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艺术】​乾州蕞娃:厚积薄发 大器晚成——“西部虎魂”书画家董宁馨先生小记

 W行走在人世间 2023-05-03 发布于陕西
【内容提要】出身于书画世家,从四岁时开始学画,受到严格的传统教育。五十岁,获得人生的第一个奖项,而且是国家级的大奖。六十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被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作为人才引进,被咸阳画院聘为副院长,入选《中国画虎十大名家》,被誉为“西部虎魂”,所以说他是“厚积薄发,大器晚成”。
厚积薄发 大器晚成
——“西部虎魂”书画家董宁馨先生小记
乾州蕞娃

在乾县王村镇,有一个村落叫淡头村。村子位于古肖河与麦河沟(漠谷河下游段落名称)汇合处南岸。两水相接,波涛汹涌,有“龙在此探头”的说法,因此取名“探头村”。后村民感到“探头”不雅,更名为淡头至今。

村北旧有宝泉寺,为古肖河七塔八寺之一。淡头董家村东北方向100米处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一个不大的村子出了很多名人,有高级工程师董军锋、青海省原作协主席董生龙、西安美院教授李白颖、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董守信……可以说淡头村是一处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2023年四月的一天,我专程驱车前往淡头村拜访董宁馨老师。在乾县王村镇淡头村的一座农家小院,我见到了衣着朴素,和蔼可亲、风趣幽默的董老师。

董老师很是热情,引我进入上房。宾主落座后,我简单说明来意,我们便按照事先设定的话题逐一展开。董老师很健谈,没有一点架子,这让我原本有些忐忑的心得以放松。

通过交谈得知,董老师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毕业于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的前身,时任校长贺龙),与陈启南(1)、马改户(2)都是同学。李白颖是他表哥,董守信是他堂兄。董宁馨四岁起就和兄长们一起接受严格的传统教育。可以说,深厚的家学渊源为董老师及兄长们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0年代,董宁馨被抽调到乾县文化馆,后来进入乾县工艺美术厂,在此他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工作之余,他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积极向周围人学习。也是在这里,他与黄万勇(乾县灵源镇人,著名画家)、黄强(乾县城关街道南仁村,后从事古建彩绘)成为乾县文化馆原馆长解志科的入室弟子。

1984年离开乾县工艺美术厂之后,他曾受聘于杨凌工艺美术厂,从事古建屏风等产品的设计。后来,为了生活,他也曾画过舞台背景、花灯布景,画过漆画。虽然艰难困苦,但他却一直没有放弃对绘画爱好的坚持和追求,这也是他能够在知天命之年异军突起的原因所在。2004年12月3日至6日在北京世纪坛艺术馆举办的中央电视台书画展中,他的作品《情浓深冬》获得了优秀奖,作品入编《中央电视台书画展2004年作品集》。这次书画展中,组委会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位作者的稿件,这其中既有专业的画家,也有像董老师这样的书画爱好者。虽是优秀奖,但已经很不容易了。也是这次获奖,让书画艺术圈子关注到这位来自陕西关中的汉子,很多人赞誉他是一匹“黑马”。其实,哪里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没有日复一日咬紧牙关地坚持,他也会和同村的那个发小一样,早就放弃绘画转行做了其他……谈到这一段经历的时候,他总是不忘妻子对他的支持和理解。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句话也许就是专门用来形容董宁馨老师的。五十岁获得人生的第一个奖项,而且是国家级的大奖。六十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被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作为人才引进,被咸阳画院聘为副院长……

人们都知道董宁馨老师老虎画得好,有“西部虎魂”之称,但谁又知道他虽然没有上过美术学院,但青少年时期也是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其绘画形式以国画为主,兼及民间工艺、油画、壁画、水粉,绘画内容以人物为主,兼及花鸟、山水,绘画方法兼及大写意、小写意,现在则以工笔为主,是一个全面发展、特色鲜明的艺术家。
董老师的老虎画广受赞誉是作品进入市场流通之后社会审美需求推崇的结果。因为在中国,虎是威严和权力的象征,是勇敢和坚强的象征,是平安和幸福的象征,人们把老虎作为镇宅之宝,觉得它能驱除恶势力,带来好运。董老师的老虎,充分展示了百兽之王勇猛的气魄和所向披靡的霸气,给人一种凛然有力的震慑。

这种结果与他独特的画风和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有关。把虎人格化,以人性的复杂性、多样性来观照老虎、表现老虎是他画虎的一个特点。董老师笔下的老虎,体现了他的人生追求,威武而不凶悍,温顺而不怯懦,中和而不平庸。为了画好老虎,他积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注重师承造化、兼收并蓄,同时又锐意变革、勇于创新,绘画过程中注重写生,融传统法度和西洋之技于一体,因此他笔下的虎,得虎威、得虎神、得虎势,令人过目不忘。

