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古御路文化系列之沙河城篇》 邢台古御路最大河流---沙河城大沙河 胡顺安(微信公号shunanhu) 按:沙河,广义讲是对所有河道含有大量沙砾/沙粒的这一特质水流的统称,并非仅指某条河流。全国有多条被称作“沙河”的水域。邢台这条大沙河却意义重大,独具内涵。 ![]() 在邢台古御路的府南首邑---邢台开发区沙河城南边,有一条流淌了两千年多的大沙河。史料记载,这是一条来自太行山脉、多源汇聚的季节性河流,虽然也因河中多沙而名,但却非同一般。 它是横亘在邢台南北古御路上最重要、最宽阔的水系,更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邢台开发区千年古邑--沙河城(包括今沙河市)来历的源头。 这条大沙河呈东西走向,自西而东,蜿蜒流淌,缓缓注入南和县境。隋朝时期,以这条大沙河作为依据兼核心,从龙冈(古襄国)析出新置“沙河县”,使其成为全国独具内涵与影响的专有名词。它也因而堪称是沙河县的鼻祖和原点,是沙河文明的起点与图腾,是沙河人民的母亲河。 ![]() ![]() 在邢台地区,乃至河北省,只要谈到“沙河”,人们通常是指沙河县(今沙河市)这个行政区域,或该辖区的沙河水系,而一般不会被理解成其他地方或其他水系,如“我是沙河人”,“沙河的水很清澈”,等等。 史料显示,古代大沙河冲积平原地区的水流原为广袤水域,南起约今沙河市正招村北,北至今襄都区南康庄村。因水流大小而不断漂移和分支,致使河道宽窄不一,迁徙不定。后逐渐分作两条主流和若干支流小溪,最终形成现在两条水流,一则为今沙河市周庄村南小河,宽数十米;一则是今邢台开发区沙河城南的主河道,宽度在七百到一千米左右。
![]() ![]() ![]() ![]() 志载说大沙河古名湡水。其实这是一种不完全正确或不完全科学的说法,甚至可谓是一种认识误区。 据考,邢台大沙河水系的名字,纷繁复杂。在不同时期,不同河段,乃至其主流与支流不同,当地人对它的称呼也不一样。 综合《水经·河水注》、《地理志》、《太平寰宇记》、《史记》、《管子·侈靡》、《方舆纪要》、《襄国志》、《赵国志》、《山海经》、《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多种资料,春秋时期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的襄国西山有一股水系朝东入寖(jìn古同“浸”,浸渍),经广阳山下渡口,潜入地穴至左村,与野河汇聚成水潭,周边潮湿泥泞,水草丰茂,灌木丛生。但水质清澈,甘甜可饮,这一段最早被称为“禺( yú )水”。 考证分析,“湡”源出“禺”,本指禺渊(也叫隅谷,禺谷),古代传说中的日落处,引指区域,进而水丰沼泽地。古代沙河镇为水系密布之地,也是重要的经贸文化中心。有堪舆家自此处目测,认为太行山脚下的渡口到孔庄区间是禺谷(日落处),是水源,前往探访,发现深潭,感觉此“禺”应从水,声禺,故添加部首“氵”,造出“湡( yú )”字,称之湡水。 ![]() 《说文》:水出赵国、襄国(原邢台县西南)之西山。“又有蓼(liǎo)水(古水名,即古之共水,今山西芮ruì城县东三十里恭水涧。《水经·河水注》载: 「蓼水出襄山蓼谷,西南注于河)、冯水(按:疑为今七里河之上游。冯水当是㴲sī水之伪。字之误也。…盖湡㴲二水今不可別矣。㴲入湡。…故道今不可考),皆东至朝平〖朝平县, 西汉初置,属钜鹿郡,故治在今邢台市南和区境内。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隶广平郡,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改属平干国,五风二年(公元前56年)国除为广平郡,朝平县仍属之,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广平郡封为广平国,仍辖朝平县。东汉废〗入湡(至朝平入湡,即入湡至朝平)”。同时,“湡”另解为古沼泽名。由是推测,湡水此处(包括由其形成的东部冲积平原)在古代某个时期可能曾是沼泽地(根据沙河城耄耋老人回忆,1950年前,沙河城东部属盐碱地,留村一带挖土尺余即可见水)。 大沙河的“湡水”称呼一直延续到秦末。 其实,之前古代大沙河的上游,多条自然泉水或雨季小溪汇聚成河,这个水系当初并没有公认统一的确切固定名称。例如,沙河城西约九十里的温泉寺的河段,唐朝先叫汤水,后改名温泉水;綦阳、岗冶村附近的河段叫做圣水;明朝,柳沟至冀庄的一段河道称作涧水等。 自孔庄到岗冶村附近一段水流,因落差大,激流中的石块互相碰撞,形成大小不一的鹅卵石或丰富的砂砾。及至沙河城,地势平坦,水流变缓,由粗砾渐细沙。河网交错,支流遍布。康熙年间,从洛阳村(今信都区)、户村、留客村流向十里铺村--张庄--大村--东北流的支流叫普通河。流经大油村--普通店的河段也叫普通河。 沙河城南五里这一段河流是大沙河水系下游在该段的主流,经常洪水泛滥,水质浑浊。起初,也无固定或统一的名称,因为多沙,当地俗称沙河,到元朝“名呼为刘泉河(疑似流经西边柳泉而得名的误写?)”,后因不时河洪泛滥,水沙翻滚而终以“沙河”冠名,尤其是沙河城南滩、西南及西边二三十里的河段更是黄沙连绵,一望无垠。 唐朝中晚期,大沙河下游地区的户村(原名护村,今信都区)、(今信都区)洛阳村往东到东九家村(也称北九家村)、九家铺之间宽泛漫延的北边重要支流被当地人称作洛水、洛河泉、洛泉河、洛泉水等。 大沙河洛阳村东滩,也是小溪河沟众多。这一段往东流的数个细小分支,在九家铺和北俎村附近的河道习惯称之为狼沟河(俗称小澧河,明清《沙河县志》叫俎水河或蘭沟),也有叫葫芦套河,魏郭桥河,等,其实已与百泉水系相融。 ![]() ![]()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置沙河县,即以南临东西横贯县域的大沙河水流而命名。彼时才将上溯湡水,下至大沙河主流和普通河、洛河泉、刘泉河、狼沟河等各支流的所有水域统一叫作大沙河。这是该水系自古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由官方正式明确下来的统一正规称呼。 清朝中后期,大沙河迭遭水患,主道北移,形成“古河抱城”的美景。然后,继续东流,出沙河,进南和。在南和县这一段,古代也称湡水,后改名南澧河、澧水,绕入任县。 关注微信公号shunanhu,阅读更多内容。 2022年6月初稿,2023年5月修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