。新制自 动化设备主要包括新制自动化测试设备及新制自动化组装设备,公司生产的新制自动 化设备以测试设备为主,主要用于终端产品的整机测试。光学、电学、力学、声学四 种测试设备的测试指标:1)光学:照度、辐射能量、辐射波长、光敏性、色敏性、分 辨率、明暗场、轮廓度等;2)电学:电压、电流、电容值、阻抗、耐压、无线充电效 率等;3)力学:震动反馈、磁力反馈、压力反馈、姿态反馈等;4)声学:声场、音 准、空间音效等。 2) 设备配件:主要为自动化设备中易于损耗的夹治具、组件和零部件等,公司设备配件 与自动化设备相配套,具有种类杂、数量多、单价低、定制化的特点。 3) 技术服务:自动化设备行业因定制化的特点,售后服务及设备现场维护工作尤为重要。 公司在服务方面主要提供自动化设备相关的技术服务,如现场运维服务、项目管理服 务等。

1.2. 相通的底层技术能力,进行多下游应用多产业链环节的业务版图延伸

核心技术能力包括工艺研发、机械设计与研发、光学应用研发、软件/固件研发、系统集 成,基于相通的底层技术能力进行多下游应用+多产业链环节的延伸。公司凭借底层核心 技术能力,不断在市场进行开发应用方式去延伸发展。主要沿两个维度去发展。第一个维 度是不断增加工艺能力,第二个维度是不断增加工艺在更多场景的应用,如感知类测试, 又可以分成姿态的测试、识别的测试、光学的测试等。在应用层面,未来应用场景也分两 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指智能终端产品(手机、手表、电脑、耳机、智能汽车、AR、VR 等)。另一个维度是把底层能力向整个产业链的上游延伸,比如模组和半导体端。

文章图片2

1.3. 股权结构合理,核心管理团队持股比例高

公司当前股权结构及控制权较为稳定,核心管理团队持股比例高。截至 2022 年三季报, 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邱鹏、关巍、黄剑锋合计直接及间接控制公司 67.7%的股份,其中, 董事长邱鹏直接持有公司 32.76%的股份,并通过群智方立间接持有 0.84%的股份,合计持 有公司 33.6%股份;董事/总经理关巍直接持有公司 23.45%的股份,并且通过群智方立间接 持有 0.34%股份,合计持有公司 23.8%股份;董事/副总经理黄剑锋直接持有公司 10.05%的 股份,并且通过群智方立间接持有 0.16%股份,合计持有公司 10.2%股份。公司三位实控人 邱鹏、关巍、黄剑锋为公司创始股东,自公司成立起至今,一直是公司的前三大股东,直 接参与、共同决策公司的重大决策事件并形成一致的经营管理策略,股权结构及控制权较 为稳定。

实施新一轮股权激励计划助力公司长期发展。公司于 2023 年 2 月 16 日登记完成 2022 年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公司 1 名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和 51 名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 技术(业务)骨干 77.5 万股,占总股本的比重为 1.89%。2022 年股权激励计划对应业绩考 核触发值为 2023/2024/2025 年营业收入相比于 2022 年增长率为 20%/40%/60%,目标值为 30%/60%/90%或 2023/2024/2025 年净利润相比于 2022 年增长率为 20%/40%/60%,目标值为 30%/60%/90%。

文章图片3

1.4. 公司营收加速成长,测试及组装设备+非消费电子行业赋能增量

公司营收加速成长。2019-2021 年公司营收 CAGR 为 39.45%。21 年公司实现营收 5.49 亿 元,同比增长 55.19%,增速较上年翻倍。21 年公司实现净利润 1.15 亿元,同比增长 23.11%, 净利润增幅低于营收增幅,主要系公司当期毛利率下降及研发费用规模增长,导致营业成 本及研发费用规模增速超过营业收入增幅所致。22Q1-3 实现营收 3.89 亿元,同比降低 14.94%,实现净利润 0.94 亿元,同比降低 9.25%。 新型工业自动化测试设备及组装设备贡献主要业绩增量。从产品结构来看,工业自动化设 备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且近三年占比逐年提升,2019-2021 年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 79.17%/80.42%/87.08%。其中,工业自动化设备以新制为主,21 年新制/改制分别占该产品 类型营收的 91.54%/8.46%;新制工业自动化设备以测试设备为主,21 年测试/组装分别占新 制工业自动化设备的 17.89%/82.12%。新制工业自动化测试设备 21 年收入达 3.59 亿元,同 比增长 60.56%,主要系公司对苹果公司的设备业务产品线进一步多元化,公司来自苹果公 司业务的测试设备业务收入超过 3 亿元。新型工业自动化组装设备营收增速最快, 2019-2021 年 CAGR 为 140.36%,21 年收入达 0.78 亿元,同比增长 243.92%,主要系来自 电子烟客户思摩尔国际的新制自动化组装设备收入大幅增长所致,21 年公司对思摩尔国际 的组装设备销售收入达 4774.25 万元,约占自动化组装设备收入的 60%。

拓宽产品应用领域,非消费电子行业收入逐年增加。公司收入主要以来自消费电子行业的 业务收入为主,逐渐覆盖消费电子、工业电子、汽车电子、电子烟等应用领域。非消费电 子 行 业 收 入 逐 年 增 加 , 2018-2021 年 非 消 费 电 子 行 业 收 入 占 比 分 别 为 3.02%/3.70%/6.71%/14.99%。21 年,公司电子烟行业收入大幅提升,实现收入 6545.57 万元,同比增长 928.06%,占营收的比重为 11.93%,同比提升 10.13pct。

