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美援朝歼敌最多的军,军长牺牲,是志愿军牺牲最高级别的干部

 君临天下100 2023-05-03 发布于湖北

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创造了辉煌的战果,也涌现出不少名震八方的英雄部队,其中就有20兵团的67军,该军以歼敌87847人的记录成为了志愿军歼敌最多的军。战争是残酷的,为了获得伟大的胜利,67军上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就连军长都战死沙场。

军长的故事

67军军长是我军著名将领李湘,李湘出身贫寒,16岁就跟着红军闹革命,成为了当时队伍里有名的少年英雄。比他年长的战士们处处照看李湘,见他年纪小就安排他当司号员,没想到上了战场李湘却爆发出不亚于成年人的勇猛,让战士们为之侧目。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李湘成为了一名八路军基层指战员,参加了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因为作战表现优异,李湘在指挥员的位置上一步一个脚印,从营长一直当到分区司令员,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李湘已经成长为我军主要将领之一,带领部队击败了国民党灭亡解放区的企图,并一直在一线战斗到新中国成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李湘一直在等待军委调遣他的67军入朝,等待期间李湘和参谋不断钻研战场情况和敌人特点,在部队入朝前就对战斗有了充足的准备。

随着67军作为第三批入朝部队进入战区,李湘再次在战场上展露了自己狰狞的一面,与67军遭遇的美军无一不被打得大败,尤其是在应对美军秋季攻势的战斗中,67军打的尤其出色。当时李奇微想依靠美军强大的火力,通过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接连两波大反攻重新掌握战场主动权。

为了阻挡美军的猛攻,67军依托防御作战的地利优势,凭借悍不畏死的战斗作风,成功将美军钉死在自己的阵地之前。中美两军血战3个昼夜,最终敌人先行崩溃,付出了近2万人的伤亡后仓皇撤出战区,67军的胜利直接粉碎了秋季攻势,美军短时间内都没有力量组织大的进攻。

67军也不是金刚不坏之身,这一次战斗同样伤及了67军的元气,志愿军司令部考虑到战事已经进入新阶段,正面战场的压力大为减少,便将67军撤回到后方以便重新补给休整。李湘也跟随部队在后方过上一段安静日子。

重返战场

但战争还没有结束,随着第二年夏天美军卷土重来,67军重返前线,并负责金城地区的防务。由于战事已经转入战略防御阶段,部队换防的当务之急就是修筑防御工事,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大规模攻势。李湘深感任务紧急,每天都全身心扑在布防工作上,身子很快就累垮了,即便是这样李湘仍然坚持待在金城前线,不愿回后方养病。

有一天,李湘突然收到下面部队的报告,说今天阵地遭到了美军飞机的轰炸,战士们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遭到轰炸的部队是199师,李湘见199师长都拿不定主意,知道事情可能有些蹊跷,便亲自带队前去现场查看。

到达现场以后,199师向他报告里发生的怪事,今天阵地遭到空袭以后,战士们进了防空洞躲避却迟迟没有听见爆炸声,等了好久爬出来一看,这才发现美军扔下的十多枚炸弹竟然都是哑弹,战士们本能的感觉到有些不对,在战场上被美军轰炸不是一次两次了,从没见过一次性出现这么多哑弹。

李湘听了战士们的话也凝重起来,他也不清楚美军到底打的什么主意,便冒着危险近距离观察炸弹,还伸手触碰了一下,却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见炸弹的确没有爆炸的迹象,众人虽然不清楚原因,也就没放在心上。

唯有199师师长在回程途中发现李湘脸上起了一个小疖子,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这和炸弹有什么联系,还以为是李湘最近有些上火,仅仅是提醒他回去将其挤破,并没有过多联想。而实际上,这颗疖子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美军这次投下的并不是哑弹,而是最新研制的细菌炸弹,疖子的出现意味着李湘已经在刚才短暂的接触中染上了致命的病原体。

至于为何当时在场的众人中只有李湘被感染,一是因为李湘和细菌炸弹产生了直接接触,二是他本就在重病当中,免疫力很弱,一旦接触就会被细菌迅速入侵。其实,如果李湘能够及时发现自己身上的异样并接受治疗,或许还有救,但李湘不想放下手上的军务,因此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等到昏迷后送到野战医院的时候已经太迟。

在被细菌折磨了8天以后,李湘因为败血症和脑膜炎病发去世,年仅38岁。他也因此成为了我军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李湘去世以后,我国将美军在战场上动用生化武器的罪行曝光,包括细菌炸弹在内的生化武器都是国际公约明文禁止的武器。

我国发声以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声援,指责美国公然违背国际公约,触犯国际法。美国受到舆论压力,这才停止在朝鲜战场施放生化武器。李湘作为美军生化武器的受害者,他的逝世既让我军深感悲痛,也极大刺激了志愿军的战斗意志,尤其是67军,化悲痛为力量,在战场上给予敌人沉重打击,为自己的军长报仇雪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