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艺术万年史-039》亚述帝国艺术(上)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3-05-05 发布于上海

亚述帝国艺术(上)

在世界古代中期的年代范围内(公元前8-3世纪),西亚地区先后经历了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和波斯帝国3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总的说来,这是以两河流域(巴比伦尼亚或美索不达米亚)为中心的西亚古文明地区进入最后发展高峰的时期,生产力水平已达到铁器时代,两河流域的古代东方文化也先后经历了苏美尔、阿卡德、古巴比伦等阶段而延续近两千年之久,因此,从亚述帝国开始,这儿一再出现广土众民的奴隶制大帝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皆臻繁荣昌盛之境。

亚述地处两河流域北部。当两河流域南部首先产生苏美尔文明时,它接受苏美尔影响而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史称早期亚述(公元前25-16世纪);后来它逐渐发展为两河流域北部的大国,史称中期亚述(公元前15-9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时,亚述国王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公元前745-727年)南征北讨,把亚述建成西亚空前的大帝国,亚述遂进入帝国时期。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在军政方面多作改革,军事改革收效尤著,他以铁制兵器武装部队,行募兵制,又在加强亚述原有的骑兵、战车兵、重装和轻装步兵的同时新设工兵和辎重兵两个兵种,遂使亚述军队战无不胜,除占有两河流域南北全境外,又掠取高加索、小亚东部、叙利亚、腓尼基和巴勒斯坦。在他之后,好几代亚述国王也都积极向外扩张,征战不绝,把帝国称霸西方的态势维持了一百多年。最盛时亚述不仅奄有西亚各地,还一度攻占埃及、侵入中亚,因此建立了号称东临伊朗高原,西抵地中海滨,北达高加索,南接尼罗河的世界史上空前的大帝国。

亚述艺术也反映了这个军事帝国的威风与气派。从传统看,亚述文化与艺术都是古巴比伦的继续,因为亚述人与古巴比伦人皆属塞姆语族,血缘与语言都比较接近,自古以来接触密切,所以进入帝国阶段,文化和艺术上都不外是古巴比伦和古亚述传统的进一步发扬光大。但是,另一方面,帝国建立主要依靠军事征服这一基本国情也使得亚述艺术带有更为强烈的军事色彩,颂扬军功,崇尚武力,既有反映雄强勇猛精神的优点,也有显露征服者的傲慢奢华之处。同时,帝国征服地区的空前扩大和各地匠师、人才随被掠夺财富大量涌入亚述,客观上促进了亚述与西亚各地的文化与艺术交流,亚述帝国的艺术也就具有一定程度的融汇西亚各地风格的大一统的特色。所有这些都说明亚述帝国艺术代表了古代西亚艺术的一个新阶段。

亚述帝国的建筑艺术以其都城和王宫为主要代表。自从19世纪开始在西亚地区进行考古发掘以来,首先为世所知的便是几座规模宏伟的亚述王宫,它们以其高度的建筑水平和丰富的文物(包括大量楔形文字书写的泥板文书)使人们眼界大开,从而为研究西亚古代历史与文化艺术奠定基础。亚述的城市以古都亚述城(亦译阿淑尔城)和帝国首都尼尼微城最为著名,两城皆位于底格里斯河上游,亚述城偏南,尼尼微则在其北面两百里。亚述城日后成为亚述国家最重要的宗教中心,城中主要建筑是供奉亚鲁和亚达两位天神的双塔庙,双塔皆取两河流域特有的"吉古拉特"塔庙形式,即在层级高塔上置神殿,设阶梯登临,塔体则为实心而以泥土填筑。作为亚述建筑的特色,这座双塔庙完全以同样形式并列双塔,更具规整穆肃的气质,塔体相对不大,塔前的庭院和周围的祭殿却占较显著的地位,突出了供国王宫廷朝拜祭祀之用的建筑部份,反映了这时亚述王权的强大。就塔庙建筑本身而言,亚述的"吉古拉特"更显高耸,塔基宽度与塔身总高之比为11甚至更高,而苏美尔时期一般为21或者1.51;此外,阶梯也不只在正面排列,而于塔的四边取连续斜坡螺旋上升方式,更有循梯上升于天的气派,这两大特点使亚述的塔庙在西亚古代建筑中自成一格,对日后的东方建筑也有很深远的影响。作为帝国首都的尼尼微城,自然建筑得更为壮丽豪华,因此它的名声在古代传说(例如犹太《圣经》所记)的地位仅次于巴比伦城。好几代亚述国王皆在尼尼微城营建自己的宫殿,攀比之下,如波逐浪,可以想见其规模与装修日益提高的情况。不过,在亚述灭亡时,尼尼微遭到极严重的破坏,全城夷为平地,这些王宫建筑虽已发掘其遗址却无上层结构可寻,只有大量浮雕残片反映了它们已达到的高度水平。因此,对亚述王宫建筑的了解,我们还主要依靠尼尼微城以外的几座宫城。