文章图片4

1.5. 盈利能力呈波动性,22Q1-3 盈利能力改善

21 年盈利能力承压主要受非常规、偶发性的规模化定价策略影响。21 年公司毛利率下降 至 40.93%,同比下降 10.17pct。主要系是毛利率相对较低的光学识别测试设备及自动化组 装设备占比上升,且自动化组装设备收入同比上升 243.92%所致。

1) 光学识别测试设备:光学识别测试设备属于自动化测试设备,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由 20 年的 24.24%提升至 21 年的 31.18%,毛利率由 20 年的 41.92%下降至 21 年的 33.64%。 21 年公司销售的光学识别测试设备在上一年类似设备基础上通过改进设计结构、增加 测试工站等方式提高测试效率,材料投入有所增加导致成本端有所增加;又由于设备 整体订单规模较大导致公司设备议价弹性较小,设备单价增幅不及单位成本增幅。

2) 自动化组装设备:自动化组装设备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由 20 年的 8.00%上升至 21 年的 16.37%,毛利率由 20 年的 46.93%下降至 30.11%。此业务中,约 60%为公司对思摩尔国 际的组装设备收入,由于该类设备主要用于该客户现有产品的产能扩张,相关设备以 客户前期已定型设备型号的批量复制生产为主,相比于其他完全自主设计生产类设备 总体技术难度相对较小,定价低于其他自动化组装设备定价正常水平。剔除上述因素 影响后,剩余设备毛利率与上年毛利率水平基本一致。

3) 22Q1-3 盈利能力改善。21 年公司毛利率虽有所下降,但毛利额呈稳步增长趋势,公 司持续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毛利率的下降对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未构成负面影响。 22Q1-3 公司盈利能力改善,22Q1-3 公司毛利率为 43.41%,同比上升 2.27pct。得益于 公司降本增效,成本较 2021 年同期实现明显下降。

公司费用管控较好。研发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较为稳定,研发费用率稳定在 7%-8.5%区间 内,销售费用率稳定在 3.7%-4.6%区间内,管理费用率在 2021 年下降明显。

文章图片5

1.6.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核心技术能力、推动业务横向拓展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增速波动上升。2019-2021 年,公司研发费用持续攀升, 分别为 0.21 亿元/0.25 亿元/0.46 亿元,2019-2021 年 CAGR 为 46.76%。2022 年前三季度 公司研发费用达 0.32 亿元,同比下降 4.33%,研发费用率为 8.23%。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研 发投入的力度,拟将发行股票中 1.47 亿元的募集资金投入研发中心升级项目,进一步增强 公司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研发能力,巩固和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在研项目加强核心技术能力、推动业务横向拓展。在技术能力方面,公司在研项目不 断加强技术性能参数指标,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应用领域方面,公司在研项目不仅包括手 机等传统消费电子领域,还涉及 VR/AR 等新一代消费电子领域,以及半导体、汽车电子等 新兴领域。可以看出,公司在深耕传统消费电子领域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业务的横向拓 展。

1.7. 募投项目注重技术研发与产能提升,助力公司开拓市场

公司募投项目完善现有业务、提升技术水平。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在现有工业自动化设备业务基础上的扩产及研发中心升级,有利于增强现有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公司对市 场需求的综合供应能力。

文章图片6

自动化设备产能提升项目用于突破产能瓶颈,拓宽业务范围。公司现有生产线的产能利用 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2019-2021 年公司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125.23%/122.49%/124.02%。公 司现有生产规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司业务扩大与强化竞争优势的目标。因此,公司通过 募集资金来建设自动化设备产能提升项目,结合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多年积累,通过对现 有产品的技术升级改造,构建新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品牌的智立方自动化设备系列产 品。随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公司厂房面积和员工数量都将有所增长,产能利用率 持续高于 100%的情况将得到缓解。公司将在现有优势业务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产品 应用领域,丰富产品结构,增强多行业服务能力,有效分散经营风险。 研发中心升级项目用于满足新兴领域市场需求,保证公司技术储备深度。此项目拟通过搭 建新一代光学、射频、声学、电子、可靠性、机械、人工智能等实验室,对高精度自动化 测试设备、自动化组装设备进行研发,并开展对智能工厂、高端工控平台、人工智能核心 算法的研发,最终建立服务半导体封测、消费电子行业测试及组装、雾化行业测试等领域 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此项目可以帮助公司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持产品技术水平持续先 进性,并满足新兴领域的市场需求。

2. 工业自动化设备发展前景广阔

智能化、无人化、柔性化趋势下,工业自动化设备发展前景广阔。公司所属具体行业为自 动化设备制造业。自动化设备的制造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通常融合了机械系统、电气控 制系统、传感器系统、光学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工业互联网系统等技术。自动化设备能 提高生产制造的效率和可靠性,减少生产过程对人工的依赖,因此在各领域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德国提出了“工业 4.0”规划,美国提出了“国家制造创新网络”,日本提出了“创 新产业结构计划”,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发展规划,其共同点是充分运用物联 网、5G 通信、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制造装备行业的智能化、无人化、柔性化 程度。工业自动化设备是现代化工厂实现规模、高效、精准、智能、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 和保证,应用十分广泛,发展前景良好。 工业自动化设备制造业的上游成熟稳定,下游领域较广、差异性大。工业自动化设备制造 业的上游行业产品主要是光电元器件、机械运动件、非标加工件及其他产品。从整体来看, 上游行业市场较为成熟、产品供应相对稳定,工业自动化设备行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 需求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工业自动化设备制造业服务的领域较广,包括消费电子(如移动 终端、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电子烟、工业电子、汽车电子、半导体等行业,上述行业需 要的自动化设备产品种类繁多、规格各异。

