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如何从一、二进阶到三、四?

 圣龙领主 2023-05-05 发布于重庆
Steven Hileman

文/糕团

昨儿写了《想进阶学霸,肯定绕不开的两个关键点》,里面包含四个层级:
第一层:零散记忆型
图片
第二层:专题记忆型
图片
第三层:分析方法型:
图片
第四层:以推代记型 
图片
在文章的结尾,我也给出了自己的观察结果:
考不上高中的孩子,大多停留在第一层,而进了高中就开始费劲,怎么学都感觉跟不上的孩子,基本都停留在第二层,一旦能够突破三和四,不说多顶尖,至少考个大学甚至不错的大学还是没问题的。
可能是我画的图太抽象,所以文后有不少朋友留言,想问问如何从一二进阶到三四。
今儿就详细说说三是如何做到的。

一、


假如我是个开服装店的,最近行情不景气、生意很不好,偌大的服装城里,开店的比顾客还多。
坐吃等死总不是个办法,所以,我就想着找一位行家咨询咨询应该怎么办。
我找到了芳姐,现在整个服装城就她的生意最好,见了她我就请教道:“芳姐,你这儿生意那么好,能不能教教我进哪款衣服好卖啊?” (老师,这题怎么做? )       
虽说同行是冤家,但我俩日常私交挺好,所以她倒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带我去看了几款服装,然后告诉我:“就这几款,我这儿卖的最好,都是当下最流行的款式,只要到货立马就有人来抢订。”(直接给解题思路)
听着芳姐如此倾囊相授,我打心里感激不尽,连说谢谢,转头也进了几款相同的款式。
你别说,还真的很好卖,生意立马比以前好多了!
可冬去春来,没过多久这几款衣服就换季下架了,接下来该卖啥,我又没了主意,所以又去芳姐那儿求教。
芳姐还是一副热心肠,又给我指点了几款春夏装。按照她的提示,我跟进补货,生意立马又好了一些!
可是,这次我并没有特别开心,因为我意识到一个问题:
每次换季时,衣服都要重新进货,具体该买什么款式,我一无所知,就算是同样的季节,今年流行的款式可能都跟去年的大相径庭,难道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要找芳姐要答案么?
芳姐这是人好心善愿意手把手带我,那如果她有事儿再也没法带我了,我该怎么办?(家长、老师无法跟进,辅导班也没法再一次报好几个)
所以,我必须搞清楚每次进货背后的逻辑,也就是说,芳姐是如何判断这几款必然会是下一季的流行款?

二、


带着这个问题,我又去找了芳姐,芳姐一如既往地热心,很耐心地给我讲解为什么她会判断某某款式会成为下一季的流行款。
单单这个还没完,她又进一步教给我,如何预测时尚流行趋势。
衣服的款型受当下潮流所影响,如果不弄清楚潮流审美又受什么影响,还是无法独立分析出以后会流行什么款型的衣服。
那天跟芳姐聊了一下午,我不再只是得到一个“直接进哪几款衣服更好卖”的答案,而是第一次尝试分析“潮流审美的趋势究竟该如何分析和判断?”(不仅知道解题思路,更要知道思路从何而来)
顺着这个,我独立进了几次货,但由于经验不足,总是踩不准点,卖得并不好,这时,我想再找芳姐请教。(独立分析一开始一定比直接记正确思路错误率高)
但现在,我不会直接要答案,不会简单地把她的进货清单直接抄过来。
去看芳姐进了什么货,其目的是跟自己的货比较后慢慢调整自己的分析框架,去思考自己对审美趋势的判断到底哪里还有问题。(从改错题只是改答案,到改错题改的是分析框架)
从这一刻起,每一次进货卖货与我而言都不再是简单地搬运、销售,而是一次次对流行趋势分析能力的改进。
虽然它远不如我直接照抄芳姐的进货清单容易,期间甚至还因为判断错误,亏了不少,但我清楚,如果我不训练出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一旦离开芳姐手把手的教导必死无疑。(到了高年级,没法直接套题去做题)
好在努力慢慢有了回报,我对服饰流行趋势的预判越来越准,每次进货虽然可能风格与芳姐并非完全相通,但销量也不差,也就是说,我跟她的解题思路虽然不一样,但都可以解决问题。(有了一题多解的分析能力)