关于对绘画的认知,我想还是引用董宁馨老师的一篇题为《随笔小记》的艺术感悟来展示,因为这样原汁原味的文字更能体现他的艺术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我热爱绘画,绘画对我而言,就是生命的延续。

绘画是一门高雅而艰辛的工作,没有坚韧的意志、超人的毅力、平和的心态以及高尚的情操是很难正式进入这条渠道的。我四岁起开始学画,几十年来我一直在这条道上苦苦追寻着我的梦,即使在严寒深冬、冰天雪地我也裸脚在这条道上无休止的艰难行走着。

在绘画创作中,我力求完善、唯美、规范、深入地严谨画风,力求画出规范而大气的雅俗共赏的作品。力求画出既受市场欢迎,又受广大老百姓喜爱、更受书画界专家权威青睐的作品。

我没有什么奢求,我只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够多画一些好的作品,让作品和大众沟通,让老百姓去评说,只要人民认可,这就够了。

正如画家赵文元所说:一个人一辈子能够从事自己钟爱的事业,这是一种难得的幸福,不在乎责难和非议,不羡慕别墅和山庄,不嫉妒高官和厚禄。当我轻轻关上画室的门,完全沉浸在绘画艺术的天地里的时候,我幸福的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

结合与董老师的访谈,我再补充几点,大家从中可以了解到董老师的艺术观、世界观和人生观:(1)一个艺术家,无论是书画界还是文学界,不能追逐热闹,贪图经济利益。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凝神静思,必须深入生活。董老师结合自己的绘画创作过程,谈到“一幅大画、精品画,留不下两身血,那是出不来的”。请注意,董老师这里说的不是一般人所讲的“一身水”而是“两身血”,这其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由此也可以想象董老师对自己要求的严格了。(2)画家必须是“常画常新”。“一日不练手生,三日不练心生”,画家必须长期坚持创作,而且每一幅作品都必须要有所创新,不能重复昨天的自己。(3)艺术家必须要有达观的人生态度。苦难是一种人生常态,只有战胜了苦难,才会发现生命的乐趣。关于这一点,我更多的是从老人对往事的不纠结、不留恋和对现实生活物质欲望的淡泊中感受到的,从老师言谈之间爽朗的笑声中体验出来的。(4)画家的格局见识必须高远。他始终强调画家必须用作品来说话。优秀的画家最终都是以格局取胜于人的,格局愈大,境界就越高。他推崇一种观点“画家分为两种,大画家和小画家。大画家心里装的是世界,小画家心里装的是人生,大画家每天在充满阳光的事业之海尽情地畅游,小画家则终身困扰在人际关系的圈子里痛苦地挣扎。大画家为智,小画家为愚。智者得慧,愚者生机”。是的,大画家画自己心灵看到的,小画家画自己眼睛看到的。大画家面对的是世界。小画家面对的是世俗。万物皆一理,董老师的这短话让我想到最近看到的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王干先生关于文学的认识,他认为一个作家在出第一本书的时候是写材料,第二本书是写技巧,第三本书是写文化功底,第四本以及往后,可能就是写人格了。(5)艺术创作必须服务于人民大众。从理论上讲,艺术创作要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源于现实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必须接地气,不能脱离老百姓的生活,不能让人无法认识。拒绝与老百姓交流的艺术,不能称之为好的艺术形式。

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的访谈虽然结束了,但董老师关于艺术的感悟却令我沉思不已,需要我不断地咀嚼反思、回味体会。

艺海无涯,愈老弥坚。最后,让我们祝愿董老师的艺术生命之树长青,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附一:文中人物注释

(1)陈启南(1930.12 - 2013.4.4),江西萍乡市人。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陕西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顾问,陕西雕塑院名誉院长,陕西国画院顾问,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马改 (1928.5 - ),陕西彬县人。全国著名雕塑家、陕西省劳动模范、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现为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雕塑学会委员和陕西省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1953年毕业于当时的西北艺术学院并留校任教。   

附二:董宁馨作品展示

附三:艺术简介

董宁馨,又名凸凹,一九五二年生于陕西乾县,中国当代杰出的绘画艺术家,其作品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和书画界专家权威的青睐。曾为西安曲江新区营委会专职画家、咸阳画院副院长、陕西长安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当代画虎名家,被誉为“西部虎魂”。

出版个人绘画专辑《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董宁馨》(河北美术出版社),《大家艺术董宁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等;入编《中央电视台书画展2004作品集》(2004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出版社出版)《国珍品鉴: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中国画虎十大名家》(中国文献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