2.1. 工业自动化设备行业市场空间广阔,非标属性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稳步上升。根据 Statista 的数据,2020 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为 1750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可达 2650 亿美元。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 头强劲。中国近三十年成功实现了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制造业产值已处于全球第一。中国 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近几年稳步上升,2021 年中国工业自动化总市场达 2530 亿元,同比 增长 22.0%。产品/服务市场规模分别为 1828/702 亿元,占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的比 重分别为 72.25%/27.75%。

文章图片7

非标准自动化设备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自动化设备根据行业标准化程度和市场供给特征, 可以分为标准自动化设备和非标自动化设备。其中,非标自动化设备是指根据客户需求进 行定制化研发制造的设备,对设备厂商的快速响应、配套设计能力、项目执行经验、及时 交期保障、客户服务能力的要求较高。国外企业受上述能力的制约,在我国非标领域占比 相对较低,而国内多数非标自动化设备制造商选择专注于一个或少数几个领域,在我国特 别是消费电子非标自动化行业领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方向和竞争优势,并以此延伸和 丰富产品线并形成了竞合共存的市场竞争格局,行业内主要企业包括博杰股份、运泰利、 赛腾股份、快克股份、利和兴、思榕科技、杰士德等。

3. 公司核心竞争力强,传统+新领域推动公司发展

3.1. 深度绑定各领域优质客户充分印证公司能力

绑定行业优质客户充分印证公司能力,助力公司保持技术领先性&跟随优秀客户成长。优 质客户对供应链的选定有着严格的标准和程序,客户的行业地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 司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地位。公司深耕自动化行业多年,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高效的 生产能力、良好的研发实力及优质的售后服务,与中下游相关行业的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建 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消费电子行业的客户有苹果公司、歌尔股份、鸿海集团、立讯精密、 捷普集团、和硕集团;电子烟领域的客户有思摩尔国际、Juul Labs, Inc.;工业电子领域的 客户有 Carnival Corporation & plc、普瑞姆集团、安费诺集团。通过多年与国际知名客户 的合作,公司对终端厂商的产品设计理念、质量标准、管理流程、制造工艺等具有全面和 深入的理解,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同。

3.2. 立足消费电子传统业务,跨行业业务拓展成果逐步显现

立足消费电子传统业务,持续切入新领域。受益于公司各项核心技术具有通用性较强的优 势,公司应用领域已从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等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领域扩张至电子烟、工 业电子、半导体等行业领域,跨行业业务开拓初见成效。

3.2.1. 消费电子重点关注苹果 MR 创新

AR/VR 短期销量承压,长期成长趋势向好。

1)受人气产品涨价新机型换代+宏观经济影响 22Q3 VR 设备高增长态势放缓。根据维深 信息 wellsenn XR 的数据,22Q3 全球 VR 设备出货量为 138 万台,同比下滑 42%,Meta 出 货量为 96 万台,Pico 出货量为 23 万台,销量下滑主要受到热门 VR 设备 Quest 2 涨价(128G / 256G 起售价分别从$299.99 / $399.99 涨至$399.99 / $499.99,涨价$100)+欧美消费市场 需求下行+机型处于换代周期(22Q3 Quest Pro 新机型发布)等因素影响。22Q4 全球 VR 头显出货量为 341 万台,qoq+145%,yoy-13%,其中国内 35 万台、海外 306 万台。四季 度环比改善主要是由于四季度是 VR 设备传统销售旺季,同比下滑主要原因是爆款产品 Quest 2 上市 2 年产品吸引力下降+新款 VR 设备 Quest Pro 售价高昂对于销量拉动有限。

2)22Q3 为虚拟现实新一代硬件终端产品密集推出时间(包括 Pico Neo 4、Meta Quest Pro),但硬件创新对于销量拉动有限,整体不及预期。根据维深信息 wellsenn XR 的数据, Pico Neo 4 9 月 28 日正式发售 Q3 销量为 2.4 万台,10 月销量 3.9 万台。Quest Pro 由于定 价高昂(售价$1499)出货预期不高;23Q1 Quest Pro 售价降价 400 美元体现目前消费者 对于 VR 设备价格敏感度较高。

3)AR 设备同比持续增长,但是整体体量小。根据维深信息 wellsenn XR 的数据,22Q4 全 球 AR 头显出货量为 15.7 万台,qoq+62%,yoy+89%,其中国内 4.9 万台,海外 10.8 万台。

4)AR/VR 销量长期趋势向好。IDC 预测,2023 年全球 AR 和 VR 头显出货量将恢复增长态 势。到 2024 年全球出货量将增长至 7,670 万台,2020-2024 年 CAGR 将达到 81.5%。同时, 中国 AR/VR 市场正高速增长。中国 AR/VR 市场 2021-2026 年复合增长率达 42.2%。到 2026 年,中国 AR/VR 总投资规模有望占全球 24.4%,市场体量跃居全球第二。

