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实抒怀】北京姑娘好眼光

 俗夫 2023-05-04 发布于浙江

       岁月留存记忆,上世纪那个年代,好不容易读上高中,义乌赤岸中学就读,两年时间典定厚实基础,班主任印象挥之不去。为人刚正直率有点严,讲实话不会藏着掖着,北大毕业高材生给我们上化学课,据说学的还是俄语怎么上化学课。
       当时中苏交恶,会俄语学非所用,只能返乡当教书匠,顺便牵个北京姑娘,回到乡下北京人傻眼了,穷得家里面是丁当响。于是开始了夫唱妇随,一路上都是信念支撑,那怕是回一趟北京时间也不允许,一位北京姑娘就在义乌落地生根。
       那时候条件差,父亲已中风多年,母亲咬牙让我上学,每周给梅干菜和米,冬季里缺维生素烂嘴角,早上起床都张不开嘴。学校里照顾家庭困难,安排校办工厂干点活,暑假里也不回家每天住校做水泥,那个时候一天八角钱收入不少了。
       那时校办工厂,有个小型水泥厂,就在学校食堂旁边,前面空地上晾煤渣,用磁铁把铁渣渣清理掉,水泥里含铁容易腐蚀。班主任老婆管水泥厂,操一口流利的北京腔,平时上课听到水泥滚筒停止转动,就马上过去卸水泥再重新装上料。
       北京人那声音,一开口就是甜美,不像义乌人打官时,大晴天就会下暴雨,开起官腔口来天色就变,而且据说是非常灵验。自己义乌人一直在外,几十年过去乡音难改,那时候乡下人天天京腔陪伴身边,让人的眼界都觉得不时拔高起来。


       计划经济年代,义乌是人多地少,人均只有几分耕地,吃不饱也是饿不死,祖祖辈辈想办法跑出去,混出人模样来再返乡。上大学为数不多途径,上北大比中状元还难,那时候的年轻人很多不做这种梦,当兵穿军装能天天吃饱才是梦想。
       那城乡剪刀差,高低间天壤之别,娶妻嫁夫得看出生,吃商品粮高人一等,尤其是京都大城市的人,怎么也瞧不上乡下侬。可是什么都不一刀切,北京姑娘刘文慧例外,那时不听父母双亲大人苦苦相劝,执意从三千里外挤火车到小地方。
       班主任经维勤,性格耿直易发火,夫人刘文慧会被训,北京姑娘也会受气,那时心里替刘老师抱怨,女儿琳琳露露像父亲。于是一个大问号出现,北京姑娘怎么来义乌,皇城根都市那个大地方上的姑娘,怎么会跟小地方义乌山沟沟男人。
       北京姑娘吃苦,又在毛店供销社,再一次的不期而遇,一条小街陈旧店面,店门口放着一只煤饼炉,帮我炒了一罐梅干菜。停力寺复习了十个月,两个星期才回一次家,遇见了刘文慧老师像看到了家人,一种亲切感从内心深处溢出体表。
       心里一直疑惑,又不好意思去问,更何况那时又内向,平时话语本就不多,正像北大校园未名湖畔,故事里不少奇缘妙想。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义乌人慢慢走向世界,小商品演绎出大市场的传奇故事,回过头来看北京姑娘太有眼光了。

       北京姑娘远行,下乡已经几十年,当年没上山西大山,却决然下义乌小乡,大半辈子深耕义乌土地,义乌的山山水水缠绕。微信名北京人在义乌,骨子里还是京城气势,眼睛里却是早已看上了义乌穷人,那时认为义乌只有穷人没有怂人。

       地域传统民风,义乌人勤劳刻苦,什么难事累活都干,这里懒汉相对较少,很少会是两手别在腰上,喊五呵六的人不太多。随着发达腰包鼓起来,尤其是政界吸引外人,不知道何时开始谦虚成为过去词,有那么一些人本事生怕别人不知。

       当下义乌发展,不少人自我起来,有些个半桶水晃荡,说起话来中气不足,完全一览众山小的气慨,这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认为自己是很厉害了,那就说明自我到头了,好眼光的眼睛根本不会长头顶上,义乌需要持续发展得靠谦卑而为。

       为人师表出众,经老师没有改行,转岗管文教副市长,致力深耕教育事业,后又到义乌市人大任职,副主任岗位退休多年。如今颐养天年的日子,仍一身正气充满正能,还口口声声尽量别去麻烦同学们,上周夫妻俩简出坐轻轨到我们家。

       赤岸中学没了,早并入大成中学,心心念念高中老师,是自己人生的标杆,经维勤班主任形象高大,刘文慧老师眼光独到。人生大半辈子做点事,也可以说尽心尽力了,但是只要你自己还活人世间一天,就得老老实实多学学身边的为人。

                俗夫 2023年5月3日随笔

以文会友  以笔理学  以德行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