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旦“MACD红柱二次启动”坚决买入,股价必然暴涨,绝无例外!

 一群野鹤 2023-05-05 发布于河北

股市历来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虽然许多时候看起来是由于某些外在因素促成的上涨或下跌,甚至是盘整,但实质上却是由其内部因素引发的。而这种规律一直以来都是很多投资者苦苦追寻并要努力破解的。

尽管在指标构成中MACD只有DIFF与DEA两条线,以及或红或绿的MACD柱,却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股市运行的规律。

在判断行情时,MACD柱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有的情况下可以单独使用,但有的情况下却不能单独以MACD柱的变化来确定买卖点。因此在使用MACD柱时,应做到活学活用。

文章图片1

MACD二次翻红

MACD二次翻红,是指当MACD柱以红柱出现,且红柱出现持续缩短并短线很小时,未转换为绿柱,即再次变为不断增长的红柱时的一种形态。这是一种典型的股价逐渐转强的象征,因此是MACD指标中一种典型的买入形态。

技术分析:

A.当MACD二次翻红形态出现时,MACD柱必须表现为红色,并且不能出现绿柱。

B.当MACD二次翻红形态出现时,MACD红柱必须有明显的逐渐缩小变短的过程。

C.当MACD二次翻红形态出现时,当红柱即将消失时,必须再次出现红柱逐渐放大的状态。

实战案例:

文章图片2

分析如图1-1所示是中昌数据(600242)日线图,在A区域,MACD红柱先是出现了逐渐缩小变短的情况,但当小到即将消失时,突然又出现持续放大的迹象,形成了MACD二次翻红形态,表明小幅震荡调整已结束,其后股价将恢复涨势,应及时买入。

文章图片3

如图1-2所示是北新路桥(002307)日线图,在A区域,MACD红柱先是呈逐渐变短之势,其后在即将消失时转为了MACD绿柱,虽然绿柱极短,但同样不应以MACD二次翻红形态对待,可根据在其后M区域,出现MACD金叉后双线向上发散、红柱持续增长变长时选择买入股票。

要点精解:

1.当MACD二次翻红形态出现时,必须是在MACD红柱逐渐缩小的状态下,在即将消失时再次出现持续变长的红柱,如图1-1中A区域的情况。

2.当MACD二次翻红形态出现时,MACD双线往往呈震荡略向上的形态,如图1-1中A区域的情况。

3.当MACD二次翻红形态出现时,当MACD红柱即将消失时,不能出现绿柱,否则不能以二次翻红形态对待,如图1-2中的情况。

当MACD二次翻红形态出现时,如果期间MACD红柱的长度较小,此时往往为震荡行情,所以这种二次翻红只能表明价格在震荡走高,却不能确认为趋势反转向上,因此应结合其他形态来进一步确认。

MACD二次翻绿

MACD二次翻绿,是指当MACD绿柱出现后,突然变为了持续缩小变短,在即将消失的时候,没有出现红柱,而是继续出现了持续放大的绿柱。这种形态的出现,表明趋势依然为震荡或下跌,所以应回避操作。

技术分析:

A.当MACD二次翻绿形态出现时,MACD柱应为绿色,期间不能出现红柱。

B.当MACD二次翻绿形态出现时,如果MACD双线为震荡平行状态,趋势为震荡整理,此时的绿柱往往并不长。

C.当MACD二次翻绿形态出现时,如果MACD双线方向是向下震荡运行的,则表明行情为震荡下跌的走势,此时的绿柱长度通常相对较长。

实战案例:

文章图片4

分析如图2-1所示是秀强股份(300160)日线图,在A区域,MACD柱为绿柱,先是呈逐渐缩短变小的趋势,但当小到即将消失的时候,却再次出现了持续增长变长的状态,形成了MACD二次翻绿形态。由于期间MACD双线是震荡向下的,虽然绿柱长度并不长,但其后必然会再次阴跌,因此应采取回避观望的态度。

文章图片5

如图2-2所示是中船防务(600685)日线图,在A区域,MACD绿柱先是出现了持续缩小变短,在即将消失时,出现了一日极短的红柱,即B区域,而后再次变为绿柱,呈不断增长变长的状态,但由于期间出现过一次红柱,尽管时间很短,也不能以MACD二次翻绿形态看待。

要点精解:

1.当MACD二次翻绿形态出现时,期间MACD柱必须一直为绿色,如图2-1中A区域的情况。

2.当MACD二次翻绿形态出现时,中间不能出现红柱,即使时间很短、红柱很短,如图2-2中A区域的情况。

3.当MACD二次翻绿形态出现时,MACD双线通常是震荡略向下或平行震荡状态的,如图2-1中的情况。

当MACD二次翻绿形态出现时,如果是出现在震荡行情中时,往往绿柱较短,此时柱子的长短变化往往不会过于明显,但同样是阴跌的表现,不能参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