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 清 1844—1927 初名俊、俊卿,字香补、香圃,改字昌硕、仓石、苍石,号缶庐,又号苦铁、破荷、老缶、五湖印丐、大聋 清末民初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清诸生。曾任江苏安东县令,一个月即辞归,后长期寓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成为一代宗师。光绪三十年(1904)与吴隐在杭州创立西泠印社,为首任社长。因得友人所赠古陶缶,故号缶庐。著有《缶庐集》、《削觚庐印存》、《缶庐诗存》、《缶庐印存》。 ![]() 他以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字格局,或作对角斜势。用色上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浓艳。 吴昌硕因以“草篆书”入画,状物不求写实,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笔墨形式。 他酷爱梅花,以写大篆和草书笔法为之,墨梅、红梅兼有,画红梅水分及色彩调和恰到好处,红紫相间,笔墨酣畅。又喜作兰花,喜以或浓或淡的墨色和用篆书笔法画成,刚劲有力。画竹竿以淡墨轻抹,叶以浓墨点出,疏密相间,富有变化,或伴以松、梅、石等,成为“双清”或“三友”。菊花也是他经常入画的题材,伴以岩石,或插以高而瘦的古瓶,与菊花情状相映成趣。菊花多作黄色,亦或作墨菊和红菊。墨菊以焦墨画出,菊叶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积累国画知识 提升美术素养 点赞关注 学习更多美术知识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