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技巧之怎样驾驭点线面

 子君zijun123 2023-05-04 发布于河北

​对于一张照片来说,最基本的构图元素就是像素点,但是从构图的领域来说,我们所指的点、线、面是从宏观角度来说的。所谓的点,可能是人物,可能是花草,也可能是树木或动物,而非微观意义上的像素点。线条有可能是指水平线、海岸线、地平线等具体的线条。平面则是指天空平面、海平面等。构图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宏观上的点、线、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进行合理的布局,最终让照片变得漂亮,更具审美观感。

3.1 点

点是构图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构图元素,点的大小、数量以及排列会使摄影作品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给欣赏者不同的心理感受。下面介绍单点、两点及多点在构图中的具体技巧。

单点重在主体位置

单点在构图中最重要的两个应用是它的位置及大小比例。通常来说,点的位置安排会关乎照片的成败。前面介绍过黄金构图点,那么最简单的技巧就是可以将构图中的点,即主体放在黄金构图点上,也可以放在九宫格的黄金分割点上,也可以放在三分线上,这都是很好的选择。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位置,我们应根据场景的不同及主体点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安排。

光圈f/32,快门1/1000s,焦距200mm,感光度ISO 100,曝光补偿-0.3EV

这张照片当中,将荷花的花朵置于画面左上方的构图点上,既突出、醒目,又符合构图法则和美学规律,画面看起来比较自然、和谐,给人美的感受。

光圈f/4.5,快门1/1300s,焦距14mm,感光度ISO100,曝光补偿-0.7EV

小船的面积是很大的,但画面非常简洁干净,因此它依然是作为单独的主体出现的。这个点的位置基本是位于黄金构图点上的,非常突出和醒目,而又显得自然、和谐,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好的。但是,针对本画面来说,有一个小小的关键点,即这个点的朝向,即船头的位置应朝着画面空间更大的区域。如果设想一下,将船头的位置旋转180°,朝向右上角,那么画面的感觉就完全不是当前的样子了,构图就失败了。也就是说,点的面积与照片画面是否干净有关,而点的朝向也应与整个场景的区域分布有关,它应朝向画面中更加空旷的区域。

光圈f/9,快门1/50s,焦距70mm,感光度ISO100,曝光补偿-0.7EV

这张照片画面结构比较简单,但在取景构图时将整个主体置于右侧的构图位置上,乌鸦的眼睛置于金色螺旋的中心位置,画面整体比较协调,自然。

有关照片中点的位置安排,除我们之前介绍的九宫格的交叉点、三分法的交叉点、金色螺旋以及黄金构图点之外,我们还总结了一些其他合适的构图位置。

将画面画上两条对角线,将每条对角线六等分,那每个等分点也是理想的构图点。在安排点的位置时,如果没有太理想的角度,那么就可以将构图点安排在这些位置。

两点要注意呼应

如果你想要表现场景中的某两个点,那应该注意的是两点之间的呼应和联系,增强画面的可读性和故事性。

光圈f/2.8,快门1/80s,焦距75mm,感光度ISO1000

画面当中的两个人物是两个比较明显的点对象,两个对象之间有一种动作以及神态的呼应和,这样两个点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画面结构显得比较紧凑。这张照片画面的成功也来源于此,两个对象之间的呼应和互相衬托。

光圈f/4.5,快门1/1000s,焦距14mm,感光度ISO100

这张照片当中,两只小船分别位于画面的两侧,左下和右上形成远近的联系和呼应,让画面显得比较均衡。

光圈f/4,快门1/200s,焦距14mm,感光度ISO1600,曝光补偿-0.7EV

这张照片当中,偏左的人物与偏右的车辆是两个明显的点,而左侧的人物向右方跑去,让两者建立了联系,画面因此而变得与众不同,可读性更强。

多点之间建立关联

如果照片中出现多于两个点的情况,那应该注意多点之间建立一种或是远近对比、或是表达秩序、或是明暗对比的关联性,这样画面才会更加耐看。否则,无关联和无序的多个点散落在照片当中,那会是杂乱不堪的,画面不像一个整体,令人感觉难受。

光圈f/22,快门2s,焦距200mm,感光度ISO50

画面当中,多只水鸟状态比较协调,都处于休息的状态,这种状态的统一让它们彼此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最终照片当中的点多而不乱。

光圈f/16,快门1.6s,焦距36mm,感光度ISO800

这张照片当中,比较明显的灯光排列起来,形成了一个左右延伸的线条,这样画面整体的结构也显得比较紧凑。

3.2 线

线条是构图中组织画面的工具,之前已经介绍过,线条可以串联起画面中的主体点,另外,在观看画面时,欣赏者的视线会随着线条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线条进行延伸,感受到画面的深度和空间感,也可以感受到画面的韵律感。本节介绍直线、曲线及多种线条的混合变化在画面中起到的作用。

直线的方向

照片中非常完美的直线并不多见,而过于完美的直线拍摄价值又不是很大,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很多时候,在一些建筑物、树木等题材中,也可以看到非常直的线条。单独的直线条往往能够塑造主体对象的形象,或调节画面的平衡,如竖直的线条可以突出景物的高度,水平的线条,如天际线等,可以调节画面的平衡。如果水平的线条发生倾斜,那么画面就会失衡,而很多密集的线条则可能用于强化或传达坚韧不拔、向上的情感体验,也可能表现一种韵律的美感,不同的场景应具体对待。

光圈f/11,快门6s,焦距70mm,感光度ISO100,曝光补偿-0.3EV

这个场景当中最明显的线条是画面中间上下直立的灯塔,这种灯塔向上的延伸方向,会给人一种很高的心理感受。

光圈f/4,快门1/30s,焦距16mm,感光度ISO1600

这张照片当中建筑物整体竖直向上,强调了建筑物的高度,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压迫感,画面视觉冲力很强。

