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凝聚力

 龙飞九天yq 2023-05-05 发布于福建

贾谊《新书·益壤》载:“黄帝者,炎帝之兄也。”
又《制不定》云:“炎帝者,黄帝同父母弟,各有天下之半。”
另有一说炎帝、黄帝为同父异母,黄帝母为附宝,炎帝母为安登。附宝和安登都是有氏的女儿氏族。
这两种说法,孰对孰错,暂且不论。
但在这两种说法里,却都肯定了一个事实:炎、黄二帝具有三四千年甚至更长的亲缘关系。
有学者从图腾学和原始社会婚姻形式及其演变角度考察后认为:炎帝是牛氏男子和蛇(有)氏女子任姒婚配所生,黄帝生母附宝也为蛇(有)氏,故炎帝母、黄帝母均为蛇氏,有血缘关系。
另有学者从人类学角度考证后认为:吴权为炎帝神农氏之臣,“系羌族”,与炎帝同族。“吴权之裔吴妪(枢)生黄帝,另分为姬姓”,“居姬水而得名。”吴妪即附宝。
可见,炎帝、黄帝确为“兄弟”。
当然,这里所说的“兄弟”,并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所说的兄弟,而是说他们二人同出于少典、有氏,为“双胞族”。
因为炎黄为互通婚姻的双胞族,所以,古人说成“兄弟”是有道理的。
姬姜二族的通婚关系,从炎黄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两周之际,繁衍出数千个支族。《帝王世纪》云:“帝喾高辛,姬姓也。”又云:“帝喾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邰,“炎帝之后,姜姓所封,周弃外家国。”
后稷(弃)为姬、姜两族通婚所生。周太王“爰及姜女”为妃曰太姜,生王季,王季生文王,文王元妃曰周姜,武王的元妃叫邑姜,是姜太公之女,生成王及唐叔虞。
可见在周建国以前,姬姓贵族和姜姓贵族就开始有了婚姻关系。
姬、姜二族这种频繁的通婚,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之际。
除了周王多娶姜姓女外,其他诸侯国也有,如卫国有庄姜、敬姜、夷姜、宣姜、定姜,鲁国有文姜、声姜、哀姜、穆姜,晋国有姜氏(穆公夫人)、齐姜,郑国有武姜(申侯之女)、齐姜。另外,姜姓国也有娶姬姓者,齐国有季姬、王姬、蔡姬、卫姬、孟姬、虞姬、东郭姬等。
从炎黄时代起,炎黄二帝开创建立的姬、姜二族的通婚、联合(其内部也有斗争,但这不是主要的)关系,促进他们到周代时已牢固地融为一体,成为华夏族主要组成部分,为发展成为世界人数最多的汉民族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从华夏族吸收和融合周边各民族到形成汉民族及中华民族的数千年中,华夏族-汉民族以及其余的少数民族为何能绵延不断、长盛不衰,且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分裂,这与炎黄二帝所建立的姜、姬二族的婚姻亲缘关系不无关系。
所以“炎黄子孙”一语也就反映了这种源远流长的“血脉”关系。
总之,从以炎帝、黄帝为首的姜、姬族团到融合东夷、苗蛮族,形成强大的华夏族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再到秦汉统一,汉民族的确立,其间历经了五六千年之久。
而炎帝作为华夏族和中华民族的奠基者,在其生存地域、经济生活、心理崇拜、亲缘关系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因而,尽管民族学和历史学已经证明华夏族并非单一祖先,但是后人却一直把炎黄二帝作为汉民族乃至中华民族始兴和统一的象征,作为共同的祖先加以供奉。
正因为如此,几千年来,尽管各民族之间或民族内部,产生过种种矛盾、冲突,以至于战争,也曾造成国家的分裂和地区之间政权的对立,但统一的时间长于分裂,而且越到后来,统一时间越长,统一的局面越巩固。
这种巨大的凝聚力和牢固的稳定性,不能不说是与炎黄二帝缔造的华夏族为汉民族,乃至中华民族之56个民族本就血脉相连,都为“炎黄子孙”,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为什么是石榴籽儿一样抱在一起?
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一颗石榴,图上不分颜色,都是中华民族的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