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社交中的自卑感 有的姑娘之所以不敢跻身于社交场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们自己心理上存在着某种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一则是几千年来“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使这些姑娘至今仍觉得女孩家比不得小伙子,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也可以做,男子活动的地方,女子未必也可以去。结果,自己贬低自己,以至将自己排除于社交活动之外。此外,还有一些姑娘,她们倒未必是受了什么“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然而却又有一些别的主观因素,使她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因而不愿意或者说没有勇气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比如说,有的姑娘觉得自己笨嘴拙舌,怕到了社交场合言差语错,贻笑大方;有的姑娘认为自己不谙世事,到了社交场所,遇到自己未曾见过的场面,未曾见过的人物,应付不了复杂的局面;又有的姑娘觉得自己长得不美,社交场中漂亮姑娘云集,自己冒然前往,等于当众“出丑”;还有的姑娘则是由于经济状况不佳,没有象样的衣装打扮自己,因之自惭形秽,于是也不愿意到社交场合去;也有的是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认为社交场所乃文人雅士、君子淑女荟萃之所,粗陋难附风雅,于是自暴自弃……等等。总之,各有各的忧虑,各有各的苦衷,而中心就是这些姑娘都多了一点自卑感,少了一点自信心,因而都把社交活动视为畏途,从而自我限制,以至泯灭了自己参加社交的积极性,主动性,自然他们也就体味不到社交的欢快和种种好处了。 自卑与自大一样,都是一种盲目性的意识,其思想方法都是脱离实际的,只不过自大将自己看得比实际的自己更大些,而自卑则把自己看得比实际的自己更小些罢了。二者表现的形式不同,从脱离实际、主观盲目性这一点来说,却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在社交问题上,一些姑娘之所以有自卑感,之所以不敢大大方方地参加社交活动,正是把实际的自己小看了的缘故。她们总是觉得自己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而别人又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优越条件,因而对自己参加社交活动的成功缺乏信心。也正因为缺乏搞好社交的信心,所以就对参加社交活动态度冷漠,对搞好社交也就没有什么兴致了。 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应当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客观实际与这些姑娘的主观感觉或主观臆断往往并不一致。就拿那些觉得自己笨嘴拙舌,怕到了社交场合言差语错、贻笑大方的姑娘来说吧一是进行社交活动的人,未必都是善于辞令的外交家,未必其中就没有一些同样“笨嘴拙舌”的人。别的人可以不因自己笨嘴拙舌而参与社交活动,为什么你就不可以呢?二是社交活动本来也不是演说比赛,有什么必要把口才看成社交的第一前提呢?无庸讳言,一个人社交的成败,与口才的好坏有很大关系。但这还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品德好,思想作风好,为人正直、落落大方,这才是赢得友谊的根本因素。据史载:汉将军李广很不健谈,属于货真价实的“笨嘴拙舌”一类人,然而由于他关心部属,又身先士卒,所以很得人心,大家都拥护他,士兵都愿在他部下效力。司马光称赞李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很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显然,社交不光是“交谈”,深入的社交活动,还得要“交心”。这样,一个人的思想、作风、品质、道德、待人处世态度,乃至聪明才智、性格气质等等,都关乎到社交的成败,而且随着社交的进一步发展,后面的这些因素将更加起作用。一个巧言善辩、口甜心苦,或口惠而实不至的人终归是交不上朋友的。“笨嘴拙舌”虽然对社交有所不便,却并不是不能社交,更不要说“笨嘴拙舌”的人还可以通过社交而学习社交,在与人交往和交谈的过程中,还可以由“笨嘴拙舌”而学习、锻炼得能言善辩起来。再拿担心自己不谙世事,应付不了社交场合复杂局面的姑娘来说吧,这种慎重其事的严肃态度是不错的,把社交看得“复杂”一点,也有益无害。然而,分析任何问题总要有个数量界限,只有接触那件事物,才能得出剀切中理的结论。譬如学游泳,下水以后的情况当然是“复杂”的,有的人可能要喝水,有的人可能会淹得翻白眼,然而,更多的人不是通过游泳而学会游泳了吗?如果未曾下水,便先被下水后的复杂情况吓倒了,因而始终不下到水里学一学,实践一下,那样恐怕就永远只能做一个站在岸边的看客,自己就永远学不会游泳,也永远体味不到游泳活动的无穷乐趣了。因此,只有下了水才能认识其“复杂”程度,从而学会处理复杂情况的办法。而学会了处理复杂情况的办法后,“复杂”也就显得不那么复杂了。对于初涉社交场的人来说,情况不正是这样么?至于自我感觉长得不美的姑娘,担心到了社交场合,等于是给漂亮姑娘去“垫底”,因而不愿“献丑”,也是大可不必的。丑与美都是相对而言,至于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不同的人并没有绝对一致的看法。