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南 |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整合诊治指南(2022精简版)

 yy2751 2023-05-03 发布于黑龙江

《中国肿瘤临床》公众号

图片

指南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整合诊治指南(2022精简版)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

摘要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是内分泌系统和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既往的30年中,全球范围内TC发病率大幅增加,成为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如何对TC进行筛查、诊断、规范化治疗,如何对持续/复发/转移性TC基于多学科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客观评估地系统性整合治疗,以及规范、有效的治疗后动态评估及系统随访,将是提高中国TC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甲状腺领域专家肩负的重要责任。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TC的临床管理,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结合中国经验,撰写了《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本指南涵盖不同病理类型TC的疾病管理,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旨在为中国TC的规范化诊治提供指导与参考。

概述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已成为国内外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跃居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女性更是居前5位,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TC的临床管理,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结合中国经验,撰写了《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1]。本指南秉持“整体整合”的学术理念,涵盖了TC主要病理类型,兼顾“指南-共识-经验”等不同层次的学术成果和观点,体现中国特色的“防-筛-诊-治-康”癌症整体防控服务体系。

01

流行病学

TC起源于甲状腺D滤泡上皮细胞或滤泡旁细胞。滤泡细胞源性TC包括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ncer,FTC)、低分化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PDTC)和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滤泡旁细胞源性TC即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PTC占所有TC的80%~85%,FTC占10%~15%,PDTC和ATC约<2%,MTC占甲状腺恶性病变的1%~5%。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期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TC病例58.6万例,居第9位,其中女性44.9万例,居第5位[2]。中国TC同样增长迅速[3],2003年至2012年平均每年增长20.43%,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TC发病位列所有恶性肿瘤第7位,居女性肿瘤第4位。欧美发达国家TC的5年生存率为98.6%,中国年龄标准化5年相对生存率为84.3%。

不推荐对普通人群常规行TC筛选,对TC高风险人群(童年有辐射暴露史、遗传综合征病史者及其一级亲属、MEN-2及其一级亲属、携带胚系RET基因变异MTC的一级亲属等)建议行TC筛查。

02

诊断

2.1   临床表现

大多数TC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由于结节或颈淋巴结肿大,压迫周围组织,出现声音嘶哑、压迫感、呼吸/吞咽困难等。

2.2   影像学诊断

2.2.1   超声检查

怀疑TC均应行颈部超声检查。TC超声征象包括:1)实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2)结节边缘不规则;3)微小钙化;4)垂直位生长;5)腺外浸润;6)同时伴颈淋巴结超声异常征象。

2.2.2   其他影像诊断在评价TC的作用

CT、MRI可辅助评估TC原发病灶、颈淋巴结的病变范围及与周围重要器官关系。

2.3   实验室诊断

术前应行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及甲状腺抗体检测,并作为动态监测的基线评估,怀疑TC患者术前常规检测血清降钙素(calcitonin,Ctn)对MTC进行鉴别筛查,Ctn升高或考虑MTC应同时检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2.4   穿刺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是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佳方法。FNAB洗脱液Tg及Ctn水平检测可辅助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转移淋巴结及MTC。

2.5   分子检测

经FNAB仍不能确定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可检测分子标记物BRAF突变、Ras突变、RET/PTC重排、PAX8/PPAPγ基因重排及进行基因联合检测等,能提高确诊率。

2.6   人工智能

基于大量超声图像训练的人工智能模型可以辅助TC的诊断。

03

治疗

3.1   TC多学科整合诊疗原则

TC是典型的跨学科疾病,诊治过程涉及多个学科,多学科整合诊疗(MDT to HIM)在TC治疗和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3.2   TC的治疗目标

DTC和MTC总体治疗目标是改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降低疾病复发和转移风险,实现准确的疾病分期和风险分层,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ATC预后极差,治疗目标有其特殊性(为治疗性或姑息性),一旦确诊,应由MDT to HIM团队讨论并尽快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包括临终治疗方案。

3.3   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是TC最核心的疗法,也是绝大多数患者唯一的根治手段。

