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23-05-05 | 阅:  转:  |  分享 
  
2022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宿迁是美酒之都,下列酿酒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浸泡 B.酒曲发酵 C.蒸馏提纯 D.装瓶密封

2.(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水银 B.黄铜 C.海水 D.石油

3.(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4.(2分)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2个氢原子:H2

B.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2

C.氧化铝的化学式:AlO

D.最简单有机物的分子式:CH4

5.(2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加入水中,振荡后能形成溶液

B.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C.硬水煮沸后可转化成软水

D.电解水实验证明水由H2、O2组成

6.(2分)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N2化学性质稳定,能作保护气

B.Mg(OH)2能与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可作食品干燥剂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用于金属除锈

7.(2分)如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方格”和其粒子结构示意图信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a+b+8

B.“?”处元素符号为Cl

C.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D.该粒子化学性质稳定

8.(2分)证据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CO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会爆炸

B.酸雨的pH值小于7,pH值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

D.某物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9.(2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比较铜和银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B 除去KCl溶液中的MgCl2 滴加适量NaOH溶液 C 鉴别羊毛衣物和纯棉布料 取样,灼烧闻气味判断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用木炭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A.A B.B C.C D.D

10.(2分)“侯氏制碱法”创立了更为先进的“制碱”工艺,主要反应是:NaCl+NH4HCO3═NaHCO3↓十NH4Cl。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NH4Cl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H4Cl

C.20℃时,NaH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NH4Cl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20℃时,将9.6gNaHCO3加入到90.4g水中,可得到100g饱和溶液

二、填空、简答题(共2小题,第11题6分,第12题8分,计14分)

11.(6分)我国抗击“新冠疫情”卓有成效,为全世界做出了贡献。

(1)“新冠”重症患者需要使用呼吸机供氧,氧气来自于空气。利用液态空气中各成分的    不同,将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疫情期间,医用氧气的需求量增大,   (填“会”或“不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大幅度减少。

(2)增强体质,做好防护是“抗疫”的有效方法。

①加强营养。午餐食用米饭、清蒸鱼、青菜、牛奶,其中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是    。

②勤通风消毒。家庭常用75%的医用酒精(主要成分乙醇C2H6O)消毒,乙醇分子中C、H、O原子的个数比为    ;次氯酸钠(NaClO)也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制取次氯酸钠的反应为:Ca(ClO)2+X═CaCO3↓+2NaClO,X的化学式为    。

12.(8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一届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北京冬奥会惊艳世界!

(1)冬奥会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氢气燃料实现零排放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火炬的外壳采用了碳纤维和高性能树脂结合在一起做成的质量轻、强度大的复合材料,下列材料中也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聚乙烯塑料

b.玻璃钢

c.玻璃

(2)冬奥会速滑场馆“冰丝带”采用的是CO2跨临界直冷制冰。

①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得到干冰,从构成物质微粒角度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分子的    (填“种类”或“间隔”)。

②捕集、利用和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如图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的部分转化关系图。



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第13题6分,第14题8分,计14分)

13.(6分)如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装置的示意图,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

(3)收集装置中,   (填序号)装置收集到的氧气最纯净。

(4)若用F装置干燥氧气,气体应从导管    (填“a”或“b”)端通入。

14.(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①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②CuS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

(1)写出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束后,将两个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到同一干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滤液呈无色。则滤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仍为紫色,则滤液呈    性(填“酸”、“碱”、“中”)。

(3)该小组的同学对滤液中溶质成分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只有NaCl;

小亮认为:可能有NaCl、BaCl2;

小明认为:可能有NaCl、BaCl2、Na2SO4

【交流讨论】从物质共存的角度分析,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你的猜想是    。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谁的猜想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    溶液 无明显现象 小亮猜想不正确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BaCl2溶液     你的猜想成立 四、推理、计算题(共2小题,第15题6分,第16题6分,计12分)

15.(6分)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是一种黑色的氧化物,B、C、D均为单质,B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是密度最小的气体,F的水溶液在农业上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

(1)A物质的化学式为    ,E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    (填离子符号)。

(2)列举D物质的一条用途    。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



16.(6分)国家对化肥的销售有明确的质量标准。为检测铵态氮肥质量的优劣,可采用铵盐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法。某同学称取15g硫酸铵样品(杂质不含氮元素),与足量的NaOH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生如下反应:(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3.4gNH3。

(1)(NH4)2S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精确到0.1%)。

(2)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合格硫酸铵化肥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需达到94.3%~99%,通过计算判断上述样品是否合格?



