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井吏省命剑(第十五章)

 点滴斋书房 2023-05-04 发布于河北

第十五章  心学双圣

蔡叆,此人字天章,号洨滨,是明代大学者,心学大师湛若水的学生。公元1496年生于赵州宁晋百尺口村。

为什么是赵州宁晋,是因为在明代时,邢台为顺德府,辖管一府九县。宁晋当时不属于顺德府的行政区域,而归赵州管辖。

话又回到蔡叆这个人物,《赵州志》《宁晋县志》等记载说,他生性聪慧,九岁能文。在嘉靖八年时中进士,后来官居监察御史。这个期间,他为官有包拯之风骨,秉直执法,刚直敢言,查处贪污、行贿、考弊等大案、要案三十余起,罢黜惩处贪酷官吏二百余人。被人中伤,两次罢官,为此因事获罪,回归乡里,后来,被同朝及后世官员称他为:“道德文章为一代师表,乃赵郡之人豪也。”

回到家乡后,居家以授书而生,置办学田,在县中兴办了洨滨书院、正学书院,后人赞誉他办学有孔子之圣德。

他以孝闻名乡里,行善有佛祖之器度,出资为养济院置地四百亩,送给了当地官府进行管理,所收入的地租全部用于乡间老人的生活所需。

他文采出众,诗歌有杜甫之遗风。著有《洨滨集》十卷,《洨滨语录》二十卷等。

重要的是,他在教授学生时,努力弘扬甘泉的“江门心学”。其门生广布全国各地。

蔡叆,这是一位集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理学家、书法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为一身,兼济天下的圣贤大师。他的著作收录于《四库全书》中。

“此人太有名了,我自然对他有些了解。”

“哈哈哈,不仅对他了解,我还是他的同乡,虽然我与他有500年的时差,但他的名声远传今世,当时在乡里县城,建有蔡叆“进士坊”“ 御史坊”,在他的兴建的洨滨书院和正学书院前建有“洨滨书院坊” “正谊明道坊” “敦义荣道坊” “有道之士坊” “德学耆儒坊” “清朝耆硕坊”,后来被那些无知人砸了,今天重视文化了,在城里又恢复再立他的“御史坊”为此,蔡叆在当地被誉为“十一坊主”。

没有想到,作册麦这个老头突然又好奇的跑过来,问道:

“什么叫坊啊?”

我瞥了他一眼,有些不耐烦的回他说:

“坊,又称这牌坊,在古代时,是为表彰人的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是一种牌楼式建筑,通常多用木头或石头而立,建在城里的主要街道上,跨道而立,以显示其身份和价值。”

“噢,我有些明白了。”

这个老头笑了笑,说道:

“你这么一说让我想起了我们那个时期的'衡门’,《诗经》中的有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就是讲的这个,是用两根柱子和一根横梁搭建而成,如同门一样。原来这个经过后人的演变,成了一种牌坊。”

“不打扰了,你们继续聊,继续聊……”

唉,这个老头真的烦人,不过还很知趣,还知道打扰了我们的聊天。

我对问询打听蔡叆这位老者说:

“怎能不知道他的名号。这位老先生,你在南越广州,怎么打问起蔡叆老先生”

今天的事情,可以说是一个他乡遇故知的乐事。此时我打量这位老者,看这老头一身布衣着装,心里想,广州之城,不仅有创新的动力,还有传统文化的根基,年轻人穿汉服是为了另类,而这位老者竟然也穿着汉服,有点意思。

实际上,这个过程中我还处于一个迷糊阶段,加上自己的视力已经花了许多年了,边说边用手揉了一揉眼睛,这才发现老头是真正的大明空间的人物。

起身回礼说:

“老人家贵姓,你是?”

老先生慢条斯里,不紧不慢的回答我:

“我乃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

我听后惊出了一身汗,便起身再次向老者行礼。

湛若水,明代的大儒,与王阳明并称为心学大师。为了更加清楚的叙述这两个之间的关系,我启动了省命能量,让他传音于我。

场景回到了500多年前。

这里是湛若水的府第,这座湛氏府第坐北朝南,由家祠、书房、客厅、园林、宅楼、厨房等建筑组成,整个府第四周围合,建筑占地约十多亩,在府第的宅前有二亩多地旷地,旷地上有一座三开间“三世尚书”牌楼,楼其前还有一处占地面积三十多亩的鱼塘。