文章图片8

2)重点关注 23 年苹果 MR 创新,看好生态优势+差异化硬件竞争力。

① 硬件:芯片:苹果第一代 MR 产品或将搭载 M2 芯片(代号 Staten)的衍生版,外加一 颗协处理器 Bora 芯片。这两款芯片均由台积电代工,M2 芯片或将会采用台积电 4nm 制 程,量产时间我们预计在 2023 年。双芯结构设计或能打造极致效能,提升性能,降低功 耗。Quest 2、DPVR、Hololens 采用的都是高通芯片,苹果新推出的 MR 设备采用自研芯 片有望增强和其他硬件终端设备的协同性,同时与其他 AR/VR 设备提供差异化产品体验。 显示屏:可能会搭载双 8K micro OLED 显示屏,超高分辨率显示屏使得整体图像质量优于 其他头戴式设备。

②软件生态:17 年 ARKit+ 19 年 RealityKit。 ARKit:苹果自 2017 WWDC 发布 ARKit 以来,ARKit 的功能不断发展,它最初启用了六自 由度(6DoF)设备跟踪和 Plane tracking 跟踪,现在经过五次迭代(1.0、1.5、2.0、3.0、 3.5),实现了许多功能最新的 iPad Pro 上的新功能,包括人体追踪,甚至场景重建,以及 新的 LiDAR 扫描仪。对比 google ARCore、Snapchat、Facebook Spark AR、8th Wall/Web AR,苹果 ARKit 功能更为全面,对于开发者更为友好。 RealityKit:苹果自从 2019 WWDC 发布 RealityKit 和 Reality Studio,RealityKit 是一个全新 的高级框架,具有真实感渲染、相机效果、动画、物理等功能,是专门为增强现实而构建 的。它能够为多人 AR 应用程序处理网络,这意味着开发人员不需要是网络工程师就能够 开发共享 AR 体验。Reality Composer 是一个新的开发程序,它不仅面向 iOS,还能够在 macOS 中使用。这个工具让开发人员能够可视化地创建 AR 场景,并且能够在场景中添 加移动、缩放和旋转等动画。2021 年 WWDC 苹果发布 RealityKit 2,新增 Object Capture 对象捕捉、自定义着色器、自定义系统、动态 asset、角色控制器等功能。

3)光学是 AR/VR 设备重要升级方向。

显示:VR 透镜目前 Fresnel 透镜为当前主流,目前向下一代 pancake 光学方案升级。菲 涅尔透镜方案需要将屏幕放在菲涅尔透镜的近焦平面上,导致透镜与屏幕之间仍然有较长 一段距离(40-50mm),整体结构设计不够紧凑,目前 Pancake 方案作为下一代 VR 光学 显示产品对于菲涅尔透镜进行替代。目前新一代 VR 设备 Meta Quest Pro、Pico 4 均采用 了 Pancake 方案,根据维深信息 Wellsenn XR 预测苹果也将主要采用 Pancake 方案,因此光学领域是 VR/AR 的升级的重点方向。

文章图片9

虚实交互:从 VR 到 MR,从空间定位到三维重建,从黑白到彩色高清中的光学摄像头得 到升级。根据 Quest 2 和 Quest Pro 性能和拆分硬件对比,预测虚拟现实技术将朝着混合 现实方向发展,虚实交互涉及空间目标定位和环境理解与 3D 重建,且需要新增/升级部分 黑白环境感知摄像头为彩色、高清摄像头。Quest Pro 的主要功能是全彩透视,相比原先 Quest2,Quest Pro 不仅有更高分辨率的传感器,而且有六个额外的传感器摄像头,所有 额外的输入数据都需要以尽可能少的延迟处理,因此配置更多地光学传感器,带来了 ' 混 合现实 ' 体验。VR 设备也拓展直通(pass-through)功能融合真实场景,2021 年 7 月, Quest 开放 passthrough API 开发者可以实现部分混合现实功能,但是由于 Quest ½ 摄像 头为黑白摄像头呈现的画面场景只能为黑白,新一代 Project Cambria 有望实现彩色、高清 直通功能,需要升级/新增 RGB 摄像头模组。

虚实交互主要方式中,面部+眼部追踪为下一代硬件升级重点。眼动追踪可以用于替代手 势/手柄操作,直观地进行操作选择,从而简化用户与内容的交互。同时眼动追踪也有助于 提供注视点渲染功能降低系统负载从而实现系统资源的优化,也可用于追踪用户行为。 Magic Leap 2 中搭载 4 颗红外摄像头用于眼动追踪。

文章图片10

3D 图像传感器:dToF 传感器的发展是关键。dToF 技术应用时会投射整个面,根据反射 时间计算深度信息,具有测距范围远、功耗低、速度快等特点。优势在于针对需要较远距 离测绘的应用,如人体的动作识别、建筑物识别、场景识别建模等。dToF 测距技术的核心 为生成光子计数的直方图,而直方图的粗细程度则直接决定了测距的精度。当激光脉冲功 率较大的时候,产生的直方图需要少量的激光脉冲即可,但是直方图与原始的光强度包络 相差较大。而当激光脉冲功率较小的时候,虽然产生一张直方图所需要的激光脉冲数量较 多,但是直方图描绘的包络与光强本身的包络曲线符合度较好。由于成熟的 dToF 解决方 案将兼顾高距离精度、高环境光抗扰性、准确的深度图像输出等高性能,因此可在便携消 费电子设备商实现增强现实、3D 环境和物体扫描、自动对焦、图片增强等高价值的应用体 验,因此可以满足 AR 更重要的低功耗需求。