2022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宿迁是美酒之都,下列酿酒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浸泡 B.酒曲发酵 C.蒸馏提纯 D.装瓶密封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粮食浸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酒曲发酵,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蒸馏提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装瓶密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水银 B.黄铜 C.海水 D.石油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解答】解: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B、黄铜是由铜和锌等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合题意;

C、海水中含有水和各种盐类物质等,属于混合物,不合题意;

D、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3.(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2分)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2个氢原子:H2

B.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2

C.氧化铝的化学式:AlO

D.最简单有机物的分子式:CH4

【分析】A、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B、根据单质化合价为零进行分析;

C、根据化合物的正确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最简单有机物是甲烷进行分析。

【解答】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表示为2H,故A错误;

B、单质化合价为零,所以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表示为:2,故B错误;

C、在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Al2O3,故C错误;

D、最简单有机物是甲烷,分子式为:CH4,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5.(2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加入水中,振荡后能形成溶液

B.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C.硬水煮沸后可转化成软水

D.电解水实验证明水由H2、O2组成

【分析】A、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来分析;

B、根据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来分析;

C、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水的组成来分析。

【解答】解:A、植物油难溶于水,植物油加入水中,振荡后,不能形成溶液,说法错误;

B、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说法错误;

C、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加热煮沸时会转化为沉淀,因此硬水煮沸后可转化成软水,说法正确;

D、电解水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相关知识,掌握物质的溶解性、造成水污染的原因、硬水软化的方法以及水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6.(2分)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N2化学性质稳定,能作保护气

B.Mg(OH)2能与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可作食品干燥剂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用于金属除锈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N2化学性质稳定,能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Mg(OH)2能与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生石灰具有吸水性,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作食品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与可用于金属除锈无关,浓盐酸用于金属除锈,利用的是浓盐酸能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的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2分)如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方格”和其粒子结构示意图信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a+b+8

B.“?”处元素符号为Cl

C.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D.该粒子化学性质稳定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处是氯元素的元素符号,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17,n=17;n<a+b+8,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处是氯元素的元素符号,“?”处元素符号为Cl,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分)证据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CO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会爆炸

B.酸雨的pH值小于7,pH值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

D.某物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分析】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CO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会爆炸,故选项推理正确。

B、酸雨的pH值小于7,但pH值小于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推理正确。

D、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9.(2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比较铜和银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B 除去KCl溶液中的MgCl2 滴加适量NaOH溶液 C 鉴别羊毛衣物和纯棉布料 取样,灼烧闻气味判断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用木炭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B、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解答】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和银都排在氢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现象相同,不能比较铜和银金属活动性顺序,故A错误。

B、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除去了杂质,引入新杂质,故B错误。

C、羊毛含有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味,棉花灼烧有烧纸的味道,故取样,灼烧闻气味可鉴别羊毛衣物和纯棉布料,故C正确。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瓶内压强基本不变,水不能进入集气瓶,故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2分)“侯氏制碱法”创立了更为先进的“制碱”工艺,主要反应是:NaCl+NH4HCO3═NaHCO3↓十NH4Cl。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NH4Cl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H4Cl

C.20℃时,NaH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NH4Cl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20℃时,将9.6gNaHCO3加入到90.4g水中,可得到100g饱和溶液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0℃时,NH4Cl的溶解度小于NaCl的溶解度,故A错误;

B、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NH4Cl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H4Cl,故B正确;

C、20℃时,氯化铵不饱和溶液的不饱和程度不能确定,所以NaH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NH4Cl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

D、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是9.6g,将9.6gNaHCO3加入到90.4g水中,不能全部溶解,不可得到100g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简答题(共2小题,第11题6分,第12题8分,计14分)

11.(6分)我国抗击“新冠疫情”卓有成效,为全世界做出了贡献。

(1)“新冠”重症患者需要使用呼吸机供氧,氧气来自于空气。利用液态空气中各成分的  沸点 不同,将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疫情期间,医用氧气的需求量增大, 不会 (填“会”或“不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大幅度减少。

(2)增强体质,做好防护是“抗疫”的有效方法。

①加强营养。午餐食用米饭、清蒸鱼、青菜、牛奶,其中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是  青菜 。

②勤通风消毒。家庭常用75%的医用酒精(主要成分乙醇C2H6O)消毒,乙醇分子中C、H、O原子的个数比为  2:6:1 ;次氯酸钠(NaClO)也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 ,制取次氯酸钠的反应为:Ca(ClO)2+X═CaCO3↓+2NaClO,X的化学式为  Na2CO3 。

【分析】(1)根据分离液态空气法的原理及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分析;

(2)①根据食物中所含营养素分析;

②根据乙醇化学式、化合价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解:(1)氮气沸点是﹣196℃,氧气沸点是﹣183℃,工业上利用这一性质,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液化,然后蒸发,氮气沸点低,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氧气了。因为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21%,总量巨大,所以疫情期间,医用氧气的需求量增大,不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大幅度减少。

(2)①米饭中富含糖类,清蒸鱼、牛奶中富含蛋白质,青菜中富含维生素,所给定的食物中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是青菜。

②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无数字的是省略了1,由乙醇化学式C2H6O可知,乙醇分子中C、H、O原子的个数比为2:6:1。根据化合价原则,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是+1价,氧是﹣2价,设氯的化合价为x,由化合价原则可得:1+x﹣2=0,解得x=+1,所以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在Ca(ClO)2+X═CaCO3↓+2NaClO这个反应中,生成物中钙、碳、氧、钠、氯的原子个数为1、1、5、2、2,而反应物中钙、氯、氧的原子个数为1、2、2,所以X中含2个Na原子、1个C原子、3个O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Na2CO3。

故答案为:

(1)沸点;不会;

(2)①青菜;②2:6:1;+1;Na2CO3。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解答时要根据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8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一届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北京冬奥会惊艳世界!