原来,亚述国王常有在首都城外另建宫城的习惯,这种宫城以王宫为中心,还包括众多衙署、神庙和臣民士兵的居住区,俨然一座规划严整的城市。

首开其例的是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之前另一位成功最盛的国王亚述纳西尔帕二世(公元前883-855年),他在尼尼微以南百余里的卡拉赫营建了一个空前豪华的宫城。据宫中铭文所述,庆贺王宫落成的酒宴竟邀请宾客70000人之多,除亚述宫廷人士而外,还有各地王公显贵,而宫中一次行猎刺杀的猎物竟达狮子450头,野牛390匹,驼鸟200只,还有30头大象,可以想见其奢华糜费的程度。从历史上看,亚述纳西尔帕二世的卡拉赫宫城在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时仍得到维修扩建,继续成为帝国建筑的楷模,因为这儿同时也是提格拉特.帕拉沙尔"龙兴"之地,他在未登基前首先担任了宫城总管和卡拉赫的总督。这座王宫的总体布局是分成外廷、内廷两大部份。外廷包括公开接见宾客的殿堂和国王办事机构;内廷则是外人不得进入的后妃寝宫及各类宫廷生活用房,它就是日后东方各国直至土耳其苏丹的著名的"后宫"建筑的起源。外廷建筑中最重要的是设有国王宝座的大殿,长50米,宽10米;大殿之后即分成若干小庭院的内廷,庭院周围盖两层楼房,楼下为客厅,楼上为寝室。按照两河流域建筑技术的传统,这些殿堂楼房都以砖墙、木梁、平顶的形式建造,惟宫城大门的塔楼和宝座大殿的屋顶可能已用拱券代替木梁。但是,和两河流域南部冲积平原的苏美尔、巴比伦地区不同的是,亚述已是山区,石料比较易得,亚述又接受了小亚、叙利亚一带的赫梯建筑善用石材的影响,于是在两河流域传统的宫室建筑中引入两种石材装修的制式,形成了亚述建筑的特点。其一是在宫城大门和宫殿大门两边墙上置石刻的巨型浮雕守护神像,这种神是人头狮身牛足,有时还附双翼,雕在门内墙上远看有如两只守门的大狮子(浮雕刻得很深,正、背和外侧面都以近似圆雕的形式刻出,看起来犹如紧贴门边的立体形象)。这种守门神兽的雕刻是从赫梯学来,赫梯又源于埃及,因为埃及神庙早就有在门前放置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像之例,不过赫梯把它从门前石像变成了门边墙上的浮雕形制。由于亚述的提倡,它日后一直流行于波斯和中亚的建筑中,并慢慢发展为门前立双狮的体制,后来又传到印度和中国,这就是我国庙堂宫殿甚至官邸大宅门前都立两只石狮的由来。另一石材装修则是在宫殿内外墙壁下部装置等身高的浮雕石板,刻画宗教神话、军政大事、狩猎酒宴等各类题材,由于制作量很大(包揽宫殿墙基的浮雕石块数以千计),内容又相当广泛,这类浮雕便成为亚述艺术文物的主要组成部份。它也是两河流域固有传统与外来影响相结合的产物。

