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习惯”陪伴成长

 感悟zs 2023-05-16 发布于河北

  

  

  

  

  

  

  

  

  

  


尚 华

    当我迎来新的一年级学生,发现他们懵懵懂懂,不知所措。我可以做些什么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呢?根据学情,我确立了以“习惯陪伴成长,阅读润泽心灵”为主线,以“尊重、共建、和谐”为暗线的习惯养成和班级建设方式。

    一年级学生面对的首要难题是改变生活和学习习惯,为此我和学生一起制定了“三学会”习惯养成目标,即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会听铃声。

    在学会说话方面,我们形成了“学会说话”的标准:进校前,整理好自己的衣服,不在门口大声喧哗;进校门,主动面向师长,并停下脚步行鞠躬礼;进校过程中,见到同学要问好,与老师说话时眼睛注视对方……标准形成后,宣传委员将其贴在班级任务栏中并带领全班同学每天读一遍。这样做的效果明显,每天早上都能听到学生问候“老师早上好”的声音,下课时也能感受到学生间说礼貌用语的和谐关系。

    低年级学生追跑打闹现象严重,为了预防安全事件发生,我们提出不仅要“学会说话”,还需要“学会走路”。最终的规则内容包括进出校门、出入教室、如厕或洗手时如何做等内容。

    制定“如何学会走路”规则的过程很顺利,但在后期实施时却遇到了难题: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且模仿力较强,他们每次出教室门的姿势各异,很不安全。鉴于此,我们拟定了“你追我赶评比栏”奖惩措施,将学生姓名贴在评比栏中,能做到不追跑打闹或者在此方面有改善的学生奖励一颗星,期末时选出获得星星数最多的前5个学生并颁发小奖品,这是长期目标。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又提出一周一评比,每周评选出在纪律、卫生、作业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小组,这一组学生可以在我这里抽奖一次,奖项共10个等级,这是短期目标。每个月还要评选出“纪律小标兵、倾听小博士、卫生小达人、书写小能手”等奖项,这是中期目标。

    每个学期,学生由短期目标到中期目标再到长期目标,不同目标间环环相扣,学生每周、每月、每学期都有盼头,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好习惯。

    倡导学生“学会听铃声”是因为我发现不少学生听到上课铃声无动于衷,我行我素。所以我们又制定了“学会听铃声”的准则。每节课前有专门的学生提醒大家把学具准备好,学生停止活动,安静地等候老师来上课。

    自从班级有了“三学会”习惯养成公约,学生有了规则意识。但有好习惯还不够,学生内在的精神世界也要成长。因此,我从一年级就开启了“书香溢班级,润泽启心灵”系列活动。教室有一个书架,上面摆满了学生爱看的书。这些书来自学校图书馆、学生和科任教师,图书角的书持续更新,有足够的书供学生选择。

    一、二年级学生没有家庭作业,我就鼓励学生每天进行半小时的课外阅读。为了带动学生阅读,一年级开始我就启动了师生共读。每周五下午是讲故事时间,学生将这一周看到的精彩故事与大家分享,比一比谁能把故事讲得生动又有趣,最后评选出声音洪亮奖、语言生动奖、故事情节完整奖等。三年级开始,学生不仅每天阅读,还要边阅读边把好词好句写下来,三年级下学期到四年级还增加了简单概括全书内容、写批注等要求。学生每批注一本书可以通过换奖状来通关,小奖状分为“硕果初成”奖、“坚持不懈”奖、“锲而不舍”奖、“熟读深思”奖等,全部通关可以得到一本喜欢的书作为奖励。

    我认为,读写不分家,应该让学生学会“两条腿走路”。一年级下学期,我鼓励学生写日记,从开始写一句话几乎都是拼音到慢慢会写一点字,从一句话到一段话甚至200多字的短文,学生的进步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

    在培养学生生活和学习习惯方面,我用了两年时间,这个过程中他们行为水平和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变化。这让我更加明确,教育教学应该尊重学生发展规律,同时持续不断地坚持,如此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成长。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中心小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