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爸退群了”,居然全国网友都关心上了……

 新用户36889919 2023-05-03 发布于河北

“相亲相爱一家人”

文章图片1

父母、亲戚七大姑八大姨“济济一群”

除了“土味”表情包

这里人人是养生大师、

这里有全天下的“深度好文”,

以及“99%的人都不知道的事儿”……

近日,有网友分享:

“我爸退出家族群”!

这一话题冲上热搜

引起网友热烈讨论

到底咋回事?一起来看看↓

无人点赞回应,老爸宣布“退群”!

一网友在网上发帖称

自己的父亲是一个爱分享的人

平时遇到有趣的事、好看的内容

都会第一时间发到家族群里,

自己会给爸爸捧场,

但家族群里的其他亲戚

对他发的内容几乎不作回应。

于是,

爸爸义无反顾地官宣退出家族群

文章图片2

该网友还晒出

父亲在退群前

发的最后一段文字

颇有点“负气出走”的意思

↓↓↓

“一个亲人群是分享喜怒忧愁善感的小团体,

没人关注点赞沟通,

这个群没有存在的意义,

不好意思我先退出了,

你们吉祥安康。”

文章图片3

有媒体采访了当事人张爸爸,他表示“在群里发了消息,我肯定会期待大家的回应,在我看来家庭群的意义就是如此。如果我真心地进行分享却没有人回复,心里肯定还是很失落的,更何况我们分享的内容是比较有意义的。”

但张爸爸对家庭群的“冷清”同样表示理解,“退群后,也有亲戚私聊我进行解释,说实在是比较忙所以没有回应。现在大家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同辈的亲戚和孩子们工作都很忙,并且大家因为生活、工作、经历的不同造成渐行渐远”。

张爸爸坦言:“退群后,我心里比较失落,同时也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因为再也不用时时刻刻盯着群聊,关心是否有人回复我了。”

网友热议

#因分享无人回应爸爸退了家庭群#

冲上热搜第一

引起了网友热烈讨论

评论区有网友

晒出“同款退群爸爸”:

我爸已经两进两出了

爱秀又玻璃心

文章图片4

也有网友感慨:

我爸真卑微,家族群

但几乎没人回应!

文章图片5文章图片6

还有网友分享自己的

舅舅、舅妈也是一样

即使无人回应,还是坚持分享

内心够强大!

文章图片7

除了父母辈

当代年轻人也有和朋友分享

却无人回应的遭遇

文章图片8文章图片9

也有网友持不同看法

认为成年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没有人会以你为中心

人情世故看明白就好

文章图片10文章图片11文章图片12

家庭群都爱发什么?

你还在群里吗?

家庭群的话题

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同款的群名字、

熟悉的刷屏内容

你的手机里是否有”同款“? ↓↓↓

“我们家庭群就是取快递和报备是否回家吃饭群”

“群里每天清晨六点起互发表情包早上好”

“各种不靠谱养生帖”

“转发心灵鸡汤”

……

文章图片13文章图片14文章图片15

家庭群最爱发什么

虽然不少年轻人不胜其烦,

把家庭群设置了“消息免打扰”

很少在群里回复

但还是有不少“闹心”的情况发生

比如↓

辟谣被亲妈踢出群

据报道,一网友刚起床便看见老妈在家庭群里发了个帖子:《这五种碱性食物是癌细胞的死对头,坚持吃……》虽然大多时候,他已经习惯了七大姑八大姨在家庭群里发类似的帖,那天早上大概是没睡醒吧,手一欠,回复了一句:“都辟谣了,别再转了。”发完,他就起床洗漱去了。没想到,这短短的几个字之后,“火山”爆发了。

很快,网友妈妈私信他,认为不应该在群里公开质疑她,并且越说越激动:

发个东西你那么认真干吗?你也有老的时候,我们帮你带孩子、做饭,对你们有求必应,到我们这就落得这么个悲惨的下场吗?我们就那么不受人待见吗?

“我就见不得假新闻,尤其是骗老人的假新闻。你们之前转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就算了,但我觉得我有义务告知大家哪些是谣言。所以,各位长辈,不好意思了,从今天起,但凡你们在群里发谣言,我都会直接指出。”

痛快地发完了这些话,网友去上班了。可中午午休时,他再打开手机翻看家族群想再发句话缓解一下尴尬气氛,却发现怎么也发不出去——自己竟被以三姨为群主的家庭群踢出了群。三姨还在私信里跟他说,你妈为这事气得都抹眼泪了。

“我妈还算好点的,三姨、大舅每天都发谣言帖。”该网友说,他们没事就发什么“吃完香蕉千万别吃它,当心滋养癌细胞”……家庭群简直成了谣言的重灾区。

没想到的是,家庭群其他年轻成员在小群里也集体讨伐了他:“哥,你疯了吧,敢怼二姨?他们不是天天都发这些吗,你今天是怎么了?”

该网友跟几个哥们儿诉苦时,发现几乎每家都有个类似的家庭群。多数情况下,其他人的处理办法是“当没看见”。也有网友表示,在群里看到谣言贴直接举报链接比在群里跟长辈掰扯更有效果。

长辈为何如此在意微信群?

“精神养老”值得重视

“老爸退出家庭群”引发的热议,有人会问:老人家为啥如此在意家庭群?转发的信息都要回应吗?

也有人会问,如果为了回应而回应,为了安慰父母长辈故意做出点赞和交流的姿态,这算不算是一种应付,真的有意义吗?

生活中,本就有很多形式大于意义的事情,而你不能说这些形式不重要、不需要。

和父母的日常交流,充满着这些必要的形式。很多时候,对方的分享,也不是为了非要让大家和他严肃探讨一番,而是应个声,让他感觉有人在,就知足了。

而家庭群里往往还有一大家子亲戚,父母长辈在群里看到子女的辟谣、否定,在他们眼里都是”顶撞“、”丢面子“,所以不少老人会反应激烈。

家人群不仅仅是一个互通有无的通讯工具,也不只是谁家有了事,在群里吆喝通知一声,除了信息功能,它还承载着情感功能。当下,很多家庭的物质生活已经很充裕了,父母的温饱并不是问题,但我们或许忽略了“精神养老”。

长辈在群里分享自己爱看的东西、日常问候,觉得要让子女亲戚也感受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兴趣爱好,也是他们另一种”刷存在感”的情感需求。你的生命里,我在场,这很重要,对谁都重要。他们可以退出群聊,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我们不能彻底退出他们的生活。

许飞在《父亲写的散文诗》里唱道,“几十年后,我看着泪流不止,可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张旧报纸。”这张旧报纸,是需要人读的。最好趁现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