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漫长的季节》,照例是感慨的。只不过,这份慨叹和之前《狂飙》雷霆万钧之下的震撼有了太大的不同。 其实每一个认真看过的人都明白,这部剧之所以被冠以“堪称超越《狂飙》”,故事本身的铺陈讲述是一方面,真正不同以往的,还是在于剧集的精神内核,甚至于,可以说,它触及到了当代中国人内心最深处所渴望的一种思想诉求——与过去和解。 同过去和解,太难了。播音人的大半生似乎都是在与“和解”背道而驰。 艺考时,堪称玄学的人才选拔机制,比文化课考生更早地面对挑选和铩羽而归…相比自己和家庭曾经的付出,和解,谈何容易。大学里,是毕业就业还是保研考研,每一步的选择,又给未来的人生留下了太多当初一步错步步错的无法和解的空间。哪怕是如愿以偿地进入心仪的工作岗位,之后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谁又能保证不会出现外行领导内行、晋升机遇被截胡、失业下岗、家庭生活不完满…看上去,每一次命运节点的急转,似乎都必然导向了诸如郁郁寡欢、诸如沮丧失意。 《漫长的季节》胜在真实。对80、90后而言,不用再过很久,我们就将成为一个个王响龚彪马德胜。有网友说过,80、90后的住房、教育、生育、医疗、养老,每一步都精准踩在了社会变革期的阵痛上。千帆阅尽之后,我们与其说是同命运和解,倒更像是与时代握手言和。 00后则是开始更多地思考梦想与现实。时下的艺考生身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光怪陆离的传媒环境里,这里有人奉行出名要趁早哪怕黑红也是红,有人靠带货直播一夜暴富。每当与Z世代谈论起考试失败后的和解时,我难免不会疑惑。我究竟应该还是像以往那样,对那些有中传梦的孩子勉励“中传考研见”,还是说更基于实际,把传统媒体日薄西山的道理讲给他们,表露出我期待见到一位非科班出身的优秀自媒体人的诞生呢? 和解,是需要代价来写就的。剧中人物同命运的和解因为戏剧冲突的存在,而显得悲怆。那么戏外的,你我这般在播音梦想里浮沉几载数十载的普通人,能否以平和一些的心态,放下当初那些本以为无法迈过的耿耿于怀呢?也或许,释然的代价远没有那么我们预期的那么惶恐和难以承受。 我很喜欢《北京日报》的这段影评,姑且就当作是结束语吧。“一旦有一天你的生活变成一片废墟,或当你有一天发现自己被困在废墟中,你也要爬起来继续往前走。” 广院孺子牛|公众号|视频号 接力更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