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典故:古代“四大贤母”你知道是谁吗?(上)

 书鸿生 2023-05-03 发布于吉林

梁晓声说过一句话:民族间的较量,实际就是母亲之间的较量!

还有人说:推动摇篮的手便是推动世界的手。

确实,“母亲”一词,在每个孩子的心目中都一样,那就是温暖、安全。

不仅如此,人一出世,首先必受教于母亲,她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她的言行举止,品德端正,多半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史书记载了中国古代四大贤母的故事,她们为自己儿子日后彪炳史册,为国为民以身作则,影响深远,终成千古传颂的佳话!

1,孟母三迁

孟子是战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地位仅次于先贤儒学大家孔子,被后世誉为“亚圣。”他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很大程度离不开孟母对他从小的悉心教育。

孟母早年丧夫,却立志不改嫁,一人含辛茹苦养育着孟子。

起初,孟母住在山间亡夫陵寝附近,以便时常祭祀,可时间一长,孟母发现年幼的孟子竟学起别人出殡时哭丧的举动,借以玩闹。

她觉得如此下去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于是便举家搬到山下的集市。

怎知,孟子很快在闹市又学起小贩们吆喝卖货。

孟母由此担心儿子长大成为一个贩夫走卒,便把家再搬到学堂附近,每天让孟子听着琅琅的读书声,待孟子一到适龄读书时,就把他送进学堂,跟随先生努力学习文化。

后来,青年孟子远赴外地求学,因思念母亲,没等学业有成便跑回家中,孟母当时正在织布,见儿子竟半路逃学,气得一剪子剪断织了一半的布匹,以此告诫孟子学习不可半途而废的道理。

孟子羞愧万分,从此一心发奋苦读,终成一代大儒。

二,封坛退鲊

东晋陶侃被称为一代名将,一生为人明辨是非,刚直不阿,而他能有如此被后人称道的品德,也离不开母亲的言传身教。

陶母湛氏早年丧夫,家境贫寒。但她一心希望陶侃日后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于是每天悉心教他读书识字。

长大后的陶侃经过努力进取,成为县内一名小吏。

某日,鄱阳郡孝廉范奎途经陶家,入内做客,时值天降风雪,而陶家却无酒无菜,场面十分尴尬。

湛氏一边让陶侃为客人沏茶,一边暗地剪断自己的长发,偷偷跑去换来酒菜招待客人,范奎喝得高兴,过后向朋友极力举荐陶侃,使得陶侃自此官运亨通。

陶侃在任外地鱼梁吏时,因负责当地渔业,手中颇有些权势。一天,他忽然念起年迈孤独的母亲,不禁潸然泪下,于是托人为母亲捎去一坛腌鱼()。

当湛氏见到儿子送来的一坛鱼,开始很高兴,接着却问来人:“这鱼是我儿从何处买的?”来人不会撒谎,照实回答:“此是官府的库藏鱼,您但吃无妨!”

湛氏闻言顿时无语,面现愁容。转身便将鱼坛重新封好,托来人带回,并写一封书信给陶侃,道:“你身为朝廷官吏,怎能把官家的物品私自送给我呢?这不但没有一点好处,反而增添我的忧虑!”

陶侃见信后,羞愧万分,从此倍加廉洁自身,约束属下,尽力帮助治下百姓,很快受到上司的推举,荣升县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