4)MR 设备有望贡献光学检测设备新增量。

MR 测试设备不同于手机测试的重要环节在于: 人眼仿生光学测试:全方位模拟人类双眼相对于显示设备的大小、位置、视场、光瞳位置 等状态,对 VR/AR 显示设备的视觉信息投射能力进行精确测量,从而为产品设计和成品装 调提供详实依据。 延迟和移动相关误差检测:VR 设备需要根据 VR 头显设备的位置和姿势进行相应视景的更 新,延迟时间过长回导致用户产生晕眩感,影响用户体验,因此需要进行延迟和移动相关 的误差加测。VR 头戴显示设备与移动相关的参数包括:移动延迟、移动灵敏度、移动跟 踪误差等。移动延迟是指用户动作(头部、手、身体移动或转动等)到计算机系统根据用 户新的视点生成相应的视景所需要的时间。

看好公司作为苹果光学检测设备核心供应商+布局 mr 领先优势。公司为苹果公司光学识 别、光学感应细分领域的自动化测试设备核心供应商。公司主要光学测试设备为光学感应 测试设备及光学识别测试设备,其分别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光学感应功能测试及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光学识别性能测试。公司主要产品与苹果产业链内的其他上市公司 产品亦存在一定差异。即使是同一客户,其对不同自动化设备的性能、规格、型号、技术 参数等要求也不相同,国内多数非标自动化设备制造商选择专注于特定细分领域,在此基 础上形成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核心产品光学测试设备与同处于自动化设备制造业 的其他公司产品可替代性较低,被潜在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的风险较低。

智立方为少数从事研发、生产光学测试设备的供应商。智立方为少数从事研发、生产光学 测试设备的供应商。公司主要光学测试设备为光学感应测试设备及光学识别测试设备,其 分别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光学感应功能测试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光学识别 性能测试。根据同花顺 iFinD 的苹果概念股统计,目前 A 股市场共计约有 100 家苹果供 应链概念上市公司,经查阅各家公司公开信息,所披露的产品涉及测试设备业务的具体公 司情况中,经对比各个公司的主要测试设备类型,其光学测试设备主要以 AOI 光学测试设 备为主。光学感应测试设备及光学识别测试设备与 AOI 测试设备在测试功能、测试难度上 具有较大差异。

文章图片11

曲面屏幕测试系统及眼动追踪测试系统,加强 AR/VR 领域设备的技术研发力度。公司作为光学领域的核心设备供应商,为保证公司技术与产品的持续竞争力,公司持续夯实针对 优势行业、客户的技术及设备研发项目投入,并进一步加 VR/AR 领域设备的技术开发力度。

3.2.2. 延伸半导体设备布局 Mini LED、光芯片领域布局第二成长曲线

公司积极从消费电子环节领域往上游延伸布局半导体设备,目前主要布局半导体封装测试 环节设备,下游芯片类型主要涵盖 Mini LED、Micro LED、光通类(如高功率激光芯片) 等,测试设备类型主要涵盖 aoi 设备、分选机设备,公司由消费电子向半导体芯片环节延 伸,有望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3.2.2.1. Mini LED 显示性能更优,产业链加速建设

Mini LED 采用的是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是芯片尺寸介于 50~200μm 之间的 LED 器件,不仅体积较小更轻薄,而且显示性能更好、相应时间更快、寿命更长,并且在像素密度和功 耗上都有明显的优势。

Mini LED 性能优于小间距和传统 LED,且较 Micro LED 技术更为成熟。

1)Mini LED 为小间距 LED 及 Micro LED 的过渡应用,目前已成为市场发展的焦点,且制造 技术更为成熟。Mini LED,又名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是基于微小的 LED 晶体颗粒作为像素 发光点的显示技术。目前,小间距 LED 采用亚毫米级 LED 晶体,实现点间距 2.5 毫米(P2.5) 以下的显示屏;Mini LED 采用数十微米级 LED 晶体,实现 P1.0 以下的显示屏;Micro LED 采用 1-10 微米级 LED 晶体,实现 P0.1 及更小尺寸的显示屏。由于 Micro LED 目前依旧面 临巨量转移技术瓶颈的掣肘,在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上还未取得突破,技术难度相对较低 的 Mini LED 成为市场发展的焦点,制造技术更为成熟。

2)与小间距 LED 相比,Mini LED 性能更优。Mini LED 承接了小间距 LED 高效率、高可靠 性、高亮度和反应时间快的特性,同时其耗电量低于小间距 LED,又在对比度和可视角方 面体现出远超小间距 LED 的优势。此外,相较小间距 LED 而言,Mini LED 具有明显的成本 优势,其原料耗费是传统 300 微米尺寸小间距 LED 晶粒的 10%。目前,Mini LED 设计方案 分为全彩 RGB 混光或白光,前者可达到 100% NTSC 高色域显示,而透过蓝光 LED 搭配荧 光粉的白光 Mini LED,则能达到 80~90%NTSC 显示效果。