三、


可好景不长,在我刚刚摸到点头绪的时候,服装城突然宣布被纳入政府的拆迁项目中。
经营场所的更换对于线下店来说影响实在太大了。
重新找地方,重新装修,重新积累顾客和口碑,对于我这个没有积攒多少启动资金的年轻人来说,实在折腾不起。
所以,我不得不接受残酷的转业危机。可不卖服装,我还能干嘛呢?(升入新的年级,题型全部换新)
想了一想,在之前这几年卖服装的过程中,我都学到了什么?
一开始,我只会呆坐在店里,等着每次换季直接去抄芳姐的答案,意识到这种活不久,所以慢慢地我开始从直接要答案转变成去思考答案究竟是怎么来的?她是怎么想到这个思路的?
但这些预判的经验,都只是在服装领域打转,脱离服装行业后,还有哪些依旧有用呢?(换了题型后,以前学的东西还有哪些依旧有价值?)
比如说,对消费者审美喜好的判断,除了可以解决销售服装的问题,还能不能在其他行业应用?我能不能去家装市场找个工作,能不能把在服装市场上训练出的对审美潮流的预判能力,应用在家装领域中?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装修风格?会对什么款式的家具、地板、墙面产品感兴趣?这些虽然看起来跟服装大相径庭,但从消费者的审美心里层面,会不会有相通的地方?(题型在变,方法相通)
再比如,以前卖服装的时候,经常会跟到店的顾客闲聊,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哪些沟通技巧,如何才能更好地促单却不让人反感?如何让顾客买完之后,不仅得到了产品,还获得很高的情绪价值?
现在服装店虽然开不成了,那我可不可以把这些积累的能力应用到其他产品的销售上?我可不可以去售楼处销售房子试试?我可不可以去4S店卖车试试?(学科在变,能力相通)
虽然我不知道真的去做会遇到什么不一样的困难,但从这一刻我开始意识到,在某个行业里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并非只能用来解决某个行业的特定问题,行业间的底层能力应该是相通的。
无论此时此刻我在做什么工作,都要深入到这个层面进行积累,只有这样,一旦再次失业我也不用焦虑,反正表层的东西无论怎么变,底层的方法还是那一套。

四、


上面以开服装店为例聊的内容,就是一个从一阶到二阶到三阶的进阶过程!
一阶:只要换季(遇到新题),都要去找芳姐(爸妈、老师)要具体解题思路,然后照抄这个思路,求解眼下的题目。这种处理方式一旦换道题,肯定歇菜。
二阶:开始思考同类型问题的统一解法,这一季服装和下一季服装(这道题和下道题)的具体形式不同,但他们共同的解题思路在哪儿?找到这个核心要点,题目替换成新题也无所谓。
三阶:当服装类型变化特别大(题目差异很大)、当行业可能随时被取缔(题型随着年级增高被淘汰),某些解决一类问题的经验或许就不奏效了,这时就不得不深挖更为底层、且更为普适的方法。
一些底层的方法,比如销售方法(分类枚举),会脱离问题的表象而独立存在,它可以是从服装销售、房子销售、汽车销售、家装产品销售中习得(分类枚举可以从数图形、页码问题、搭配问题、数字排列问题等问题中习得),但又不仅仅用来解决以上领域的特定问题。
从看山是山(就题论题,只看到解题思路)、到看山不是山(从题中看到通用的方法),到看山还是山(再用方法处理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看似依旧是在解题,但这时的解题已经跟直接要解题思路、要答案的解题不在同一个境界。
看到这儿,我相信一定会有人想说,能不能具体点,把各种专题和其对应的方法都讲讲?
碍于篇幅,真没办法一一讲解,如果上面的例子还不够,那举再多例子可能都够呛,因为这种追问本身可能就是停留在第一层的、直接要答案思维在作怪。
检验究竟是学的套路,还是学的方法,只要掌握下面判断标准不断自我修行就行了:
我今儿学到的解题思路(该进什么款型的服装),能不能解决其他同类题型(这个思路换季后还有用么),如果可以,那不妨再进一步追问,倘若这种题型注定不会再考了(失业),那我学的还有用么?还能跨题型的解决什么问题?(换到其他行业是否有用)
一旦追问提炼到这一层,留下的一般就是底层方法,而不是浅层的思路和答案!
总之,具体到各学科、各领域的方法是教不完的,我至今都不敢肯定自己是不是掌握到了数学分析方法的十之二三,所以与其等着别人教,不如自己顺着这些问题,刨根究底地去探索。
只要不是得到一个浅层答案就满足了,而是不停追问、追问再追问,达到第三层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儿。
至于第四阶,篇幅有限,改天另起一篇再写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