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23-05-05 | 阅:  转:  |  分享 
  
2022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2022?张家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下列变化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苹果腐烂 B.盐酸除锈 C.红磷燃烧 D.冰块融化

2.(2分)(2022?张家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B.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

C.氧气供给人和动植物呼吸

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3.(2分)(2022?张家界)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量取液体 B.滴加液体

C.连接仪器 D.稀释浓硫酸

4.(2分)(2022?张家界)张家界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下列有关做法与创建要求不相符的是(  )

A.实验废液统一回收处理

B.用甲醛溶液处理海鲜产品

C.不食用过期或变质食品

D.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箱

5.(2分)(2022?张家界)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A.缺钙会引起贫血

B.用白醋除去热水壶中的水垢

C.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6.(2分)(2022?张家界)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表示错误的是(  )

A.铁元素:Fe

B.5个二氧化硫分子:5SO2

C.熟石灰:CaO

D.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NaO2

7.(2分)(2022?张家界)金和黄铜(铜锌合金)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试剂或方法不能将其区分的是(  )

A.稀硫酸 B.硝酸银溶液 C.观察颜色 D.灼烧

8.(2分)(2022?张家界)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pH如表所示:

食物 苹果汁 葡萄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3.3 3.5~4.5 6.3~6.6 7.6~8.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B.牛奶和鸡蛋清显碱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

9.(2分)(2022?张家界)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工业上可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H4

B.催化剂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乙和丙物质属于氧化物

D.甲烷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10.(2分)(2022?张家界)化学实验的设计能力是化学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山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取样,滴加肥皂水 B 测定雨水的酸碱度 取样,用pH试纸测定 C 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D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1.(5分)(2022?张家界)2021年12月9日和2022年3月23日,宇航员进行了两次太空授课,解答同学们的疑问,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凸显了我国蓬勃发展的航天事业!

(1)宇航员所用的“再生水”是收集的尿液和舱内冷凝水经净化系统处理后形成的蒸馏水。在日常生活中净化水时常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色素和异味。

(2)宇航员需要的氧气是通过电解水得到的,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王亚平老师将一片泡腾片放入蓝色水球中,球内迅速产生气泡,并闻到了阵阵香气。从分子的角度分析“闻到香气”的原因是    。

(4)“冰雪实验”是运用结晶的原理。乙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80 100 溶解度(g) 40.88 46.5 54.55 65.5 83 139 153 170 6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    g乙酸钠固体,搅拌,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将其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12.(5分)(2022?张家界)第24届冬奥会在我国如期举行,“绿色、科技、文化”是本届冬奥会的特点。



(1)北京烤鸭是中国特色美食。从营养角度考虑,烤鸭能给人们提供的最主要的营养素是    (选填“糖类”、“蛋白质”或“维生素”)。

(2)北京冬奥会颁奖礼服的内胆添加了石墨烯(单层石墨)发热材料,其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且均匀传递,据此可知石墨烯具有的性质有    (写一条)。

(3)北京冬奥会主火炬与赛场内的公交车首次用氢气作燃料,选择氢气替代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    。

(4)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和科技办奥交汇的创新点。

碲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判断碲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    ,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是    (写一条)。



13.(5分)(2022?张家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2021年11月,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讨论的核心物质仍是CO2,如何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是人类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议题。全球碳循环如图所示:



对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是国际研究的热点,如: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尿素、甲醇等资源;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种镍与有机物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能,可将水中溶解的CO2转化成CO和O2;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首次实现了利用CO2直接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的颠覆性、原创性突破。

(1)在全球碳循环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    (写一条),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途径有    (写一条)。

(2)工业上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XCH3OH+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3)CO2在一定条件下生成CO和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直接人工合成淀粉”的意义:   (写一条)。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4.(4分)(2022?张家界)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是初中生必备的实验技能。如图是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写一种组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时,其验满的方法是    。

15.(2分)(2022?张家界)粗盐中除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如MgCl2、CaCl2等),工业上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    。

(2)向滤液F中加入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4分)(2022?张家界)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看完天宫课堂后,对“泡腾片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成分有了浓厚兴趣。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某泡腾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Na2CO3)和柠檬酸(C6H8O7)。

(2)常温时,柠檬酸为白色晶体,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易溶于水,具有酸的通性,175℃以上时会分解,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猜想与假设]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但从安全角度考虑该气体中不可能含有CO和H2。