3)与 Micro LED 相比,Mini LED 技术更为成熟、良率更高,更适合量产。从制程上看, Mini LED 良率更高,具有异型切割特性,搭配软性基板亦可达成高曲面背光的形式;采用 局部调光设计,拥有更好的演色性,能带给液晶面板更为精细的 HDR 分区。从应用上看, Mini LED 适合应用于手机、电视、车用面板及电竞笔记型计算机等产品上;Micro LED 则 是一种全新的显示技术,可应用在穿戴式的手表、手机、车用显示器、扩增实境/虚拟实 境、显示屏及电视等领域。从量产上看,Mini LED 技术难度更低,兼容大部分既有生产设 备,更容易实现量产,且可以大量开发液晶显示背光源市场,产品经济性更佳。

文章图片12

Mini LED 中上游产业链加速布局。Mini LED 产业链中,上游产业主要包括衬底材料生产、 外延片加工以及 LED 芯片制作等主要环节;中游主要为芯片封装及制造环节;下游主要应 用于背光和显示市场,主要包括车载显示、消费电子、透明显示、电竞显示、室内大屏等。

Mini-LED 背光和直显领域的终端应用场景日益丰富。 1)Mini-LED 背光领域:背光市场持续创新,空间广阔。当前采用 Mini LED 背光技术的 LCD 显示屏,在亮度,对比度、色彩还原、节能和 HDR 性能优于当今 LCD 显示器,且较 AMOLED 而言 Mini LED 具备成本与寿命方面的优势,同时加速在各下游领域的渗透。据 LEDinside 不完全统计,2022 年共约有 70 款以上的 Mini LED 背光终端产品面世,涵盖显示器、电视、 笔电、VR 设备。 2)Mini-LED 直显领域:P0.9 显示屏产品时至今日仍是 Mini-LED 直显的主力军,但其应 用场景已经更加丰富。当前 Mini-LED 显示屏已大批量的应用于会议、高端室内商业显示、 指挥中心、赛事直播、家庭影院、教育等场景。 据 LEDinside 不完全统计,2022 年共有 41 款 Mini LED 背光显示器新品发布,新品背光分 区从 384 个到最高 12288 个;价格从最低 1999 元到最高 23625 元不等,大部分产品价格 均在 1 万元以下。

从五大终端应用来看,Mini LED 背光开启商业化元年,市场增长弹性可期。 1)Mini LED 背光-电视:目前 Mini LED 背光电视的总销量占比仍为个位数,市场空间广 阔。目前在大屏化趋势下,TV 是 Mini LED 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各大屏厂均在积极布局, 高工产研 LED 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 Mini LED 电视出货量约 270 万 台左右,较上年增长了 107.69%。根据奥维睿沃发布的《全球 TV 品牌出货月度数据报告》 显示,2022 年全球电视出货 2.025 亿台,同比下降 5.6%。高工产研 LED 研究所(GGII)据 此测算,2022 年全球 Mini LED 背光电视销量占比仅为 1.33%。根据每日 LED 公众号预测, 预计到 2025 年,Mini LED 背光电视出货量预计将达到 2500 万台,占整个电视市场的 10%, 未来市场有望迎来较快增速,空间广阔。

2)Mini LED 背光-IT:苹果是 MiniLED 背光 IT 渗透率爬升的主要驱动力。根据 JM Insights 的预测,2022 年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用的 MiniLED 面板出货量预计分别达 970 万台、500 万台、6.5 万台,分别同比增加 80%、150%、27%。其中,增量主要来自于平板 和笔记本电脑。假设全球 IT 总出货量保持不变,由于苹果推动(苹果 iPad 出货量 5000 万 部、Mac 出货量 1500~2000 万部),渗透率爬升较快。

3)Mini LED 背光-车载: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汽车的电子化应用趋势将带动车载 屏的面积增长需求。据行家说 Research 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车载显示器出货量达到 1.27 亿片,2021 年增长至 1.4 亿片,随着车载显示屏的成本不断下降,全球车载显示在未来几 年将保持强势增长,预计到 2025 年将达到 2.07 亿片。车载显示不仅单片面积在增长,使 用数量也在增长,并且导入速度会加快。由于车载认证周期问题。Mini LED 背光的车载产 品过去的 2020 年和 2021 年没有实际的出货。根据车规验证的周期预估,2022 年底到 2023 年初,将会是 Mini LED 背光车载屏的出货时点。封装头部企业东山精密认为,Mini LED 在 车载显示的渗透率达到 10%时,会对产业带来显著的拉动性作用,而达到这个渗透率需要 2~3 年的时间。

文章图片13

4)Mini LED 直显-商显: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2021 年,大陆传统商用显示市场规 模为 1554 亿元,其中包括商用电视、数字标牌、交互平板、大屏幕墙(含 LCD 拼接屏、 DLP 拼接屏、小间距 LED 屏)等,同比增长 37%,近 5 年 CAGR 达到 24%。同时在消费升 级的持续推动下,Mini LED 背光、Micro LED 显示等应用领域逐渐从常规显示应用逐步向 小尺寸的移动终端、VR/AR 设备、智能手表、车用显示器以及大型电视拓展,未来成长空 间广阔。根据 TrendForce 预测,2022 年 Mini LED 直显市场规模约 480 亿元,预计到 2030 年市场规模将达 1886 亿元。

