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寿街:最后的天桥艺人

 胡同里的溜达 2023-05-04 发布于北京

延寿街南起杨梅竹斜街,北至佘家胡同,因街北口早年有座延寿寺而得名。街的东西两侧与十多条胡同相接,当年也是一条喧嚣热闹的街道。

延寿街的西侧就是琉璃厂,实际上这一带的不少胡同都是为琉璃厂的提供后勤和生活保障的下属单位。炭儿胡同是为窑厂烧炭,存炭的地方,和茶(柴)儿胡同就是存放木柴的仓库。东北园,东南园,西北园胡同一片当年就是给琉璃厂提供蔬菜的菜园子。东南园胡同49号院相传是早年赛金花的寓所。“喜连成”科班最初的社址就是在西南园的一所三合院。

大耳胡同是民国初年的《大亚洲报》、《新京报》的创刊地,苟慧生,马连良,尚小云等都曾在胡同内居住过。武生泰斗杨小楼的故居在笤帚胡同39号。延寿街内也曾建有(江苏)吴县,(广西)平乐,(浙江)安吉以及山西等多家会馆。

延寿寺的旧址在如今延寿街与佘家胡同交汇处的佘家胡同1号院。

延寿街5号是一处破旧的临街房,这里就是北京城最小的剧场,百年老号“魁德社”。70多岁的老爷子于小章如今是魁德社的老板兼唯一的演员,或许也是最后一位老北京的天桥艺人。于老爷子的祖父于德魁是著名的大鼓弦师,民国曲艺十老之一,也是魁德社的创办人,人称“于八爷”。父亲于少章被称为“单弦圣手”,曾为周璇伴过奏。魁德社传到于小章这儿已经有100年左右的光景了。

10几平米的小屋,卧室兼剧场,一次只能容纳五六个观众。老爷子给剧场设计的广告语是:“最浓的京腔京韵,最老的京城文化,最小的开心剧场,最绝的说演弹唱。”。墙上挂着三弦,牛骨做成的“哈拉巴”(据老爷子说当年朱元璋要饭时用的家伙什就是这个)和几副快板。一场演出十来分钟,就仨节目,但依旧按老规矩在门口立着戏单水牌:“宫廷八角鼓(三弦)、南七北六”哈啦吧”、传统快板小段花唱绕口令。”。老爷子说岁数大了,唱不了大段了。

“春至河开,绿柳时来,梨花放蕊,桃杏花儿开……”一段名叫《春景》的三弦瞬间把人们带回了100年前天桥的园子,但恐怕这或许是老北京天桥艺人最后的绝唱了……

下期预告:

培英胡同:老北京的马神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