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堡和氏太极传承人

 新用户1909nhLx 2023-05-03 发布于上海
  • 第1代和兆元==张鸿波

  • 创始人:和兆元
    生 卒:1810年 - 1890年
    籍 贯:河南省温县
    师 承:陈清萍
        自行创编成立和氏太极拳
    传 人:和敬芝 和润芝

  • 张鸿波
    性别:男
    生卒: -
    流派:和式太极拳第6代(赵堡12代)传人
    师承:闫存文
    传承方式:入门弟子

  • 第2代和敬芝==和润芝

  • 和敬芝
    性别:男
    生卒:1850年 - 1918年
    流派:和式第2代传人
    师承:和兆元
    传承方式:入门弟子

  • 和润芝
    性别:男
    生卒:1836年 - 1916年
    流派:和式第2代传人
    师承:和兆元
    传承方式:入门弟子


  • 第3代和庆台==和庆文==和庆喜

  • 和庆台
    性别:男
    生卒:1876年 - 1960年
    流派:和式第3代传人
    师承:和润芝
    传承方式:入门弟子

  • 和庆文
    性别:男
    生卒:1872年 - 1948年
    流派:和式第3代传人
    师承:和润芝
    传承方式:入门弟子

  • 和庆文(1872—1948),和润芝次子,秉性诚实,体貌魁伟,有乃祖之风。他继承家传的太极、医学。尤其潜心医学,精通中医内科、跌打损伤及疑难杂病。开设“文盛堂”药号,治病救人,和公乐善好施,贫困病者,施医舍药,乡里同道皆推崇其人品。他终生研究堪舆,颇有成就。山西某地一村镇,终年缺水,旱时尤甚,多次挖井取水,均不得水。一日庆文公行医到此地,闻听村人言无水之难,遂起助人之心。他让村里长者陪同察勘后,让他们在一棵大树九步之遥挖井。村人半信半疑,和公为去其疑虑,称取不出水我付你们工钱。果然在此处取得丰富水源。村人奉和公为“神仙”。1938年,日寇祸华,和庆文举家迁避宝鸡,仍以行医治病为业。子学信、学惠承其衣钵,习医学拳。

  • 和庆喜
    性别:男
    生卒:1857年 - 1936年
    流派:和式第3代传人
    师承:和润芝
    传承方式:入门弟子

  • 和庆喜,字福棠(1857—1936),和润芝长子,是和式太极拳主要承传者之一。他自幼随父习拳,又是兆元公长孙,深得祖父喜爱,得祖父亲传。庆喜公为人和善,德高望重,身怀绝技而不露,他的中年处于社会变革的动荡时期,身怀绝技但无机会传授。时至1928年,当时政府大力提倡国术,在当时形势鼓舞下,为弘扬祖传绝技,年逾71岁高龄不顾年迈,开山收徒授艺。他在教学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视学者年龄、体质、文化不同施以不同教法。在短短数年内,教出了一大批如和学信、和学敏、郑伯英、郑悟清、刘世英、郝玉朝、陈桂林、柴玉柱、郭云等各怀绝技之门徒。这些传人成为日后传播和式太极拳的中坚力量。1931年,和庆喜率学拳未满三年的弟子参加省会开封国术擂台赛,赢得“拳艺高水平”称号,并颁有奖状奖旗,后悬挂于和公大门前多年。和庆喜是和式太极拳在传承中一位承先启后的杰出人物。著有《习拳歌》、《耍拳解》等拳论。


  • 第4代和学惠==和学俭==和学信==郑伯英==郑悟清==郑锡爵

  • 和学惠
    性别:男
    生卒:1910年 - 1979年
    流派:和式第4代传人
    师承:和庆喜
    传承方式:入门弟子

  • 和学惠,字子宣(1910~1979), 和庆文次子。在拳艺上得到伯父和庆喜的亲传。新中国成立后,他也从宝鸡返回赵堡镇。1979年,国家抢救挖掘传统武术,慕名拜访问艺者络绎不绝,和学惠不厌其烦,耐心示范讲解,积极传播家传拳技。主要传人有子保森及同村徐秋等。

