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老师的教育随笔:“憋住不讲”背后的教育真谛

 昵称0D770 2023-05-03 发布于江苏

今天小美给大家分享一篇来自

淮安市清江浦实验小学

教师陈云的教育随笔

他从特级教师看似

有些”另类“的教学行为出发

给出了自己对这一做法的答案

我们一起来看~

最近几年,笔者在听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课时,常发现这样的场景:华老师和学生商定好共同研究的话题后,有学生找到解决方案,举手想回答问题时,华老师常会说:“我知道已经有同学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了,但请会了的同学先憋住不讲。孩子们,能够憋住不讲也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养。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不急,好好想,慢慢做……”他往往一直到最后几名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后,才会请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策略,交流问题的答案。

  开始,我并没有注意他这一教学行为,听了三四次课,发现他总会让知道答案的学生先“憋住不讲”。我觉得华老师这一教学行为好像有一点“另类”,与我们很多教师的做法不一样。

据我观察,绝大多数教师上课,尤其是公开课,提出问题后都十分希望能有学生按照老师的构想,尽快想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并举手回答,从而营造热烈的学习氛围。

如果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保持沉默,教师心里一般都会特别着急,然后会用各种方式明示或暗示学生配合自己回答问题;当看到有一些学生举手后,教师心里则会暗喜,一般都会急着请学生来回答……

  为了深入探究华老师让学生“憋住不讲”教学行为背后的意义,我对平时司空见惯的师生问答模式进行了反思。

图片

教师上课时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知道答案的学生回答,看起来是“启发式教学”,但对于那些还没有掌握相关知识的学生来说,其本质是用个别学生的答代替教师的讲,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得到训练,应该说,这仍然是“传递式教学”。

  那么,华老师上课时让会的学生“憋住不讲”,让不会的学生慢慢思考,其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意义?

我想,让学生“憋住不讲”这一教学行为,对于不会的学生而言,有如下意义:

  其一,相信学生。虽然我们常说“静待花开”,但往往都是指不要无缘无故去指责那些学习很努力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几乎没有教师会在自己的课堂上“静待花开”,毕竟一堂课只有40分钟。从知识教学角度说,教师要完成诸多教学内容,要达成既定教学目标,实在“等不起”。华老师却在他的课堂上这样做了,他相信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相信通过他们的学能够达成教学目标,便用无比的耐心等待他们学。

图片

其二,让学生自主学。现在课堂虽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从课堂真实情景看,课上更多是让会解决问题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会”,并没有给更多时间让每一个学生自己探究未知。华老师课上让会的学生“憋住不讲”,目的是让其他学生不要“指望”听别人的答案,而要自己进行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既是让学生学,又是促使他们自主学。

  其三,尊重学生。虽然教育改革将尊重学生作为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般也不会歧视学习困难的学生,但在课堂上,不少教师仍然做不到为了尊重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减慢知识探究过程及教学节奏。华老师的课上让会的学生“憋住不讲”,从本质上说,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发现规律,找到信心,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图片

让学生“憋住不讲”这一教学行为,对于已经会的学生而言,并非耽误时间,而是一种特别的教育。

  其一,学会再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华老师让会的学生“憋住不讲”,不是让他们在那里等着别人学,白白浪费他们的时间,而是让他们再进行探索,寻找其他解决问题的路径,从而通过多路径探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学习品质。

  其二,学会忍耐。在教学过程中,华老师让会的学生“憋住不讲”,不要急着去展示自己的答案,而是要学会忍耐,并在忍耐中求“缜密”,将答案进一步完善。能够“憋住不讲”,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智慧。

  其三,学会尊重。在教学过程中,华老师让会的学生“憋住不讲”,对于会的学生来说,是让他们学会通过等待尊重其他同学,可以避免他们敏捷的思维给反应较慢的同学带来压力,产生自卑情绪。这种尊重,既尊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进程,也尊重了其他同学的人格。

  对年轻教师,我还想多说一句:教学行为背后都是有教学思想支撑的,听别人的课,一定要学会从他们的教学行为中找到其背后的教学思想;然后,在教学实践中再将这一教学思想演绎成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促进教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图片
END

作者:陈云

来源:江苏教育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