3.3.1   DTC的外科治疗

1)DTC原发病灶的术式:DTC的甲状腺切除术式主要包括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和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确定DTC甲状腺切除范围,应根据cTNM分期、肿瘤死亡/复发的危险度、各种术式的利弊和患者意愿。

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术的适应证:①童年有头颈放射线接触史;②原发病灶最大径>4 cm;③双侧多癌灶;④不良病理亚型,如PTC 的高细胞型、柱状细胞型、弥漫硬化型、实体亚型,FTC的广泛浸润型,低分化型TC;⑤有远处转移,术后需131I治疗;⑥伴双侧颈淋巴结转移;⑦伴肉眼腺外侵犯。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术的相对适应证:单侧多癌灶,肿瘤最大径为1~4 cm,伴TC高危因素或合并对侧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的适应证:局限于一侧腺叶内的单发DTC,且原发病灶≤1 cm、复发危险低、童年无头颈部放射线接触史、无颈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对侧腺叶内无可疑恶性结节。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的相对适应证:局限于一侧腺叶内的单发DTC,且原发病灶≤4 cm、复发危险低、对侧腺叶内无可疑恶性结节;微小浸润型FTC。

2)DTC颈部淋巴结的处理:推荐对cN1a期TC行治疗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有高危因素cN0期PTC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cN0期低危PTC,综合考虑肿瘤因素和功能保护等决定是否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不建议对cN0期滤泡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推荐对cN1b期DTC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

3)持续/复发/远处转移prm-DTC:prm-DTC的总体治疗策略,首选手术治疗,优先顺序依次为手术、131I治疗、外放疗或其他定向治疗(如消融)、TSH抑制治疗、全身(靶向)治疗或参与临床试验。

4)远处转移病灶的外科治疗:以下情况可考虑手术:①肺转移:孤立性肺转移病灶;②骨转移:孤立性骨转移病灶,或出现骨痛、神经受累及病理性骨折可能性大;③脑转移:孤立性脑转移病灶或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④肝脏、胰腺转移等:孤立性转移病灶。

3.3.2   MTC的外科治疗

手术是目前首选且惟一可以治愈MTC的疗法。遗传性MTC,无论肿瘤大小,单侧或双侧病灶,需行全甲状腺切除术。散发性MTC推荐行全甲状腺切除术,若病灶局限于单侧甲状腺,且无其他危险因素也可行腺叶切除术。

推荐MTC患者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推荐对cN1b MTC行侧颈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3.3.3   ATC的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是ATC尤其可切除ATC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预期能达到R0/R1切除的(ⅣA/ⅣB期)ATC,在MDT to HIM讨论后积极进行手术,不建议对ATC实施减瘤手术。不推荐广泛的器官切除术。

ATC气管切开应综合判断,个体化决策。对于无或判断不会发生气道梗阻者,不建议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3.3.4   腔镜/机器人甲状腺外科技术在TC中的应用

腔镜下甲状腺外科技术是过去20年甲状腺外科的主要进展。根据建腔方式不同分为充气式和无充气式;主要路径有胸前入路、腋窝入路和口腔前庭入路等。腔镜TC手术的治疗原则和手术范围必须与开放手术一致。

3.3.5   TC手术并发症的处理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和(或)喉上神经外支(external branch of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EBSLN)损伤是TC术后常见并发症,其他较常见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和淋巴漏。

术中甲状旁腺采取“1+X”原则,并采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尽量保护甲状旁腺。术中应对血供受损或意外切除的甲状旁腺进行自体移植。应常规显露RLN并直视下保护,采用肉眼识别法或区域保护法避免EBSLN损伤。对部分复杂、疑难或复发性TC,可应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

3.3.6   DTC合并其他甲状(旁)腺疾病的治疗

推荐DTC合并原发性甲亢或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全切除;合并自主性高功能腺瘤应考虑肿瘤临床病理特征,行腺叶及峡部切除或甲状腺全切除。DTC合并甲状腺旁腺功能亢进时,可手术一并处理。