  • 和学俭
    性别:男
    生卒:?年 - ?年
    流派:和式第4代传人
    师承:和庆台
    传承方式:入门弟子

  • 和学俭为和庆台之子,自幼随父学习家传太极拳。多年来,在拳术上体悟不辍。他为人宽厚,在当代和氏族人中辈分最长。1993年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赵堡和式太极拳研究会”,他被推举为第一任会长。为弘扬家传拳术,对来自国内外的学员热心传授,并且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武术盛会,多次取得优异成绩,为和式太极拳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先后被有关社会团体聘为顾问等。传子保龙、保国等。

  • 和学信
    性别:男
    生卒:1890年 - 1957年
    流派:和式第4代传人
    师承:和庆喜
    传承方式:入门弟子

  • 和学信,字世孚(1890—1957),和庆文长子,自幼随父习医学拳。1928年,伯父和庆喜开山授拳,而其父业医繁忙,便随伯父习拳。伯父素知侄儿豪爽侠义,为磨炼其性情,开始故意冷落他。和学信锲而不舍,早晚侍奉伯父身边,常念叨:“大伯,咱和家的宝贝您得给孩儿留下”。伯父答曰:“我一无金银,二无珠宝,有啥宝贝”。和学信答道:“宝贝就是咱家的太极拳”。转眼半年过去了,经观察考验,庆喜公觉得和学信心诚意恳,志在学拳,很有决心和毅力,可承和氏家传。遂不遗余力,口授亲传,倾囊相授,将和式太极拳的理论及技法、心法全面传授给了他。和学信不负厚望,承祖传拳艺与医术于一身,成为和氏家学的主要承传人。抗战期间,和学信随父迁避宝鸡行医教拳。他拳技精湛,医术高超,很受人敬重,被当地中医学会推举为中医师,并颁发有证书。建国初期,因思恋故土,和学信举家迁返赵堡镇,研拳行医。在家中传子士英、士俊,均学有所成。他还收藏有家传的多部拳理拳论。

  • 郑伯英
    性别:男
    生卒:?年 - ?年
    流派:和式太极拳第4代(赵堡10代)传人
    师承:和庆喜
    传承方式:入门弟子


  • 郑悟清
    性别:男
    生卒:1895年 - 1984年
    流派:和式第4代传人
    师承:和庆喜
    传承方式:入门弟子

  •   传闻逸事
      郑悟清 上世纪50 年代有尚姓者曾为开封某镖局镖师,武功高强,走访全国各地,未遇劲敌。闻西安郑悟清之威名,随往访之,以较其技。 郑先生有高足三人闻之,乃告与师,师欢迎光临。但三位弟子皆为师捏汗一把,并备担架一副,应用药物所备齐全,以防不测。在一弟子后院相见,见面时,一弟子人高马大为使尚某换座上位,即连人带椅将尚某挪于上位。尚某待挪稳后,浑身一抖擞,一把太师椅皆为碎片,同时邀请三人齐上,三人瞬间倒地一对半。三弟子皆瞠目结舌,乃劝师不可再比,以防一辈英名毁于一旦。此时尚某邀郑先生下场,三个回合,未见郑先生出手,一而再,再而三,俱将尚弹发于丈外。尚始先不服,三个回合后,乃跪地叩头,曰: " 真乃神人矣! " 自此,三弟子在人前皆不敢言己谓练拳者也。
      郑悟清先生一生未有著作传于后人,弟子们记下他的几句话却道出太极真谛。
      《太极拳之练法说明》
      夫初练者,宜端正方向,以立根基。最忌粗心浮气,精神不属,眼不顾手,手不顾脚,此谓之盲练也。尤忌身形不活,手脚不随,即用猛力,处处夺力,而仅能显力者,此痴练耳。倘能平心静气,注目凝神,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待至肩松身活步稳,然后镇头领气,以卫其力,力顺则气自通,气通则力自重。所学之法如是,练而习之,以期纯熟,则手眼步一致,心神气相同,自能臻自然而然之妙境矣。
      《太极初学要诀》
      初学而内要静空,周身而外要轻松。
      内空静气行於外,外松而内有神精。
      功夫不可须臾断,临用之时有奇能。

