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完这首诗,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诗一样的人生”

 咪斯头儿 2023-05-03 发布于四川


文章图片1

01 | 何谓雅事

一定有人会说,饭都吃不上了,还谈什么风雅?

实际上,这是一种完全不着边的逻辑。

风雅是精神享受,填饱肚子是生理问题。

杜甫半生穷困,晚年许多日子都是食不果腹,甚至衣不遮体。

可完全不耽误他写: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苏东坡贬黄州后,也要靠勤耕自种才能度日,但他却写下了名垂青史的“一词两赋”。

换个角度想,美好的生活,是先从“生活得美好”开始的。

你心中有诗意,看什么都温柔,即便你悲伤,也不叫人压抑。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如若不然,你的伤感就是吐槽、抱怨,连你身边之人也无法忍受你的消极。

所以,如果能通过某种方式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文章图片2

02 | 人物背景

白玉蟾,南宋诗人,道教南宗创始人,原名葛长庚。

据载,白玉蟾7岁能诗,饱读古文经卷,12岁应童子科,落地,此后便对入仕失去了耐心。

16岁时,白玉蟾离家,张剑云游,23岁只身渡海问道,有所成后入武夷山修行。

后拜南宗四世祖陈楠为师,尽得真传,遂奉师命至黎母山开派。

除了诗,白玉蟾还擅长书法和绘画,文学修养极高,他笔下的《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所著《道德宝章》被收入《四库全书》。

嘉定十一年,公元1218年春,白玉蟾游西山,适降御香建醮玉隆宫,玉蟾避之,督官力挽,为国升座,观者如潮。

96岁时,白玉蟾鹤寿思归,重返远隔喧世、清静纯真的故里,后羽化飞升。

这就是白玉蟾一生的简历,下面我们再读一读他的诗作。

文章图片3

03 | 品读经典

满室天香仙子家,一琴一剑一杯茶。

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惹人间桃李花。

出自白玉蟾的《卧云》

白玉蟾是个云游诗人,所以不用关心他是怎么填饱肚子的,因为人一旦有了某种志向,就一定有办法活下去的。

重要的是,他还活得很好。

白玉蟾一生遍游名胜,可知的有庐山、霍童山、金华山、天台山、武夷山、罗浮山、龙虎山、长江、洞庭湖、西湖等。

人的阅历,能让人看清很多东西,正如这首诗所述。

诗文大意可解为:

茶香袅袅的雅室,犹如仙子的家,舞剑、抚琴、品茗就是生活的日常;身上的衣衫常被暮色晚霞映照,日子如此逍遥惬意,哪里还会去招惹世俗中的桃红柳绿呢!

文章图片4

04 | 诗酒年华

风雅之习,代表了一个人阔达的心境,心里无事者,方可得闲安逸。

这首《卧云》构思质朴,没有引经据典,但却透着一种方外之士的通透。

“满室天香仙子家,一琴一剑一杯茶”

有琴可抚,怡情自得,王维有诗: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有剑可舞,强身健体,李白有诗: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有茶可品,修身养性,白居易有诗: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琴、剑、茶入诗,清雅之意更浓,日子逍遥自在,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文章图片5

“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惹人间桃李花”

世俗纷扰,烦恼三千,何以解忧?唯山水与神佛间。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这便是心宽天地广,羽衣落烟霞,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山外桃花灿,一叶染世俗,不如洁身自好,远离那些是非,常日舞剑、品茶、抚琴、温书、作诗,胜世外桃源。

何为风雅?

把生活过成诗,就是一种通透,苦中可作乐,福中能自惜。

人这一生,悟透了“柴米油盐”亦是华章,悟不透“锦衣玉食”也是累赘。

文章图片6

身在世俗而不被世俗所缠,更是一种大智慧。

但愿日子清透,所见皆是温柔。

最后我们再来读一首白玉蟾的《山歌》:

中秋夜月白如银,照见东西南北人。

古往今来人自老,月生月落几番新。

(精心打造,欢迎品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