嘉靖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这一年即为公元1560年,在四月二十二日的一刻,一个95岁高龄老人走了,这个消息传到了大明都城,当时的嘉靖皇帝沉默了。通过朝议后,嘉靖皇帝发出了圣旨。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的年号,使用自1522年开始,这一年是嘉靖元年,至嘉靖四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66年,这是明代皇帝使用第二长的年号,第一长是万历皇帝。

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用于纪年的名号,在汉代之前没有皇帝年号这一说法,自汉武年时才开始使用帝王年号。据有关专家的考证说,汉武帝十九年首创了年号,这一年为“建元”。后来,汉武帝在一年的十月狩猎,意外的捕获到一只独角兽白麟,大臣们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用纪年来纪念,为此改年号为“元狩”;后来,在公元前128年的时候,有人在山西获得一个宝鼎献给皇帝,大臣又认为这是天降神瑞,又改年号为“元鼎”。

从这以后,人们将这种纪年的方式称之为“纪元”,改换年号称作“改元”。后来,人们用年号来称呼皇帝,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年号也成皇帝的称号,如万历皇帝、崇祯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等之类的。

什么是圣旨,就是古代皇帝的最高指示,这些指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必须严格遵守的,如果对一个人的圣旨,那是莫大的荣幸,是一个家族的荣光,成为后世的传世佳话。

大明嘉靖四十二年十月庚午日,公元1563年十月,这是一个阴历的纪年。

阴历,是中国特有的历法名称,又因与农时有密切的结合又称为农历。庚午日是中国表示日期的一种特殊方式。

我国的传统历法中,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之为“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之为“地支”,两者按顺序配合,形成了六十为组的组合。这样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组合成了干支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这种方式由来已久,在殷商时期已经十分成熟运用于纪年及计算中去。

一般来说庚午日是一个日期表述,是干支历法中的第七天。

也就是说,在这一天,嘉靖皇帝为这个广东大佬下了两道圣旨,前去传达圣旨的是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杜拯。

承宣布政使,是明代的一级行政区,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或“藩司”。在这一级行政体制内,设有左、右承宣布政使各一人,简单的说就是明代广东布政使最高行政长官,品阶为二品大员。

当时的这个杜拯担任广东最高长官,如果与现代相对比,就是省委书记这个级别。

杜拯当时宣读两道嘉靖皇帝的圣旨,一道是《赐葬敕谕》,一条是《赐祭敕谕》。

后来在隆庆元年,即1567年,穆宗皇帝再次下《故兵部尚书湛若水加赠太子少保诰命》旨说:湛若水“博综六籍之言,自成一家之旨。”鉴于此,“兹特赠为太子少保,谥文简,锡之诰命。于戏!穷阶懋进,岂为儒者之光荣?令问昭垂,永作后人之楷式。”

为什么这个湛若水能引起两代皇帝的重视,是因湛若水与另一个叫王阳明的人同称为心学二圣。两人相遇,都是以相互尊重,争辩讨论,学习交流,曾击掌说:“共倡圣学!”开辟了明代理学大神级境界。

那一年,王阳明为刘瑾所害被迫离开京城,湛若水作《九章赠别》,表达对好友的情谊和敬佩;王阳明以诗为答,表达了当时的心情。

后来,王阳明专门前去探访故友,在湛若水居所,王阳明写下《题甘泉居》《书泉翁壁》两首。

“我闻甘泉居,近连菊坡麓。十年劳梦思,今来快心目。徘徊欲移家,山南尚堪屋。渴饮甘泉泉,饥餐菊坡菊。行看罗浮去,此心聊复足。”

王阳明以“致良知”为宗旨,创立了阳明心学,世称“姚江学派”。湛若水则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旨,创立的甘泉学派。

而湛若水所问起的这个叫蔡叆的人,正是他的得意学生。

2019年,在蔡叆家乡出土了明代嘉靖年间的一块石碑,这块石碑正是湛若水的《甘泉湛先生心性图》,出土石碑的地方是当时洨滨书院旧址。石碑高2.5米,宽约1米,厚0.3米。碑文为书以古体篆文,计有536字。

《心性图说》是甘泉心学的精髓,是对心性图的解说。而这块石碑正是蔡叆为纪念和传承湛若水思想而立。

甘泉湛先生心性图

湛若水书法

湛若水画像

王阳明画像

湛甘泉先生文集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