你自己觉得你的长相比较丑,以至认为无法与别的姑娘为伍,这只不过是你个人的主观感觉而已,至于实际情况是否如此,那还很难说定。人不仅要注意发现别人美的素质,也应认识自己美的方面。看不到自己美的一面,同样是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何况社交又不是选美,容貌如何并无很大关系。正如前面所说的,倒是内在素质才是决定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的根本因素。因而自以为长得不美的姑娘大可不必羞怯畏缩以至自我孤立,倒是应当充满信心地投向社交活动。一个人社交成功的机会与别人是完全均等的。 此外,没有好衣裳打扮自己也好,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也好,恐怕也都不是决定社交成败的关键,道理一如上述。孟子曰:“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这段话说明有些事是能做而不去做,所以才做不到,而不是不能做。对于许多存在自卑心理,因而怯于社交活动,甚至视社交为畏途,不敢或不愿涉足社交活动的姑娘来说,情况不也正是这样吗?她们不也有一个“我不能”或“我不为”的问题吗?殊不知,姑娘参加社交决不是“挟泰山以超北海”那样的难事,而是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做好的事, ![]() 社交不喜“妒花女” “妒花女”是《太平御览》中讲到的一个女子。此女是一个名叫阮宣武的人的妻子,生性妒忌,满腹酸醋。一年春天,阮宣武观赏院中桃花,兴致所至,脱口赞了一声:“美哉!”没想到,这句话居然惹起了这位妻子对那桃花的嫉妒,恨恨之余,竟命人把那棵桃树连根拔掉了! 妒花女到底确有其人,还是子虚乌有,今天无从查考。但在现实生活中“妒花女”式的人物却随处可见。在社交场合,有少数姑娘的表现甚至和妒花女酷似酷肖,其所作所为,很有些“拔桃树”的风流余韵。 比方说吧,姑娘甲见姑娘乙的社交裙服超群出众,她的内心里也许正在盘算着自己如何也来做它一件,而在这同时,嫉妒之火却也在燃烧起来,不仅满脸满眼流露出鄙夷不屑的神色,而且指手划脚妄加非议,什么“太露”呀,“太短”呀,“太浮”呀,人家本来是完全正当的个人穿戴,竟被妒花女式的姑娘当成了大逆不道,大有呼朋唤类“共诛”、“共讨”之势。又如,某姑娘体形窈窕,形容可爱,俨然社交舞会上交口称赞的漂亮姑娘。然而,这就又遇到麻烦了!只要有人说好,立即便有妒花女式的姑娘出面,把这位漂亮的姑娘贬得一无是处,甚至无中生有地污蔑那位姑娘“轻浮下贱”呀,“招摇过市”呀,等等。再如,某 姑 娘并没有漂亮的裙服,也没有美丽的长相,也会惹得妒花女式的姑娘不高兴,面前身后刮来风刀霜剑,什么“寒酸相”呀,“假正经”呀,等等。非把人“家贬得一无是处才舒服。妒花女的行为,是什么心理支配的?完全是狭隘的嫉妒心理! 显而易见,带着嫉妒心理的姑娘是无法搞好社交的。社交场合也决不欢迎妒花女式的姑娘,谁要做“妒花女”谁就必然会在社交场所碰壁以至栽跟头。大凡善良的人,大凡忠厚正派的姑娘,大凡有一定文明教养的女子,谁不视嫉妒为卑劣下贱呢?你不仅不以为非,还嗜痂逐臭,嫉美如仇,即令是旁观者吧,谁又会赞成你这个嫉妒者,谁又不鄙视嫉妒者的所作所为呢? 但如何摈弃嫉妒心理呢? 首先,要养成见贤思齐的品性。姑娘们要将嫉妒心理看成一种人人讨厌的德行,凡遇嫉从心 ![]() 高兴才对。爱人之心既是美好的心灵,也是光明磊落、与人为善的豁达胸怀。我国报告文学女作家黄宗英看到女作家柯岩写出了漂亮的报告文学,发自内心地赞她为“我可爱的劲敌!”著名京剧女演员刘长瑜看到比她低七个年级的同学李维康的精采演出,也情不自禁地表示“为有这样一位'劲敌’而高兴。”她们都是爱人之美、赞人之美的,说到底,也都是一种爱人之心。有了爱人之心,才能与人为善,才能为别人的美唱赞歌,为别人的成就而高兴。而如果缺乏爱人之心,那就必然会有“你好我偏让你不好”“你行我偏让你不行”的思想和行动,做“妒花女”也就在所难免了。 其三,要学会厚道待人。嫉妒也是一种刻薄。嫉妒人的人容不过别人超过自己,于是,把别人的美当作自己的丑,把别人的成功看作自己的失败,把别人的幸福当作自己的痛苦。这种人对人必然会挑三阻四,寡恩少德,用心不善。而刻薄了别人,其实也是刻薄了自己。因为她们最终是会得到被刻薄对待的人的反感以至反对的。厚道表现在社交上,首先是要有容人之量,对别人的风度、举止、习惯、服饰,不要轻易评首论足,尤不可稍不合自己的审美情趣,就讽刺讥笑,以至流言中伤。即使是对待平时自己有意见的人,也不应当看别人的缺点和毛病,相反的,应更多地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自己的是非标准未必就是绝对正确的,而别人的行为准则也未必毫无道理。比方说穿着打扮吧,在你看来觉得是“赶时髦”,是思想空虚浅薄的表现;而在她看来,却觉得人家是追求真善美,是求新进取思想的反映。结论是如此不同,到底谁的看法对头呢?恐怕就不能随便下一个简单的结论吧。这种情况下,就很需要有点厚道的态度,有一点兼收并蓄的雅量,有一点容纳新气象、新潮流的阔大胸襟。这样宽厚待人,才能合人意,得人心,与此同时,你也就将得到别人的赞许了。自然,厚道待人不是放弃原则,一团和气,不是不分是非,一味做“好好先生”,而是说只要在大的原则前提下,就不要斤斤计较,不要妄责苛求,不要故意挑剔别人,与别人过不去,更不要在出风头的事情上与别人争风吃醋了。 以上说的是不嫉妒别人。而一旦在社交当中自己遭到了别人的嫉妒,甚至嫉妒者散布了流言蜚语,无端中伤自己,又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就要拿出点大度和雅量了。女皇帝武则天曾被骆宾王在《讨武曌檄》中骂得狗血喷头,说她“入门见嫉,娥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简直不成样子,而武则天压根儿不把这放在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