5)Mini LED 背光-AR/VR: 全球 VR 市场呈现弱势,AR 出货量呈稳定增长态势。根据维深 信息 Wellsenn XR 调研,2022 年全球 VR 出货量为 986 万台,较 2021 年下跌 4%,meta 出 货量仅有 790 万台,主要系其发布的高端 VR Quest Pro 定价较高,销量仅为 11.2 万台, 远低于预期,同时 Quest 2 发布时间已久,加之价格上升,导致销量呈下降趋势。但全球 AR 出货量仍逐步上升,2022 年全球 AR 出货量为 42 万台,同比增加 45%,增长主要来源 于消费级 AR 的贡献。 Mini LED 已在画质上达成更高的分辨率以及刷新率,当前的主要竞争对手为 Micro OLED。 以 2021 年较为知名的 Micro OLED 产品 arpara VR 一体机为例,pancake 光学设计,分辨 率 2.5K,刷新率最高 120Hz,32PPD ,重量仅 200g。Mini LED 在分辨率、刷新率上能达 到更高的参数,但是在轻便程度以及价格上仍不及 Micro OLED。

2023 年 Mini/Micro LED 市场边际回暖,有望迎来加速复苏阶段。2023 年,随着疫情褪 去, Mini/Micro LED 项目快速进入到新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3 月 8 日,2023 年就 已有 7 个 Mini/Micro LED 相关项目进入到开工状态。另外还有多个项目进入立项、封顶、 投产、融资受理、开业等状态。 ①从应用角度来看,Mini/Micro LED 在多个领域快速渗透中,从室内外各类显示屏、到电 视、pad、笔记本,以及车载屏、VR 眼镜、手机手表等均有身影。随着各大厂商加大扩产 动作,带动技术与成本的进一步优化,2023 年,Mini/Micro LED 在各领域的渗透速度将会 继续加快。 ② 从企业动态来看,苹果、三星等终端电子巨头在 Mini/Micro LED 各项动态都牵动着其 同行与 LED 行业的神经。2023 年,随着更多苹果、三星与 Mini/Micro LED 相关的动态曝 光,名企的示范效应,正为 Mini/Micro LED 的未来成长带来更多可能性。因此,加大加快 Mini/Micro LED 的布局,无论对于 LED 产业链厂商还是面板、终端企业来说都是正确的选 择。

3.2.2.2. 下游应用场景拓展+光芯片国产化率提升带动光芯片产业链建设

光芯片是实现光通信的核心元件,被广泛应用于光收发模块。光芯片是实现光电信号转换 的基础元件,可以进一步组装加工成光电子器件,再集成到光通信设备的收发模块实现广 泛应用,其性能直接决定了光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按功能可以分为激光器芯片和探测器 芯片。激光器芯片主要用于发射信号,将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探测器芯片主要用于接收 信号,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探测器芯片主要包括 PIN 和 APD 两类。

文章图片14

全球数据量需求持续增长带动光通信产业链快速成长。根据 Omdia 的统计,2017 年至 2020 年,全球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数据量从 92 万 PB 增长至 217 万 PB,年均复合增长率 为 33.1%,预计 2024 年将增长至 575 万 PB,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7.6%。同时,光电子、云 计算技术等不断成熟,将促进更多终端应用需求出现,并对通信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受 益于信息应用流量需求的增长和光通信技术的升级,光模块作为光通信产业链最为重要的 器件保持持续增长。根据 LightCounting 的数据,2016 年至 2020 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 模从 58.6 亿美元增长到 66.7 亿美元,预测 2025 年全球光模块市场将达到 113 亿美元,为 2020 年的 1.7 倍。光芯片作为光模块核心元件有望持续受益。

我国光芯片企业已基本掌握 2.5G 和 10G 光芯片的核心技术,但仍有部分型号产品性能要 求高、难度大,实现批量供货的国内厂商数量较少,产业链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我国光芯 片企业已基本掌握 2.5G 及以下速率光芯片的核心技术,根据 ICC 预测,2021 年该速率 国产光芯片占全球比重超过 90%;10G 光芯片方面,2021 年国产光芯片占全球比重约 60%, 但不同光芯片的国产化情况存在一定差异,部分 10G 光芯片产品性能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如 10G VCSEL/EML 激光器芯片等,国产化率不到 40%;25G 及以上光芯片方面。随着 5G 建 设推进,我国光芯片厂商在应用于 5G 基站前传光模块的 25G DFB 激光器芯片有所突破, 数据中心市场光模块企业开始逐步使用国产厂商的 25G DFB 激光器芯片,2021 年 25G 光 芯片的国产化率约 20%,但 25G 以上光芯片的国产化率仍较低约 5%,目前仍以海外光芯片 厂商为主。 光芯片应用场景主要分三大细分市场:电信、数据中心和消费电子市场。电信市场来看, 主要应用于传输网、接入网以及无线基站,市场份额占比约 60%左右。数据中心市场来看, 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内部互联、连接数据中心间的 DCI 网络,市场份额占比约 30%左右。 消费电子市场来看,主要包括手机 3D 感应系统(内含 VCSEL 芯片),市场份额占比约 10% 左右。

电信市场:随着电信运营商对于信息基础建设的迭代更新持续投入,下游厂商的资本支出 将长期驱动着光芯片向更高速率技术节点突破。其中,光纤接入市场由于贴近家庭、企业 用户,光模块需求量上亿,是全球用量最大的场景;此外,全球正在加快 5G 建设进程, 5G 建设和商用化的开启,将拉动市场对光芯片的需求,相关光芯片厂商有望迎接 5G 时代 的高增长机遇。