以浮雕装饰墙面,两河流域古已有之,但由于苏美尔、巴比伦等地缺乏石材,这类装饰或用着色泥块镶嵌(最早见于苏美尔)、或以陶塑、琉璃砖组成(古巴比伦时已有),亚述把它大量用于石板浮雕,可以说是适应了两河流域北部地理条件的新创。此外,苏美尔和巴比伦也有水平较高的浮雕艺术,多见之于纪念碑的浮雕,例如苏美尔的乌尔王纳拉木辛的胜利纪念碑、古巴比伦王汉穆拉比在其著名法典碑石上刻的正义之神颁赐法典的浮雕。现在亚述把这类两河流域传统技艺大规模地用于建筑装修,也使其艺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因为相对而言,浮雕题材的广泛和大量生活场面的引入使浮雕手法更为写实也更为自由,与官方纪念碑的呆板不可同日而语。这类浮雕的形成,也还有来自赫梯的影响,赫梯的神庙和山岩祭台都有浮雕带的制作,刻众神行列和君臣朝拜之图,和亚述王宫将浮雕带用于墙面装饰有点相近,而赫梯浮雕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追溯于埃及艺术。所以,亚述王宫的装饰浮雕这时所以占如此重要的位置,恐怕也和它表现的融汇天下四方成果的意义有关。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以后的另一位著名国王萨尔贡二世(公元前721-705年)又在尼尼微以北百余里营建另一座宫城,他为它取名"杜尔.萨鲁金",意即萨尔贡堡,19世纪发掘时此地土名科萨尔巴德,一般亦称之为科萨尔巴德宫。萨尔贡二世在位之年在此大兴土木始终不绝,但他去世时工程犹未全部完工,后代国王又重新回到尼尼微城内建造宫室,此宫遂渐告废弃。可能由于这个原因,它的遗址没有遭到尼尼微王宫那样彻底的破坏,19世纪迄今又经法、英、美各国考古队和伊拉克当局的多次发掘整理,便成为亚述诸宫中我们了解得较多的一座。这个宫城整体呈四方形,环城筑以高墙及众多碉楼,南面正中建雄伟的宫城大门,4塔立于门前,拱券形的宫门由中央两塔夹峙拱卫,大门两边照例刻守护神兽像。宫门往北,从广场直接导向王宫的高台,这座高台居宫城中央以北一大片地盘,约占整个宫城面积的13,在它上面才是王宫本身的建筑,它的南面一半在宫城之内,北面一半又突出于宫城围墙之外,显示了它特殊的身份。这样一来,宫城的布局便以突出的王宫高台一分为三,形成一个""字,王宫高台座北朝南居于中轴,宫城东部为吏卒营房及仓库区,西部则为神庙僧院区。王宫高台前面正中为一宽阔的广场,南边直通宫门,北边则以一宏伟平缓可通车马的梯道与王宫高台相接,梯道尽头便是王宫本身的大门,它也取两塔夹峙一拱券门洞的形式,门旁刻守门巨兽,制作则比宫城大门更见精美。高台上的王宫又有一道高厚的城墙,由于高台已差不多有宫城城墙那么高,这道高台上的城墙便等于墙上之墙。更令人觉得王宫的高不可攀。

不仅这个宫城的""字布局井然有序,为两河城市规划所罕见,王宫高台上的宫廷建筑布局也有新的发展,除了遵循原有的外廷、内廷的体制,由于宫中还要建一座"吉古拉特"式塔庙,显示神庙服务于宫廷的帝国气派,遂又有宫内神庙区之设,较卡拉赫的王宫更为复杂。它的具体安排是以王宫大门连接的中央庭院为中心,庭院北通过回廊和小院通向宝座大殿及其他办公殿堂,是为外廷;中央庭院以东又以几座小院组成后妃寝宫,是为内廷;而中央庭院之西则是神祠的庭院,祠内大殿北通一座吉古拉特式塔庙,高塔7层,以螺旋式斜坡登临。这座高塔虽为王宫最高建筑,却偏处西北隅,占地面积不及整个王宫高台的120,表明神庙祭师势力在亚述已完全臣属于王权之下,与苏美尔时期王权属于神庙完全不同(与此有趣的对比是,苏美尔时期的王宫往往附属于神庙,王宫面积只及神庙的一半甚至14)。据实测所得,整个宫城及王宫建筑的规模,在古代东方可谓首屈一指,仅为建筑王宫高台,即需130万土方工程,其他项目耗费之巨亦可想见。全部王宫建筑共有庭院30座,殿堂厅房较大者达210间,其他房间数以千计。建筑技术仍以砖砌为主,砖墙木梁承以屋顶,不用柱子是其最大特点(这也是两河流域建筑共有的特色),但在大殿、门厅和较大厅堂上,已用拱券屋顶代替木构屋顶,惟拱券的特色除大门外尚表露不多,整个宫室建筑仍保持两河流域传统的端正简练、平直方整的特色。墙面除基石护壁饰以浮雕外,还喜用条形扶壁组成凹凸交替的线条装饰。此外,石壁浮雕、琉璃装饰和众多的壁画又为雄伟的王宫带来无比华丽的容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