  • 郑悟清 曾用名 郑梧卿(1895-1984)字凤臣,男,汉族,河南温县赵堡镇人,和式太极第四代宗师。1938年―1947年间,任西安警备司令部、黄埔军校七分校(授少校军衔)、国民党军政部西安办事处、西北补给处司令部、陕西省政府等处任国术教官;并任西安国术馆委员。1949年后,任西安市体委委员。 郑悟清先生自而立之年因患不治之疾(童子痨、胃出血)医药无效,从学于赵堡太极拳名师和庆喜。先生立志钻研、刻苦修炼、持之以恒,得太极之真谛。并结识享盛誉于黄河两岸的堪舆家安伯一先生,郑悟清先生在理、数、象学方面受益于安先生。郑悟清先生深究易理,博览群书,将儒、释、道、医、兵、书法、文史等诸子白家学说融于太极拳。运用经络学说,人体力学,根据自己的实践心得,进一步升华太极拳养生延年之功效,使自己三十岁的不愈之体,至九十岁无疾而终,生命又延续了六十年,并将养生健身之法传给众人,使更多人受益。 郑悟清先生对太极理论有独到见解,拳艺上有革新精神,主要理法为:修炼太极拳以修心炼性为宗旨,顺应自然,轻松灵活:以形顺气,以气正形;忌用滞力,尤忌用意;小而舒展,大而紧凑;正腰正身,自身平衡;中正平圆,轻灵圆活;周身相随,整体协调;无处不生,无处不用,小巧近快灵;击人不露形;修炼以炼气为主。既保持传统木色,又具有自己的特色。先生拳艺精湛、内功深厚,从未穿过滑冰鞋,却能穿滑冰鞋在冰上练拳,运停自如;钉不入肉;水中投石不起花波;点穴非凡……。技击运用,击人不露形,与人试技,以微妙之变化,击人于丈外。慈禧的卫官宋三、镖师尚成侠,自有功夫以来培未遇敌手,却终一日拜跪在郑悟清先生面前……。 “其拳法超出象外,得其环中,变化云谲波诡,意趣环生,有人所不知而已独到之妙,遂以高超拳艺噪武坛”(《太极拳师郑悟清先生纪念碑》碑文),在武术界享盛誉为“西北太极二郑”之一。先生的崇高品德更受世人尊崇。先生授太极拳四十余年、从学者遍及各行各业,脱颖而出者不计其数。 1984年先生逝世,西安市体委给温县体委的电文:郑悟清先生为赵保太极拳的继承和创新做出了贡献。1987年先生国内外诸弟子在赵堡镇建立“太极拳师郑悟清先生纪念碑”,中国武术协会领导人,著名武术家李天骥敬题横额:太极拳名家郑悟清先生碑记,发扬武当精华。《武当》杂志社,武当山拳法研究会撰联:“为赵堡太极拳一代宗师郑悟清谢世三周年志悼 情寄西京桃李流芳名四海;拳精武当英威遗世壮中华”(谭大江撰书),1994年,在赵堡镇举行“隆重纪念太极拳一代宗师郑悟清先生逝世十周年暨百岁诞辰年”纪念活动,原西安市体委主任、武协主席、老武术家刘侠僧书题“内功泰斗”、李天骥等致电、函纪念。先生诸弟子在国内外成立了众多的武术团体,多以先生的名字命名。 经先生家乡的领导提议,在赵堡镇成立“温县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研究会”(先生之次子郑钧任会长)。诸团体为研究、弘扬先生的太极拳理法,先生的弟子中已有几部太极著出版。《中国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中华武术》、《武当》、《中国太极拳》、《武魂》、意大利等国内外报刊及武术专著有专题介绍。传略载入《中国当代武术家辞典》、《中华人物辞典》、《国华精英大会》等典籍。

  • 郑锡爵
    性别:男
    生卒:1906年 - 1961年
    流派:和式第4代传人
    师承:和庆喜
    传承方式:入门弟子

  • 郑锡爵,字伯英(1906~1961)。居家与师和庆喜为邻。他性情淳厚,为人正直,喜好武技,深得和公赏识,被纳为入门弟子。他勤奋好学,尊师重道,太极拳功夫出类拔萃。1931年,在县、省国术擂台赛上屡次胜出,夺得魁首。抗日战争时期,他迁避西安,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武术教官。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安市武协委员、体委教练等.


  • 第5代


  • 第6代


  • 第7代


  • 第8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