光纤接入:PON 光模块市场未来空间广阔,10G PON 为主流技术方案。 PON(无源光网络)是实现光纤到户(Fibber To The Home )的技术,10G PON 为现铺 设的主流技术方案。PON 是一种点到多点结构的无源光网络,主要由光线路终端 OLT、 光网络单元 ONU 和无源光分路器 POS 组成。目前 PON 技术主要包括 APON/BPON、 EPON、GPON 和 10GPON,分别对应不同的标准,APON/BPON、GPON 和 10GPON 对 应 ITU 创建的标准,EPON 则对应 IEEE 创建的标准。

文章图片15

国内市场来看,“双千兆”行动计划、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的推出,规划到 2025 年实现: 10GPON 及以上端口数从 2021 年底的 500 多万个增长至 2025 年底的 1200 万个;千兆宽 带用户数也扩大近十倍至 6000 万户。同时,《“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对 10GPON 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到 2023 年底,10G PON 及以上端口规模 超过 1000 万个,千兆宽带用户突破 3000 万户。 海外市场来看,北美 AT&T 计划在 2025 年底之前将光纤覆盖规模扩大一倍,达到约 3000 万个客户点。Omdia 预测,随更多的运营商利用 PON 来支撑其接入网策略,全球 PON 设 备端口收入在 2020-2027 年将保持 12.3%的复合增速,由 82 亿美元增长至 163 亿美元。截 至 2022 年底,包括 10GPON、25G PON 及 50G PON 的 PON 端口方案渗透率将达到 50%,截至 2027 年将达到 87%。

移动通信:电信市场技术升级,带动全球光模块市场前传、(中)回传需求上量。 在移动通信网络市场,随着 4G 向 5G 的过渡,无线前传光模块将从 10G 逐渐升级到 25G, 电信模块将进入高速率时代。中回传将更加广泛采用长距离 10km-80km 的 10G、25G、 50G、100G、200G 光模块,该类高速率模块中将需要采用对应的 10G、25G、50G 等高速 率和更长适用距离的光芯片,推动高端光芯片用量不断增加。根据 LightCounting 的数据, 全球电信侧光模块市场前传、(中)回传和核心波分市场需求将持续上升,2020 年分别达 到 8.21 亿美元、2.61 亿美元和 10.84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将分别达到 5.88 亿美元、 2.48 亿美元和 25.18 亿美元。电信市场的持续发展,将带动电信侧光芯片应用需求的增 加。

数据中心市场:随着数据流量不断增多,交换机互联速率逐步由 100G 向 400G 升级,且 未来将逐渐出现 800G 需求。根据 LightCounting 的统计,预计至 2025 年,400G 光模块 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并达到 18.67 亿美元,带动 25G 及以上速率光芯片需求。 在对高速传输需求不断提升背景下,25G 及以上高速率光芯片市场增长迅速。根据 Omdia 对数据中心和电信场景激光器芯片的预测,高速率光芯片增速较快,2019 年至 2025 年, 25G 以上速率光模块所使用的光芯片占比逐渐扩大,整体市场空间将从 13.56 亿美元增长 至 43.40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21.40%。

文章图片16

消费电子市场:在后摩尔时代,材料成本低廉、具备无源器件的易实现性、低功耗、高集 成度、与 CMOS 工艺相契合等特点的光芯片前景广阔。光芯片在消费电子市场的应用领 域不断拓展。 1)3D 传感:已使用基于 3D VCSEL 激光器芯片的方案,实现 3D 信息传感,如人脸识别。 根据 Yole 的研究报告,医疗市场方面,智能穿戴设备正在开发基于激光器芯片及硅光技术 方案,实现健康医疗的实时监测。 2) 激光雷达:随着传统乘用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发展,高级别的辅助驾驶技术逐步普及, 核心传感器件激光雷达的应用规模将会增大。基于砷化镓(GaAs)和磷化铟(InP)的光 芯片作为激光雷达的核心部件,其未来的市场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3.2.3. 电子烟业务有望延伸至雾化电子领域拓展

电子烟行业为公司 2020 年新开发的自动化设备应用领域,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烟雾化烟 弹的组装及贴装等产线工站,公司凭借自动化设备研发设计能力获得行业头部客户(思摩 尔、Juul 等)订单。自 2015 年开始与麦克韦尔进行业务接触,并为其研发设计雾化产品 生产相关的自动化设备,其于 2020 年完成首次公开发行,随着其募投项目的实施及产线 自动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并受电子烟市场快速增长影响,业务及公司规模处于快速扩张阶 段。随着思摩尔国际募投项目的实施及产线自动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公司对麦克韦尔的销 售收入呈大幅上涨趋势。2020 年,凭借自动化设备行业的技术及经验积累,公司获得 Juul Labs, Inc.的认可,并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获取了后者的相关设备订单。2021 年度,思摩尔 国际成为发行人前五名客户。 雾化技术除了在电子烟上广泛运用外,目前也开始应用于更多领域,如医疗行业等,公司 有望凭借生产电子烟产品积累的底层技术拓展雾化电子等产品。雾化治疗是雾化技术在医 疗领域最成熟、最常见的应用,具有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不需要患者刻 意配合、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势。而在新冠疫苗的使用方式上,也已经有专家提出可以采 用雾化技术。全球电子雾化设备市场的市场规模从 2017 年的 40.29 亿美元增涨到 2021 年 的 93.35 亿美元,年复合增涨率达 23.4%。据沙利文预测,未来全球电子雾化设备市场仍将 保持 20%以上的增速,到 2026 年市场规模达 282.04 亿美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