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出新高度!红蚀花珠配千年绿松石

 自华居 2023-05-04 发布于广东

红玉髓是自然界常见的玉石品种,是一种隐晶质石英。它与玛瑙一样,都属于玉髓类矿物,不同处在于玛瑙具有天然同心层状纹带、平行纹带或各种花纹图案,而红玉髓颜色均一、杂质较少,纹带不明显。

图片

2004年恒福路银行疗养院M46出土,西汉

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我认为看馆藏和文献千百遍,不如亲自在市场中买一件,在把玩摩挲中验证真知、悟出真理!

本季元素艺拍为大家推出一件蚀花珠配千年绿松石米珠手链,依旧是秉承高品质、低价格的特性,甄选更优质的藏品,性价比超高。此珠串由一串千年绿松石米珠串联三颗蚀花珠构成,在主珠旁还搭配了两颗千年松石龟背珠。三颗蚀花珠,图案精美,镶蚀线条扎实有力,珠身材质红润,风化细腻,孔道对打。这一珠串极其凸显出了古人高超的打孔、打磨、镶蚀工艺,经过现代设计,佩戴腕间,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各位藏家挚友多多观摩探讨,欢迎进入元素艺拍小程序找到该藏品进行参拍,感谢您对古玩元素网的支持!

13蚀花珠配千年绿松石米珠手链

起拍价:100      估价:1000 ~ 2000


点击此处直达拍卖链接

图片

NO:13

名称:蚀花珠配千年绿松石米珠手链
尺寸:重约3克
品相:一颗表面缺损,其余表面小磕 (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
藏品说明:此珠串由一串千年绿松石米珠串联三颗蚀花珠构成,在主珠旁还搭配了两颗千年松石龟背珠。三颗蚀花珠,图案精美,镶蚀线条扎实有力,珠身材质红润,风化细腻,孔道对打。这一珠串极其凸显出了古人高超的打孔、打磨、镶蚀工艺,经过现代设计,佩戴腕间,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击此处直达拍卖链接

本件拍品为元素艺拍2023年05月04日专场之一,全场15件拍品,于五一节后的4号(周四)晚20点20分开拍!希望藏友们多多关注、踊跃出价!

而后,在买入此件拍品同时,我们也多多关注蚀花红玉髓珠的渊源和发展差异,结合其考古和文献叙述来看,其于各处出土的细节皆有不同,颇有一番探索志趣!

我国新疆、河南、云南、广西地区出土蚀花珠

图片

新疆塔什库尔干曲曼墓地出土,公元前500年

图片

新疆温宿包孜东墓群出土,西汉

图片

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春秋晚期

图片

云南江川李家山M69出土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

图片

广西合浦文昌塔153号墓出土,汉

图片

云南晋宁石寨山M12、M13出土西汉中期

条带纹玻璃珠是在单色玻璃珠的表面装饰与穿孔平行或垂直的不同于珠体颜色的条带纹样。

而以广州出土汉代珠饰为例,有3颗圆柱形的红玉髓珠较为特殊,珠体上装饰有白色平行线纹,是采用了蚀花工艺制成,称为蚀花红玉髓珠。

广州出土汉代蚀花红玉髓珠

图片

2004年恒福路银行疗养院M46出土,西汉

图片

1955年小港路大元岗M2

(《广州汉墓》M3017)出土,西汉后期

图片

1958年登峰路游鱼岗M8

《广州汉墓》M3029)出土,西汉后期

蚀花珠制作工艺起源于印度河谷哈拉帕文明(HarappanCivilization,公元前2600~前1900年),而后向外传播。

印度北部哈拉帕文明时期的塔克西拉(Taxila)遗址出土了大量蚀花的红玉髓珠和玛瑙珠。1933年英国珠饰研究先驱培克最早对蚀花珠展开了研究,界定有3种类型:一种为在红玉髓表面绘制白色图案,一种为将红玉髓白化后在表面蚀刻黑色纹饰,一种为在黑色玛瑙表面蚀刻白色条纹,第一种数量较多,后二种数量较少。

后有学者发现了2种新类型:一种是先在天然的玉髓表面部分区域绘制白色图案,然后在已经绘制了白色图案的区域绘制黑色图案,另一种是在天然的玉髓表面绘制相间的白色和黑色图案。

图片

印度南部珠饰制作中心——阿里卡梅度的一个最特殊而古老的工艺就是矿石的改色处理,如将含铁的玉髓加热改变其颜色,该技术曾广泛流传。蚀花珠制作复杂,从玉髓和蚀花碱料的选择及加工过程的每一阶段,都是需要长期的实践摸索,传播多是家族继承式。随着印度工匠的移动,蚀花珠的技术可能随玻璃技术一起传播到东南亚及更远地区。

东南亚地区出土蚀花珠

图片

印度哈拉帕文明时期红玉髓蚀花珠

(印度古吉拉特邦Dholavira出土

图片

印度塔克西拉(Taxila)遗址出土蚀花珠

图片

乌尔王朝墓葬出土红玉髓蚀花珠

(公元前2500年)

图片

泰国班东达潘(BanDonTaPhet)出土

图片

泰国三乔山(KhaoSamKaeo)出土

图片

缅甸出土

越南沙莹文化遗址出土

东南亚进入铁器时代后,受“印度化”进程影响,蚀花珠大量出现。缅甸、泰国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100年的遗址中发现数量众多的蚀花珠,样式丰富。柬埔寨、越南、老挝等地区出土蚀花珠数量相对较少。

东南亚地区发现的蚀花珠与南亚地区的蚀花珠存在明显差异,表明这些蚀花珠有一部分可能是直接从印度进口的舶来品,另有一些则有可能是当地用改进后的蚀花工艺制作。

图片

目前学术界倾向认为,中国出土的蚀花红玉髓珠均来自域外。新疆及中原地区出土的蚀花珠,传入时间较早,可能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从西亚、印度传入。云南、两广地区传入时间稍晚。

云南位于中南半岛北部,其青铜时代文化与越南的东山文化和泰国的班清文化都存在一些潜在联系,云南出土的蚀花珠可能直接经由越南传入,也可能是经由“西夷道”从印度经缅甸传入。两广地区的蚀花珠,从海路输入的可能性较大。

图片

图源:微博

除此之外,5月4号的专场中,还有一件巴克特里亚缠丝玛瑙管珠项链,此珠串由单颗巴克特里亚时期缠丝玛瑙管珠构成,珠身有一颗完整的“财神眼”,寓意极好,孔道对打,光气十足,配以宝蓝色手工编织颈链,在色彩上形成对比,突出古珠的色泽。此珠保存千年仍旧光鲜亮丽,十分难得。类似的拍品我们已经征集过很多次了,每次都有藏友表示没抢到,颇有微词!为此我们也努力满足各方藏友的热爱与支持,趁此机会把握好这绝佳入手机会哦!

12巴克特里亚缠丝玛瑙管珠项链

起拍价:  100    估价:4500 ~ 5800


NO:12

名称:巴克特里亚缠丝玛瑙管珠项链
尺寸:直径12mm,对孔4mm,重约12克
品相:一侧表面有小磨损 (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
藏品说明:此珠串由单颗巴克特里亚时期缠丝玛瑙管珠构成,珠身有一颗完整的“财神眼”,寓意极好,孔道对打,光气十足,配以宝蓝色手工编织颈链,在色彩上形成对比,突出古珠的色泽。此珠保存千年仍旧光鲜亮丽,十分难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