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龙江】于贵仁 ||乒乓球拍(随笔)

 家乡文汇 2023-05-04 发布于黑龙江


 作者简介 
 于贵仁,黑龙江省肇东市宋站人,年过古稀。中学毕业务农十二年,考试后,转为中学教师。本人喜欢写作,曾为农村干部,教师写过许多材料,也喜欢运动,常以骑行、打乒乓球为锻炼主项。


 乒 乓 球 拍 

【黑龙江 肇东】于贵仁


王成退休那年,老年大学成立了。他花15元钱买了一只乒乓球拍,去老年大学打球。

说起打乒乓球那还是上中学时,学校里有一张木板做的球台,每天下课他就拿着本夹跑到体育室抢着和大伙打球。

他爱好这项体育运动,就把买球拍的想法和爷爷说了。他是家里的独苗,老儿子大孙子,老人命根子,更何况他是独苗,老人倍加崇爱。爷爷用从齿缝里挤出来的钱给他买了一张球拍。球拍一面有胶皮,质量不好,但当年打球的同学当中有几个有球拍的呢?同学们都很羡慕他。有了球拍,他冲向球台打乒乓球的劲头更足了。

毕业后为了生计,再也没有机会去打乒乓球了。他与机器结了缘,乒乓球拍闲扯起来。他再也没见过球台,爷爷花“重金”给买的乒乓球拍,也早已被遗忘得不知所终。

现在自己花15元钱买的乒乓球拍,比当年爷爷给买的好多了,好几十年都不玩了,如今走上球台,老胳膊老腿的,还能不能把这项健身运动捡起来,应该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王成走进老年大学乒乓球室,打上几板,傻了,人真的老了,玩起球来笨手笨脚的,技不随心,拍不随手,人不随意。对手看他的一招一试,和新手比,觉得还是有那么点味道。

休息时,对手拿起他的球拍看了看,又敲了敲,笑着对他说:“老兄,看你比划的架势,过去玩过。不过,球拍质量太差,想要长期在这里锻炼得换一张好点的球拍。”王成说出自己买这张球拍的想法。他将就着玩了一个多月。一天,他拿起对手的乒乓球拍玩了一会儿,才觉得自己买的实属儿童玩具,实难得心应手。

休息时,大家在一起讲着球拍的故事,价格从十几到几十,几十到几百,甚至到一两千元,王成试过那些价格不同的乒乓球拍子,感觉真是一分钱一分货呀!他心里觉得着实该买好一点的球拍了。太贵的又不想急于买,毕竟是操手时间不长,更怕老伴这一关过不去。那天和老伴一商量,撒了个谎,讨来二百元钱,买了一张729牌的乒乓球拍。他左摸右看,爱不释手,拿到家里跟老伴实话实说了,还讲了一大堆理由。老伴儿磨磨唧唧的埋怨他,说穿了就是嫌贵:“那么一小块胶合板,贴上两张小胶皮,就值那么多钱?你真是有钱没地方花了!”

王成压住火气,打开电视里的体育频道,让她欣赏乒乓健将们的对决,讲述着乒乓球的故事。从庄则栋说起,讲到孔令辉、王浩、马龙、樊振东,邓亚萍、刘诗文、孙颖莎……等一系列的世界乒坛战将。她看得眼花缭乱,听得声声入耳,慢慢的她对这项体育运动有了兴趣。看着冠军的撕杀,听着冠军的故事,想着冠军的由来,自然对乒乓球拍的认识有了改变。王成拿着十五元的乒乓球拍和现在的乒乓球拍让她试球,亲身感受中,她改变了想法一一乒乓球拍价钱高低真是不一样。

风和日丽的早晨,老伴儿拉着王成一起去体育用品商店,花大价钱给他买了最好的乒乓球拍,高兴地对王成说:“老头子,今天起我拜你为师,和你一起去学打乒乓球。”王成看老伴儿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拿着新拍,高兴的裂着嘴笑个不停。

后来,王成才知道老伴儿为什么为他买好拍:锻炼好身体,少长病,别说一张球拍,就是十张球拍也值得。

从那天起,两个人风雨不误,老年大学只要开门,就如同上班一样,天天不落的按时按点拿着乒乓球拍去打球锻炼身体。

(为纪念老年大学成立九周年而作。)

2023.4.17

投稿须知

 《家乡文汇》公众号刊发内部文友作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涉及政治敏感话题,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原创首发,投稿前,请作者仔细校对、审核,如有漏字、错别字或病句现象,作者自负。作品发表后,作者要配合平台反复转发推广,阅读量在100以内的作者文章,将控制后续发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