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绕不过的白居易 来源: 作者:楼耀福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23-05-04 发布于陕西

.

绕不过的白居易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楼耀福 日期:2023-05-04

      寻茶途中,总会遇到白居易写过的地方。比如宜兴廿三弯啄木岭山顶的“境会亭”,白居易写过《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又比如“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诗中所说的蒙顶茶山,我也曾徒步登攀过。

      我的行走,似乎总在白居易的诗意笼罩下。比如河南新郑,他的出生地;陕西周至,他在那里当过县令;西安秦岭的仙游寺,他写《长恨歌》的地方;河南洛阳的香山寺,他曾在那里度过晚年;河南洛阳的白园,他的墓地……

      位于洛阳的香山寺和白园尤其让我流连。香山寺的建造与武则天对古印度高僧地婆诃罗的崇仰有关。唐垂拱三年(687年),修为高深的地婆诃罗圆寂,武则天将其葬于今天的龙门石窟东山南麓。几年后,武则天又在地婆诃罗墓塔的塔院基础上扩建寺院,命名“香山寺”。当年的香山寺飞阁凌云,蔚为壮观。

      “安史之乱”后,香山寺日趋颓败。唐大和三年(829年),白居易到洛阳任河南尹,闲时常来伊阙山水间,见香山寺萧条,想将其修复,却财力有限未能如愿。大和六年(832年),好友元稹去世,白居易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将所得稿酬悉数拿出,费时三个多月、耗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写《修香山寺记》,开篇第一句便是“洛阳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游观之胜,香山首焉”。名人、名山、名寺辉映,香山寺重又名闻遐迩。

      后来,香山寺屡修屡败,屡败屡修,历经五次修复,如今仍古朴雄浑。今天,游客游览龙门石窟之后,总会去对面的香山寺。寺门口的对联“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似乎透露了白居易当年选择在此度过晚年的缘由。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所写的《香山寺二绝》“空山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酝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是他当年的心迹。白居易为保存诗稿而把自己从大和三年(829年)到开成五年(840年)所作的800首诗合成12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收藏于香山寺藏经阁。白居易对香山寺的情有独钟由此可见。

      游香山寺,印象最深的当数九老堂。白居易辞官后,在香山寺与如满和尚等人结成“香山九老会”,他们在寺中煮茗烹茶,赋诗吟诵。《白氏长庆集》卷三十七《洛中九老会》有记:“会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胡、吉、刘、郑、卢、张等六贤,皆多年寿,予亦次焉。于东都敝居履道坊,合尚齿之会。七老相顾,既醉且欢,静而思之,此会希有,因各赋七言韵诗一章以记之……又有二老,年貌绝伦,同归故乡,亦来斯会,续命贯姓名年齿,写其形貌,附于图右,仍以一绝赠之云:'雪作须眉荷作衣,辽东华表暮双归。当时一鹤尤希有,何况今逢两令威。’”九老堂内壁上镶有画像记录了当年九老风采。

      白居易去世后,家人遵嘱将其葬于香山寺附近如满法师塔之侧。香山有一青谷,青谷将香山北坡分出一座琵琶峰。纪念白居易的白园沿青谷而入,绕琵琶峰而建。山间林海中的白园诗风茶韵弥漫,松竹茂密,池水轻漾。拾级而上,一座“听伊亭”是白居易晚年与好友元稹、刘禹锡等品茗论诗之地。翠柏掩映中的“乐天堂”依山傍水,有“竹径绕荷池,萦回百馀步”的意境。出“乐天堂”拾级而上,在琵琶峰顶得见白居易墓区,他长眠于这萋萋芳草之间。琵琶峰,《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句子一直萦绕在我脑际。许多年前,我还曾去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市)寻找过白居易当年写的“买茶去”的旧迹。

      我深深沉醉于白居易的诗文中,我多年的行走始终绕不过他……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