猜想一:该气体是CO2

猜想二:该气体是    。

猜想三:该气体是CO2和O2

[设计与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一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二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判断猜想    正确。

[反思与交流]

(1)实验二中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2)甲同学认为:该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若石蕊溶液变红,也能确定该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泡腾片中的柠檬酸可能随气流进入紫色石蕊溶液使其变红。可对甲同学实验后的溶液稍微加热,若观察到红色溶液变回紫色,才能确定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不是柠檬酸,其理由是    。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5分)

17.(2分)(2022?张家界)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NH4HCO3是一种常见的氮肥,请计算:

(1)NH4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    ;

(2)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精确到0.1%)。

18.(3分)(2022?张家界)二氧化氯(ClO2)是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目前常用亚氯酸钠(NaClO2)固体和盐酸反应制备高纯二氧化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若要制得5.4Kg二氧化氯,理论上需要亚氯酸钠固体的质量是多少?



2022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2022?张家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下列变化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苹果腐烂 B.盐酸除锈 C.红磷燃烧 D.冰块融化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苹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B、盐酸除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C、红磷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分)(2022?张家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B.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

C.氧气供给人和动植物呼吸

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分析】A、根据洁净的空气的组成分析;

B、根据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C、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分析;

D、根据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分析。

【解答】解: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氮气的性质稳定,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故B正确;

C、氧气供给人和动植物呼吸,故C正确;

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3.(2分)(2022?张家界)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量取液体 B.滴加液体

C.连接仪器 D.稀释浓硫酸

【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手不能放在导管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2分)(2022?张家界)张家界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下列有关做法与创建要求不相符的是(  )

A.实验废液统一回收处理

B.用甲醛溶液处理海鲜产品

C.不食用过期或变质食品

D.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箱

【分析】A、根据实验废液统一回收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进行分析;

B、根据甲醛有毒进行分析;

C、根据食用过期或变质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进行分析;

D、根据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箱,有利于节约资源进行分析。

【解答】解:A、实验废液统一回收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正确;

B、甲醛有毒,所以不能用于处理海鲜产品,故B错误;

C、食用过期或变质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不能食用,故C正确;

D、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箱,有利于节约资源,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5.(2分)(2022?张家界)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A.缺钙会引起贫血

B.用白醋除去热水壶中的水垢

C.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分析】A、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B、根据酸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C、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D、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A、缺钙会引起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缺铁易患贫血,说法错误;

B、白醋中的醋酸能与水垢反应,因此可用白醋除去热水壶中的水垢,说法正确;

C、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这是采用隔绝氧气的方法来灭火,说法正确;

D、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因此可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生活处处有化学,学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2分)(2022?张家界)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表示错误的是(  )

A.铁元素:Fe

B.5个二氧化硫分子:5SO2

C.熟石灰:CaO

D.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NaO2

【分析】A、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解答】解:A、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铁的元素符号是Fe,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5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5SO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D、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可表示为NaO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2分)(2022?张家界)金和黄铜(铜锌合金)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试剂或方法不能将其区分的是(  )

A.稀硫酸 B.硝酸银溶液 C.观察颜色 D.灼烧

【分析】根据黄铜与黄金中金属的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A、黄铜含有锌,可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而黄金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区分两种物质,故错误;

B、黄铜含有锌、铜,可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而黄金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区分两种物质,故错误;

C、金和黄铜都为黄色,无法通过观察颜色进行区分,故正确;

D、黄铜灼烧有氧化铜生成,变为黑色,而黄金不变色,可以区分两种物质,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8.(2分)(2022?张家界)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pH如表所示:

食物 苹果汁 葡萄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3.3 3.5~4.5 6.3~6.6 7.6~8.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B.牛奶和鸡蛋清显碱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苹果汁和葡萄汁的pH分别为2.9~3.3、3.5~4.5,均小于7,均显酸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牛奶和鸡蛋清的pH分别为6.3~6.6、7.6~8.0,分别小于7、大于7,分别显酸性、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苹果汁和葡萄汁的pH分别为2.9~3.3、3.5~4.5,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则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苹果汁和葡萄汁的pH分别为2.9~3.3、3.5~4.5,均小于7,均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2分)(2022?张家界)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工业上可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H4

B.催化剂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乙和丙物质属于氧化物

D.甲烷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分析】由变化过程的微粒结构以及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CO+3H2;结合反应的特点及物质的构成等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甲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物质的化学式是CH4,故正确;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正确;