光圈f/4.5,快门1/1600s,焦距14mm,感光度ISO100,曝光补偿-0.7EV

这张照片当中,线条是水平走向的,水平保持的比较好,这种水平的线条会让人感受到一种非常稳定牢固的感情,让人感到比较踏实。

曲线的感觉

曲线的作用在于调节画面的节奏,或者引导欣赏者的视线,也可以串联不同的主体。曲线是摄影中最常见的线条,对曲线掌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照片最终构图的成败,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构图元素。合理的曲线具有很强的力量感和节奏感。

光圈f/3.5,快门1/125s,焦距66mm,感光度ISO100,曝光补偿-0.7EV

这种向画面深处延伸的线条,可以增强画面的深度,让画面更具有立体感。

光圈f/2.8,快门1/200s,焦距4mm,感光度ISO100,曝光补偿+0.7EV

利用航拍的方式将路面延伸的线条完全拍摄下来,这种蜿蜒的线条可以让人感受到线条的美感。另外,这种延伸向画面深处的线条,也可以让画面显得更有空间感。

光圈f/2.8,快门1/130s,焦距4mm,感光度ISO100

本画面当中,之字形的线条可以让人体验到线条的美感。另外,在色彩的搭配之下,画面整体给人的感受也是比较愉悦的。

多线条的平行、交叉和汇聚

拍摄场景当中,众多的线条按照不同的形式进行组合,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暗示。但线条本身是固定不变的,变化在于摄影师取景的角度和范围,最终让照片表现出不同的感觉。

光圈f/4,快门1/50s,焦距55mm,感光度ISO640

通过取景角度的调整,截取大量平行的线条进行呈现,让人感受到一种韵律的美感。本例中,线条的走向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坚韧向上的暗示。

光圈f/9,快门1/320s,焦距24mm,感光度ISO100,曝光补偿-0.3EV

这张照片大致也是如此,同类型向上的线条,平行排列,多而不乱,让人感受到一种坚挺向上的心理暗示。

光圈f/22,快门1/30s,焦距25mm,感光度ISO100

线条相交之后,可能产生出某一种心理暗示,让人沿着线条的走向进行观察,增加画面的可读性。

光圈f/5.3,快门1/200s,焦距240mm,感光度ISO200,曝光补偿-0.7EV

这张照片,利用水面的镜像形成线条的汇聚和相交,将真实的主体景物和它的倒影连接起来,同样增强了画面的可读性。

3.3 面与图案

在构图中,面与图案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场景中的平面或图案可以让照片表现出很强的弹性或张力,并且能够传达出很多的信息,如天气、时节等。另外,一些图案自身就有很强的表现力。

平面的形状

我们要表现一些单独的平面景物,那景物自身的图案、形状等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形状或是图案的表现力好了,照片才会好看。否则画面会比较乏味,令人感觉无趣。

光圈f/6.3,快门1/60s,焦距50mm,感光度ISO200

这张照片当中,简单的天空与海面进行组合,让画面整体显得非常干净、整洁。

光圈f/4,快门20s,焦距16mm,感光度ISO2000

这张照片当中,天文望远镜是由不同的形状组合而成的,而望远镜面向天空的部分是圆形,像两只眼睛,与天空银河形成了呼应,构图比较巧妙。

图案的组合

比较纯粹的单一形状并不太常见,如果无法借助于倒影等进行修饰也很难让照片变得耐看。而现实世界当中,多种形状组合在一起的情况会更多。摄影创作时,合理的组合这些图案或形状,会让照片的感染力更强。

光圈f/11,快门5s,焦距35mm,感光度ISO100

照片当中,主体自身是由多种三角形、矩形等不同的形状组合而成,组合完成之后建筑物自身整体的形状也比较有特色,呈现了一种结构美感。

光圈f/8,快门1/500s,焦距70mm,感光度ISO400

这张照片当中,主体由非常有特色的传统图案组合而成,让画面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比较耐看。

3.4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出自于书法理论,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计白当黑”。

在中国画当中,其意是有疏有密、有多有少、有聚有散有空灵,下笔密集的地方,风吹不进;而留白多的位置,则是空旷可以跑开马群。延伸到摄影创作当中,是指摄影作品当中景物的布局,无论疏密,只要掌控合理,那照片均可有很好的表现力。

光圈f/11,快门4s,焦距35mm,感光度ISO100,曝光补偿-0.3EV

这张照片当中,远处的建筑物密不透风,给人非常紧密、拥挤的感觉。近景大片空白的区域与远处的密集景物形成了一种对比,这种疏密合理的构图让人感觉张弛有度。

光圈f/8,快门1/80s,焦距50mm,感光度ISO50

这张照片当中,远处的密林部分可谓是密不透风的,好在这种同类型的景物即便是密不透风,也不会让人感觉到杂乱,近景的水面,缓解了拥挤的感觉,最终整个画面就变得疏密得当。

此外,我们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理解“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方式,即照片当中的景物可能非常稀疏、松散,这时可以认为是“疏可走马”;另外一种情况是照片当中的景物在全画面中都非常密集、拥挤,这时就可以说是“密不透风”;这两种情况给欣赏者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光圈f/8,快门1/20s,焦距31mm,感光度ISO200

这张照片当中,树木的分布是比较稀疏的,可以说是疏可走马。但由于景物布局比较合理,因此画面并不会给人空旷不紧凑的感觉。

光圈f/8,快门1/60s,焦距45mm,感光度ISO100,曝光补偿-0.3EV

与上面的案例相反,这张照片当中,树木、树叶排列比较紧密,给人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但画面强烈的色彩感,依然给人很好的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