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 楷书《崐山州淮云院记》

 家有学子 2023-05-05 发布于甘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崑山州淮云院记》为赵孟頫代表作之一。此帖是赵书成熟时期的大楷书代表作。书法风格以“唐楷”为主,同时也吸收了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某些成分。變大德時期的扁闊厚重為清朗疏宕,在筆法的運用上也更為圓潤精緻,富有彈性。中國的楷書藝術,在唐代達到鼎盛後,逐漸失去在書壇的主流位置,直到趙孟頫出現後,楷書才得以復興和延續。這是趙氏在書學史上的重要貢獻。

崑山淮雲院系顧信所創。顧信,字善夫,江蘇崑山人。曾官金玉局使、杭州軍器使提舉等職,晚年隱居在家。是趙孟頫好友,也是趙書的熱心收藏者。今有顧信刻趙孟頫為其書的《樂善堂帖》殘帖二卷存世。《崑山淮雲院記》首頁鈐有「崑山顧信善夫真賞」印,可知是應顧氏之請書寫的,「至大庚戌」(1310),趙氏五十七歲。

鑑藏印記:元代顧信、明代項元汴、清代梁清標及近代徐宗浩等人印。

《崑山州淮雲院記》原文:

余曩屢遊姑蘇,居多名剎,如大慈、北禪,乃東晉處士戴顒故居,皮日休、陸龜蒙嘗避暑賦詩其間;如虎丘,乃吳王闔閭墓,金寶之氣化為虎,據墓上,俄化為石,道旁有試劍石,又有劍池,引水以澹大眾。他如靈岩穹巃之類,尚多有之。今崑山淮雲院,蓋顧君信所刱也。顧為淮海崇明之鉅族,其上世曰德者至元辛卯來居吳之太倉,庚子,命諸子營菟裘以老,久乃得之古塘之後涇,涇之北清曠平遠,綿亘百里,東臨滄江,西□岩阜,真一方勝處,□乃卜墨遂營宅,兆建庵廬,僧可通丁未長至日因掃松胥會庵次共圖興刱師祖正庭,為求檀施浮江而來者,輒受業焉。正庭始欲遷永寧,信以淮淛異處,難之曰:與佛有緣,不若開山刱始之為愈正庭可之。縣曰:佛道如雲之在天,無住亦無不住。遂額以淮雲間,於教所如其請,顧德捐己產為倡兄建大殿,自造山門,而朱長者邦富刱華嚴經閣香積廚,則正庭為之,不四三年一切皆備。昔也榛莽荒蕪,今也丹碧輝耀。見者色然,莫不起敬,真無負獲持之令旨矣。雖然,傳業嗣事又在,其子若孫,尚勉之哉,夫雲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三千大千一切恆河沙佛世界,皆在被冒沾濡中尚何淮淛之異乎。至大庚戌陵陽牟巘記中順大夫揚州路泰州尹兼勸農事吳興趙孟頫書並篆額

趙孟頫(1254-1322),元代書畫家、文學家。字子昴,號松雪道人、水精宮道人,中年曾作孟俯,湖州(浙江吳興)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後裔。自幼聰明,讀書過目成誦,為文操筆立就。宋滅亡後,歸故鄉閒居,後來奉元世祖徵召,歷仕五朝,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諡文敏。信佛,與夫人管道昇同為中峰明本和尚(1263-1323)弟子。精通音樂,善鑑定古器物,其詩清邃奇逸,書畫尤為擅名,篆籀分隸真草書俱佳,以真書、行書造詣最深、影響最廣。

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讚譽很高。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王世懋稱:「文敏書多從二王(羲之、獻之)中來,其體勢緊密,則得之右軍;姿態朗逸,則得之大令;至書碑則酷仿李北海《嶽麓》、《娑羅》體。」此外,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於篆書,他學石鼓文、詛楚文;隸書學梁鵠、鍾繇;行草書學羲獻,能在繼承傳統上下苦功夫。誠如文嘉所說:「魏公於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虞集稱他:「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聖教序》,而入其室。至於草書,飽《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同時代的書家對他十分推崇,後世有人將其列入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認為他的書法直接晉人。

趙氏能在書法上獲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分不開的。尤為可貴的是宋元時代的書法家多數隻擅長行、草體,而趙孟頫卻能精究各體。後世學趙孟頫書法的極多,趙孟頫的字在朝鮮、日本非常風行。

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他在書法上的貢獻,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還在於他的書論。他有不少關於書法的精到見解。他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在臨寫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頗有意義的事實:「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況蘭亭是右軍得意書,學之不已,何患不過人耶。」這些都可以給我們重要的啟示。

他的文章冠絕時流,又旁通佛老之學。其繪畫,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馬師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鳥,皆以筆墨圓潤蒼秀見長,以飛白法畫石,以書法用筆寫竹。力主變革南宋院體格調,自謂「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遙追五代、北宋法度,論者謂:「有唐人之致去其纖;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獷。」開創了元代新畫風。交友甚廣,與高克恭、錢選、王芝、李衍、郭祐之等相互切磋;直接受其指點的有陳琳、唐棣、朱德潤、柯九思、黃公望、王蒙等。能詩文,風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圓朱文」著稱。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