C、由乙和丙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乙和丙物质分别是水和一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D、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一个甲烷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故错误。

故选:D。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0.(2分)(2022?张家界)化学实验的设计能力是化学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山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取样,滴加肥皂水 B 测定雨水的酸碱度 取样,用pH试纸测定 C 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D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液酸碱度是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根据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D、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取样,滴加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可行。

B、测定雨水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测定,故选项实验方案可行。

C、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可行。

D、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可行。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1.(5分)(2022?张家界)2021年12月9日和2022年3月23日,宇航员进行了两次太空授课,解答同学们的疑问,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凸显了我国蓬勃发展的航天事业!

(1)宇航员所用的“再生水”是收集的尿液和舱内冷凝水经净化系统处理后形成的蒸馏水。在日常生活中净化水时常利用活性炭的  吸附 性除去色素和异味。

(2)宇航员需要的氧气是通过电解水得到的,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3)王亚平老师将一片泡腾片放入蓝色水球中,球内迅速产生气泡,并闻到了阵阵香气。从分子的角度分析“闻到香气”的原因是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

(4)“冰雪实验”是运用结晶的原理。乙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80 100 溶解度(g) 40.88 46.5 54.55 65.5 83 139 153 170 6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  139 g乙酸钠固体,搅拌,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将其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晶体析出 。

【分析】(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4)60℃时,乙酸钠的溶解度为139g,20℃时,乙酸钠的溶解度为46.5g,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在日常生活中净化水时常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色素和异味。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3)闻到香气,是因为香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闻到香气。

(4)60℃时,乙酸钠的溶解度为139g,6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139g乙酸钠固体,搅拌,恰好形成饱和溶液;20℃时,乙酸钠的溶解度为46.5g,将其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晶体析出。

故答案为:

(1)吸附;

(2)2H2O2H2↑+O2↑;

(3)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4)139;有晶体析出。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结晶、溶解度的含义、分子的基本性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5分)(2022?张家界)第24届冬奥会在我国如期举行,“绿色、科技、文化”是本届冬奥会的特点。



(1)北京烤鸭是中国特色美食。从营养角度考虑,烤鸭能给人们提供的最主要的营养素是  蛋白质 (选填“糖类”、“蛋白质”或“维生素”)。

(2)北京冬奥会颁奖礼服的内胆添加了石墨烯(单层石墨)发热材料,其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且均匀传递,据此可知石墨烯具有的性质有  导热性 (写一条)。

(3)北京冬奥会主火炬与赛场内的公交车首次用氢气作燃料,选择氢气替代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  热值高,无污染(合理即可) 。

(4)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和科技办奥交汇的创新点。

碲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判断碲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  52 ,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是  碲属于非金属元素(合理即可) (写一条)。



【分析】(1)根据常见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

(2)根据颁奖礼服的内胆添加了石墨烯(单层石墨)发热材料,其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且均匀传递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进行分析;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1)烤鸭能给人们提供的最主要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2)北京冬奥会颁奖礼服的内胆添加了石墨烯(单层石墨)发热材料,其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且均匀传递,石墨烯具有的性质有导热性;

(3)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所以选择氢气替代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热值高,无污染(合理即可);

(4)通过分析碲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请判断碲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52,还能获得的信息是:碲属于非金属元素(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蛋白质;

(2)导热性;

(3)热值高,无污染(合理即可);

(4)52;碲属于非金属元素(合理即可)。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3.(5分)(2022?张家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2021年11月,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讨论的核心物质仍是CO2,如何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是人类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议题。全球碳循环如图所示:



对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是国际研究的热点,如: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尿素、甲醇等资源;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种镍与有机物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能,可将水中溶解的CO2转化成CO和O2;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首次实现了利用CO2直接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的颠覆性、原创性突破。

(1)在全球碳循环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  呼吸作用(合理即可) (写一条),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途径有  光合作用(合理即可) (写一条)。

(2)工业上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XCH3OH+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H2 。

(3)CO2在一定条件下生成CO和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分解反应 。

(4)“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直接人工合成淀粉”的意义: 缓解粮食危机(合理即可) (写一条)。

【分析】(1)根据碳循环的途径来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特点来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直接人工合成淀粉的意义来分析。

