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痕春雨漫评两汉历史(四十六)富贵不还乡 就如锦衣夜行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3-05-04 发布于山西

项羽分封天下时,有个人对项羽说,“你应该独霸关中,如果你占据了关中,就有机会统一天下。”

项羽一听,觉得他这种话,本身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浅见。因为是个傻子也知道,秦国占据关中,一直称雄上百年;秦国占据关中,最后统一天下的。这种地方,谁不想占据?

更主要的是,我还想现在就当皇帝呢!问题是,饭得一口一口的吃,路得一步一步的走。

但是,项羽显然不能这样回答这个人。因为,项羽的真实战略意图,怎么可能对这种毫不相干的人说呢?

所以项羽告诉他,富贵不还乡,那就如锦衣夜行。总而言之,我要钱有钱、有势有势,我就是想回家乡风光一番。

人们常常觉得,项羽能说出这种话,足以证明项羽是一个缺乏远大理想的人。问题是,当时的项羽,如果跟一个不相干的人,就详细说出自己的战略计划,那才叫幼稚可笑了。

总而言之,削藩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我得一步一步来。你说的那些话,纯粹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论调。如果你觉得,我选择不合理,我给你详细分析一下,……。

总而言之,我有着整套削藩的计划,有着一整套统一天下的计划。你觉得,我的想法太幼稚,是因为你没有真正了解我。

比如,我们看到汉景帝、明建文帝、清康熙帝的削藩大计,都觉得这几个人太英明神武了。事实上,那都是标准的二代削藩。

项羽、刘邦那种乱世枭雄,绝不可能干出这种事。削藩最难作到的事,就是如何让拥兵大佬,无法实现联合。所以,这种事你干得秘密、再秘密,都怕打草惊蛇。

汉景帝、明建文帝、清康熙那种二代,竟然是打着旗子、喊着口号去干这种事。总而言之,削亦反,不削亦反,早削早反,祸小;晚削晚反,祸更大。

你想削藩,就削你的藩。你这样喊着口号去削藩,是想干什么?是不是觉得,各地藩王不明白你的意思,你就无法削藩成功啊。

刘邦在打败项羽后,一直都在削藩。但是,刘邦提过削藩两个字吗?张良、陈平提过削藩两个字吗?都也没有提过!问题是,那几个藩王呢?都接二连三的被刘邦清理出局了。

从这层意义上,项羽密谋削藩时,一再表示,自己安于现状,绝没有削藩的意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那几个二代在削藩时,都是让藩王们打得鼻青脸肿。人们一看,自然觉得,他们削藩太有远见了。因为,这几个藩王真的是不削不行啊!

刘邦不动声色的,就把那几个藩王都收拾了。人们一看,自然觉得,刘邦缷磨杀驴,实在太坏了。

问题是,如果刘邦也是喊着“削亦反、不削亦反”的口号削藩,估计也会让那几个藩王联手打得鼻青脸肿,甚至当时就得交了粮本。因为,韩信、彭越、英布三个人联手打刘邦,我估计刘邦肯定扛不住。如果这三个人都帮着项羽打刘邦,我估计刘邦更扛不住了。

项羽进入咸阳后,一直不动声色,并说些不着调的话。有什么奇怪?

难道,项羽也象康熙那种二代削藩时,先把削藩的意义、方法喊得惊天动地,才叫英明神武?

从这层意义上,项羽一再表示,自己并没有统一天下的志向,是一种毫无非议的行为。相反,如果项羽一再表示,自己想一统天,那才值得非议了。因为,你这样喊着口号削夺拥兵大佬兵权,那不是找死,又是干什么呢?

项羽一直都很低调,一直表示自己没有统一天下的意思,但是人们也都纷纷试图脱离项羽的控制。如果项羽再公开表示,自己要一心统一天下,人们自然更会纷纷远离他的。

因为,统一天下,是什么意思呢?拥兵大佬自然都会不约而同的,看看自己手中的枪杆子,因为天下统一了,自己手中的枪杆子还能留下来吗?估计是留不下来了!

天下诸侯合力围剿项羽的局面出现,绝不是因为人们认为项羽胸无大志,没有削藩的计划。恰恰相反,天下诸侯都跟着刘邦反对项羽,就是因为他们都感觉到了,项羽那种咄咄逼人的削藩意味。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一下,高起、王陵评论项羽失败时的观点。

“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所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项羽失败诉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项羽一直让人能感觉到,他咄咄逼人的削藩之意,所以拥兵大佬们,动不动就起来造他的反。关于这一点,只要我们看看英布背叛项羽的动机,就更容易理解了。

恰恰相反,刘邦的削藩之意,却是巧妙的深深隐藏着。

这也就是,刘邦已把大网张起来,就等捕捉韩信时,韩信还愿意自投罗网的主要原因;这也就是,刘邦可以兵不血刃捉拿彭越的主要原因,更是彭越得了条命,还傻乎乎的又跑回去送死的主要原因。

这两个曾纵横天下的大佬,为什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无非是因为,刘邦把削藩的意图隐藏的很深。

如果刘邦,或张良、陈平等人,也像清康熙那种二代。念着“削亦反、不削亦反;早削早反、祸小;晚削晚反、祸大”的口号。我估计刘邦肯定早就交了粮本。

因为,韩信、彭越、英布三个大佬联合发动攻击,是一个什么概念?相信谁也知道!因为一切是显然的,这三个人联合发动一轮攻击,刘邦的霸业当时就会出现砖崩瓦解的局面。

如果刘邦的削藩意图,没有很好的隐蔽起来。换而言之,刘邦虽然也一再表示自己没有削藩的意思,但是,诸侯们却能清晰的感觉到刘邦有这种意图。我估计刘邦,肯定没有机会打败项羽。

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在最关键的时候都选择了支持刘邦,所以项羽自然是只有穷途末路。

问题是,在最关键的时候,这三个拥兵大佬都坐观成败,刘邦能打败项羽吗?我估计可能性就有些不大了。

如果在最关键的时候,这三个拥兵大佬,都突然转而支持项羽,刘邦能打败项羽吗?我估计是打不败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刘邦最后能取得天下,与他一直能巧妙的隐藏自己削藩的野心,有着绝可低估的关系。

从这层意义上,项羽用一些志得意满的话,表现自己绝无削藩的计划,有什么可笑的地方?

项羽的失败,不是因为人们认为他胸无大志。恰恰相反,就是因为他咄咄逼人的削藩之意,谁也能看出来。所以,刘邦振臂一呼,才会出诸侯群殴项羽的局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