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行旧郢寻旧影(1)

 宜昌石头书屋 2023-05-04 发布于湖北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宜昌凭着“两坝一峡”在省内一路绝尘;近几年,古城荆州借八百年厚重的楚文化和方特东方神画主题园弯道超车。刚刚参加了宜昌二马路历史文化场景营造及城市更新项目谋划工作研讨会的宜昌炎黄文化经济专委会的部分老师又马不停蹄地东去荆州,研考和学习楚文化的保护与对历史文化场景营造。就有了“当年帝畿曾歌舞,今日高铁达郢都”。

荆州文物保护志愿者、自媒体《在荆州逛老街》、宣传保护荆州老街的祝长华老师(网名“青铜时代”)早已迎候于站前。荆州历史建筑的权威专家张俊老师也在站前广场迎上来,宽厚的大手、沉稳的眼神,和古老荆州的古朴基调颇为契合。虽然小雨断续,荆州老师们的热情却似春风拂面。“咱们第一站到哪里?”张俊老师问。“纪南城!”大家异口同声。

如果不是那块刻着“楚纪南故城”的石碑,如果不是张俊和祝长华老师指点,我们根本不敢相信我们脚下就是纪南城东南边的凤凰山,那几个六、七米高、蒿草丛生的土丘(夯土台)就是纪南城的烽火台!而这满目荒草遍布的山坡,间杂着农舍,在细雨沙沙声中,怎么也不能和八百年楚国繁华都城勾连起来。

要知道纪南城曾经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共有20代楚王在此建都411年,为当时南方第一大都城。楚国在战国中期灭国众多,强盛时北涉黄河,东到江浙,西控巴蜀,南制闽粤,成为当时领土最大的国家。军事力量自不必说,文学造诣中楚文化是自成一家,与中原文化争辉可也。现已考古探明,这座东西4.5公里,南北3.5公里,开有7个城门的纪南城内有宫殿区、贵族区,平民区和手工业作坊区。

站在土丘上,想起了“清华简”对“楚”的解释,江陵雨台山出土的虎座鸟架鼓;想起了楚人师夏师夷、以夏变夷,创造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荆楚文明;想起了屈原、宋玉,想起了“楚王好细腰”,《芈月传》,楚庄王的“一飞冲天”和怀王的由胜而衰,既有罗洪波老师写下的“车马阵远喧嚣去,烽火台近烟雨雾。”还有张勇老师记得的张养浩的《山坡羊》:“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踌躇 一作: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那部纪录片《楚国八百年》中,我们知道了巍巍纪南城这座当年的楚都几乎是世界中心似的存在。那么波澜壮阔的历史,那么辉煌灿烂的文明,从莽莽西部到东海之滨,茫茫阔野都是泱泱楚国的疆界,而其盛衰荣枯的历程而今只是一片土台,一抹荒草和一块石碑,

如果不是荆州专家的引领和介绍,根本想象不到在我们的脚下曾经是巍峨的宫殿,有如织的人流,鼎盛的商市,醉人的歌舞和出征的将士。陈军娥老师身手敏捷,像一个矫健的士卒已率先冲上烽火台,有“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豪迈;而李明义老师更是想起了当年强敌来袭,楚国的将士旌旗飘扬,杀声震天的战争场面,就不由自主的直接从高高的土丘上一路飞奔而下,引得随行者一阵惊呼,是不是有些“飞将军自重霄入”之感?

对于纪南城,荆州的做法是:原样保存,不加以任何人为因素,不可以点缀或改变。因为,拆,很容易,毁,也很容易。要把历史保留下来,传承下来,却不容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