【解答】解:(1)在全球碳循环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化石能源的燃烧等;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途径有光合作用等;故答案为:呼吸作用(合理即可);光合作用(合理即可);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由CO2+3XCH3OH+H2O可知,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1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则3X中含有6个氢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H2;故答案为:H2;

(3)CO2在一定条件下生成CO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CO+O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分解反应;

(4)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直接人工合成淀粉,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粮食危机、缓解温室效应、节省耕地资源等,故答案为:缓解粮食危机(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4.(4分)(2022?张家界)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是初中生必备的实验技能。如图是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集气瓶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AC或AD或BC或BD (写一种组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或2H2O22H2O+O2↑ 。

(3)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时,其验满的方法是  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为集气瓶。

故答案为: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C或AD或BC或B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或2H2O22H2O+O2↑。

故答案为:AC或AD或BC或BD;2KMnO4K2MnO4+MnO2+O2↑或2H2O22H2O+O2↑。

(3)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时,其验满的方法是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答案为: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5.(2分)(2022?张家界)粗盐中除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如MgCl2、CaCl2等),工业上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  过滤 。

(2)向滤液F中加入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

【分析】(1)“操作1”能将沉淀A与滤液B分离,进行分析解答。

(2)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操作1”能将沉淀A与滤液B分离,是过滤操作。

(2)滤液F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钠、氢氧化钠,向滤液F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故答案为:

(1)过滤;

(2)HCl+NaOH═NaCl+H2O。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粗盐提纯中离子的除杂,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考虑除杂的顺序、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加入的过量的试剂。

16.(4分)(2022?张家界)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看完天宫课堂后,对“泡腾片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成分有了浓厚兴趣。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某泡腾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Na2CO3)和柠檬酸(C6H8O7)。

(2)常温时,柠檬酸为白色晶体,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易溶于水,具有酸的通性,175℃以上时会分解,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猜想与假设]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但从安全角度考虑该气体中不可能含有CO和H2。

猜想一:该气体是CO2

猜想二:该气体是  O2 。

猜想三:该气体是CO2和O2

[设计与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一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二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判断猜想  一 正确。

[反思与交流]

(1)实验二中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

(2)甲同学认为:该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若石蕊溶液变红,也能确定该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泡腾片中的柠檬酸可能随气流进入紫色石蕊溶液使其变红。可对甲同学实验后的溶液稍微加热,若观察到红色溶液变回紫色,才能确定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不是柠檬酸,其理由是  碳酸加热易分解,柠檬酸需要加热到175℃以上才会分解,所以稍加热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是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溶液不再显酸性,证明气体为二氧化碳 。

【分析】[猜想与假设]根据题目信息分析回答此题;

[设计与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反思与交流](1)根据二氧化碳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2)根据酸的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猜想与假设]根据题目信息,气体从二氧化碳、氧气中选择,所以要么为其中一种气体,要么为两种气体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O2。

[设计与实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二氧化碳,混合物气体通过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后,木条不复燃,说明不含有氧气,因此气体为二氧化碳,猜想一成立;

故答案为:一。

[反思与交流](1)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利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2)碳酸加热易分解,而柠檬酸加热到175℃才会分解,因此稍微加热发生变色现象,说明是碳酸存在,加热分解后不再显酸性,变为紫色,排除柠檬酸的存在;

故答案为:碳酸加热易分解,柠檬酸需要加热到175℃以上才会分解,所以稍加热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是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溶液不再显酸性,证明气体为二氧化碳。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5分)

17.(2分)(2022?张家界)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NH4HCO3是一种常见的氮肥,请计算:

(1)NH4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  79 ;

(2)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7.7% (精确到0.1%)。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NH4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1+12+16×3=79。

(2)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7.7%。

故答案为:

(1)79;

(2)17.7%。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3分)(2022?张家界)二氧化氯(ClO2)是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目前常用亚氯酸钠(NaClO2)固体和盐酸反应制备高纯二氧化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若要制得5.4Kg二氧化氯,理论上需要亚氯酸钠固体的质量是多少?

【分析】根据生成二氧化氯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理论上需要亚氯酸钠固体的质量即可

【解答】解:理论上需要亚氯酸钠固体的质量是x。

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

452.5 270

x 5.4Kg

x=9.05Kg。

答:理论上需要亚氯酸钠固体的质量是9.05K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7/31 9:56:22;用户:平凉市第七中学;邮箱:plsdqzx@xyh.com;学号:44351847





























献花(0)
+1
(本文系紫佑妍岚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