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求是1025 2023-05-03 发布于山东

组成部分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包括4个基本部分:①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生产、消费和积累平衡表(物资平衡表);②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再分配和最终使用平衡表(财政平衡表);③人口、劳动力平衡表;④国民财富和固定资产平衡表。

新平衡表体系又增加了:①部门联系平衡表;②居民收入和消费平衡表;③非物质服务平衡表。每个部分有一张主表和若干张补充表。它们从不同方面分别或综合反映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国民经济各个部分和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运动过程和结果,以及相互的数量关系。

历史沿革

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新时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俄一经建立,计算和统计就成为苏维埃政权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列宁与斯大林列宁与斯大林

1918年7月,列宁签署了“国家统计条例”,即把整个国民经济纳入统计工作范围之内,并提出了编制国民经济和各个部门的平衡表的任务。由于当时国内战争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发生,在当时军事共产主义时期,错误认为商品货币关系已经消亡,企图直接用劳动单位进行核算,使平衡表编制工作并没有能够真正进行。后来苏联取消军事共产主义,实行新经济政策,进行了货币改革,在1926年公布的《苏联1923~1924年国民经济平衡表》可以看作首次试验。但是,这一套平衡表不仅在内容上缺乏有机联系,而且在方法上也极不统一,因此无法根据物资平衡表的资料直接确定国民收入。不久,由于许多原因,这项工作又告中断。1928年以后,这项工作又重新恢复起来。开始研究物质产品平衡表所包括的范围,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划分的界限,部门分类和社会经济成分分类,社会产品、国民收入的内容和计算方法,社会产品的估价等,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体系。

作为进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的重要工具,物质产品平衡表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劳动价值论、社会再生产理论)以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提出的公式,《哥达纲领批判》《哥达纲领批判》作为它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该平衡表体系虽然计算每年社会产品的分配,但部门分类问题并没有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进一步修订了财政平衡表,主要通过财政和信贷体系表明企业、机关和国民之间所发生的分配和再分配的复杂过程,在1948年确定了部门分类的问题。由于社会产品包括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如果消除重复计算,其结果是缩小的,这样就不可能查明社会生产在第一、二部类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也就不可能说明社会扩大再生产。从1958年起在方法上吸收了部门联系平衡法(投入产出法),通过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区分解决了这一问题。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是苏联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常设委员会,根据经互会各成员国运用核算体系的经验提出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的基本原理》。1971年,《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的基本原理》经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10届会议通过并发表。1984年,苏联经互会常设委员会又拟定了《编制国民经济统计平衡表的基本方法原则》,用以替代上述1971年文件。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包括:①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品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的价值,它的实物构成是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社会总产品扣除它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中间产品投入)和固定资产折旧等物质投入的价值以后的剩余部分,即新创造的价值就是国民收入。②最终消费。它是指国民对物质产品的消费以及非物质领域的机构的物质投入的消费。它不仅包括消费品,而且包括不再参加流通的物质产品,即当期消费的物质产品与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按年度折旧所计量的消费。最终消费包括个人在物质产品上的直接消费,也包括为国民提供文化服务、生活福利和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在物质产品上的消费。③资本形成的净额和损失。资本形成的净额是社会总产品超过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消费量和损失的部分,以及出口大于进口的部分,它由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和储备的增加所构成。损失作为一个单独项目列出,是由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④进出口。在估价上,出口商品按离岸价格计算,进口商品按到岸价格计算。

编制基础

物资平衡表的编制是以如下所示的基本平衡关系为基础:

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社会总产品+进口=中间物质消耗+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额+损失+出口

财政平衡表的编制是以如下所示的基本平衡关系为基础:

社会总产品+进出口差额=中间物质消耗+国民和企业原始收入+再分配净差额=中间物质消耗+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额+补偿损失

人口和劳动力平衡表编制要考虑各国法定劳动年龄的规定,中国法定劳动年龄男性从16岁到59岁,中国女性从16岁到54岁,在这个年龄段人口均为劳动人口。

国民财富和固定资产平衡表的编制以国民财富、固定资产平衡表的平衡关系为基础。国民财富是指某个时期社会可能利用的,由劳动创造而积累的物质产品、外汇储备和对外结算净差额的核算。固定资产平衡表的平衡关系为:年初的固定资产+当年新增的固定资产总额-当年折旧和当年报废的固定资产已折旧价值=年末的固定资产。

条目图册

扩展阅读

  • 崔书香,肖嘉魁,闵庆全.国民经济核算.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