3.4   术后评估

推荐DTC根据术后TNM分期[4]、复发风险分层及对手术进行实时疗效反应评估(表1,2)。MTC根据基因突变、TNM分期、手术效果、术后Ctn及CEA水平以及倍增时间,确定随访内容和随访间隔。ATC的评估重在术前,而非术后。ATC应进行快速、准确分期。

图片
图片

3.5   DTC术后131I治疗

DTC术后131I治疗分为清灶治疗、辅助治疗和清甲。辅助治疗可选择性用于无影像学异常而生化可疑疾病,以及对高风险特征存在潜在复发风险进行预防性治疗。

首次治疗前评估有复发、转移或可疑残存的DTC,推荐131I清灶治疗。清甲有助于精准分期及后续采用Tg、诊断性全身显像(diagnostic whole-body scan,Dx-WBS)进行随访监测;有助于中低危患者尽快达到最佳治疗疗效反应。

3.5.1   术后131I治疗前的准备

131I治疗前应保持低碘状态2~4周,避免使用影响碘摄取或代谢的药物;应停用L-T4或使用rhTSH使血清TSH升高至>30 mU/L;并指导辐射安全防护,育龄期妇女须排除妊娠。

3.5.2   131I治疗的剂量决策

推荐清甲的131I剂量为30~50 mCi,若残甲较多等,可予较高剂量(100 mCi);辅助治疗的131I剂量为50~150 mCi;清灶治疗的131I剂量为100~200 mCi,鼓励基于评估及病灶吸收剂量的个体化治疗剂量。

3.5.3   131I再次治疗的时机

推荐对131I治疗的血清学(Tg/TgAb)及影像学疗效反应进行客观评价,作为后续131I治疗与否的依据。对清灶治疗后评估为SIR者,若病灶仍摄碘,但无法手术根治且前次131I治疗有效时,可行再次131I治疗。

3.5.4   碘难治性甲状腺癌

放射性碘治疗抵抗DTC(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TC,RAIR-DTC)的界定需多学科整合判断,RAIR-DTC的判断预示患者从后续单一131I治疗获益的概率降低,建议TSH抑制剂治疗后进行主动监测随访。

3.6   术后内分泌治疗

TC术后内分泌治疗主要包括3个方面:DTC术后的TSH抑制治疗;PDTC、MTC和ATC术后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TC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甲旁减)的治疗。

3.6.1   DTC术后TSH抑制治疗

TSH抑制治疗基于肿瘤初始复发风险、不良反应风险和疗效反应分层,设立TSH的个体化目标。

DTC术后初治期(手术±131I治疗1年内)的TSH抑制治疗目标:初治期无需进行TSH抑制治疗不良反应的风险分层,根据DTC的初始复发风险分层,TSH抑制目标分别为高危<0.1 mU/L,中危为0.1~0.5 mU/L,低危的低值Tg为0.1~0.5 mU/L,检测不到Tg为0.5~2.0 mU/L,腺叶切除为0.5~2.0 mU/L。随访期(手术±131I治疗1年后)见表3。

图片

首选左甲状腺素(L-T4)口服制剂,早餐前60 min空腹顿服,与可能干扰L-T4吸收和作用的食物和补充剂间隔4 h以上。

3.6.2   妊娠期和产后阶段DTC的TSH抑制治疗

育龄期DTC女性发现妊娠时,应尽快复查甲状腺功能并调整药量,切不可盲目停药。妊娠前已确诊且已接受治疗的DTC,妊娠和产后可维持既定的DTC术后TSH抑制目标。

3.6.3   PDTC、MTC和ATC的术后甲状腺素治疗

PDTC、MTC和ATC术后甲减者应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维持TSH于正常范围。

3.6.4   甲状腺术后甲旁减的治疗

对术后甲旁减,防重于治。永久性甲旁减的长期治疗主要是口服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或其类似物(表4)。

图片

3.7   放疗

对无法手术的局部病灶,不摄碘或碘治疗疗效不佳者,可行外放疗。

3.8   非手术治疗

主要为热消融和经皮酒精注射治疗等。不推荐将热消融技术作为治疗PTMC的常规手段。对满足条件的PTMC,不反对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

3.9   系统治疗

3.9.1   RAIR-DTC靶向治疗

对转移性、迅速进展、有症状和或近期威胁生命的DTC,应行多基因检测,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等靶向药物治疗。

3.9.2   MTC的靶向治疗

推荐对症状性或进展性的持续/复发或转移性MTC,考虑凡他尼布、卡博替尼、安罗替尼等多靶点TKI靶向治疗,对存在RET变异者,使用塞帕替尼和普拉替尼。

3.9.3   ATC的靶向治疗

推荐对无法切除的BRAFV600E突变局部晚期ATC病灶(Ⅳa/Ⅳb期),可行分子靶向新辅助治疗(达拉非尼/曲美替尼)。若RET融合阳性,可使用塞帕替尼、普拉替尼;若NTRK融合阳性,可使用拉罗替尼、恩曲替尼。

3.10   化疗

对DTC、MTC不建议常规化疗;对无其他选择的转移性ATC建议化疗。

3.11   免疫治疗

在DTC和MTC治疗中不建议常规使用免疫治疗。具有PD-L1高表达的Ⅳc期ATC,在无其他适用靶向药物时可选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3.12   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是TC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中医药治疗主要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进行,同时尤其注重TC术后的康复治疗。

04

TC的康复与随访

TC治疗后康复主要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康复。

4.1   DTC的随访监测

对DTC应行长期随访、动态评估。不论行131I清甲、清灶或辅助治疗,均应在服碘后2~10 d行全身显像。131I治疗后疗效评估应采用实时、动态的风险分层体系,为是否进行再次131I治疗或其他治疗提供依据(表5)。

图片

4.2   MTC的随访监测

初次手术后3个月应检测Ctn及CEA水平,评估手术疗效,低于检测水平以下者,可随访观察,间隔可为6~12个月。术后Ctn和CEA高于正常,应行影像学检查寻找持续或复发病灶。

4.3   系统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接受系统治疗患者,应定期进行疗效评估,并根据肿瘤进展、稳定或缓解与否制定后续系统治疗方案。

4.4   主动监测在TC中的应用

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AS)即DTC确诊后不立即手术而先随访观察,在监测中发现肿瘤进展才积极手术。AS主要用于:1)极低危甲状腺PTC;2)合并其他疾病需优先治疗;3)预期寿命较短;4)部分无法手术的晚期DTC,瘤灶长期稳定,随访无进展征象。

本文无影响其科学性与可信度的经济利益冲突。

End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整合诊治指南编写专家组

主任委员:

葛明华 浙江省人民医院

高 明 天津市人民医院

程若川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任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晓红 北京同仁医院

关海霞 广东省人民医院

耿 刚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

林岩松 北京协和医院

刘绍严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秦建武 河南省肿瘤医院

王 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詹维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郑传铭 浙江省人民医院

郑向前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编写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 光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房居高 北京同仁医院

黑 虎 河南省肿瘤医院

黄晓明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何霞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李振东 辽宁省肿瘤医院

李清林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刘勤江 甘肃省肿瘤医院

刘 辉 福建省肿瘤医院

陆汉魁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马斌林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苏艳军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石臣磊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沈春英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谭 卓 浙江省人民医院

王佳峰 浙江省人民医院

武晓泓 浙江省人民医院

徐 荣 陕西省肿瘤医院

许 坚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杨安奎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赵代伟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

张 彬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张杰武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张 鑫 北京协和医院

张 园 江苏省肿瘤医院

赵敬柱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郑 颖 吉林省肿瘤医院

朱一鸣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秘书(按姓氏拼音排序):

吕 恬 浙江省人民医院

慕转转 北京协和医院

魏文俊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引用本文: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整合诊治指南(2022精简版)[J]. 中国肿瘤临床, 2023, 50(7): 325-330.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3.202214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