(1)冬奥会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氢气燃料实现零排放的原因是  2H2+O22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隔离可燃物 ;火炬的外壳采用了碳纤维和高性能树脂结合在一起做成的质量轻、强度大的复合材料,下列材料中也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b 。

a.聚乙烯塑料

b.玻璃钢

c.玻璃

(2)冬奥会速滑场馆“冰丝带”采用的是CO2跨临界直冷制冰。

①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得到干冰,从构成物质微粒角度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分子的  间隔 (填“种类”或“间隔”)。

②捕集、利用和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如图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的部分转化关系图。



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NaOH 。

【分析】(1)根据氢气燃烧产物、灭火原理、复合材料概念分析;

(2)①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

②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以及图中信息分析。

【解答】解:(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生成水,没有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灭火的原理有: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采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复合材料包括基体和增强材料两部分,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起来,制成比原来单一材料性能优越得多的材料;聚乙烯塑料属于合成材料,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

(2)①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而液体、固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所以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得到干冰,从构成物质微粒角度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分子的间隔。

②由图可知,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OH。

故答案为:

(1)2H2+O22H2O;隔离可燃物;b;

(2)①间隔;②2NaOH+CO2=Na2CO3+H2O;NaOH。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一定难度,解答时要根据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第13题6分,第14题8分,计14分)

13.(6分)如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装置的示意图,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分液漏斗 。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B (填序号)。

(3)收集装置中, E (填序号)装置收集到的氧气最纯净。

(4)若用F装置干燥氧气,气体应从导管  a (填“a”或“b”)端通入。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该反应是固液常温型反应选择发生装置;

(3)根据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较纯净分析;

(4)根据干燥气体的要求分析。

【解答】解:(1)由图可知,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2)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因为该反应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所以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

(3)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较纯净,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较干燥,所以选用E装置收集到的氧气最纯净。

(4)用F装置干燥氧气时,要保证氧气和浓硫酸充分接触,所以气体应从导管 a端通入。

故答案为:

(1)分液漏斗;

(2)2H2O22H2O+O2↑;B;

(3)E;

(4)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①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②CuS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

(1)写出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SO4+BaCl2=BaSO4↓+CuCl2 。

(2)实验结束后,将两个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到同一干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滤液呈无色。则滤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  Cu2+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仍为紫色,则滤液呈  中 性(填“酸”、“碱”、“中”)。

(3)该小组的同学对滤液中溶质成分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只有NaCl;

小亮认为:可能有NaCl、BaCl2;

小明认为:可能有NaCl、BaCl2、Na2SO4

【交流讨论】从物质共存的角度分析,你认为  小明 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你的猜想是  NaCl、Na2SO4 。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谁的猜想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  Na2CO3或Na2SO4 (合理即可); 溶液 无明显现象 小亮猜想不正确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你的猜想成立 【分析】(1)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

(2)氯化铜溶液是蓝色的;紫色石蕊试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

(3)[交流讨论]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设计实验]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

【解答】解:(1)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4↓+CuCl2;

(2)实验①反应后有硫酸钡、氯化铜,可能有硫酸铜或氯化钡;实验②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可能有硫酸铜或氢氧化钠;实验结束后,将两个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到同一干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滤液呈无色。说明实验②中氢氧化钠有剩余,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铜溶液显蓝色,是氯化铜中铜离子显蓝色,说明氯化铜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Cu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仍为紫色,则滤液呈中性,紫色石蕊试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

(3)【交流讨论】小明的猜想一定不正确,因为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与硫酸钠不能共存;你的猜想是NaCl、Na2SO4;

【设计实验】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证明氯化钡可用可溶性碳酸盐或硫酸盐,故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Na2CO3或Na2SO4 (合理即可)溶液,无明显现象,小亮猜想不正确;

根据实验结论:你的猜想成立,即有硫酸钠,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为:(1)CuSO4+BaCl2=BaSO4↓+CuCl2;

(2)Cu2+;中;

(3)[交流讨论]小明;NaCl、Na2SO4;

[设计实验]Na2CO3或Na2SO4 (合理即可);有白色沉淀生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推理、计算题(共2小题,第15题6分,第16题6分,计12分)

15.(6分)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是一种黑色的氧化物,B、C、D均为单质,B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是密度最小的气体,F的水溶液在农业上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

(1)A物质的化学式为  Fe3O4 ,E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  H+ (填离子符号)。

(2)列举D物质的一条用途  作导线(合理即可) 。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置换反应 。



【分析】根据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黑色的氧化物,B、C、D均为单质,B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B是铁,C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C是氢气,F的水溶液在农业上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所以F是硫酸铜,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A是四氧化三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D是铜,铁和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E是硫酸或盐酸,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解答】解:(1)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黑色的氧化物,B、C、D均为单质,B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B是铁,C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C是氢气,F的水溶液在农业上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所以F是硫酸铜,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A是四氧化三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D是铜,铁和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E是硫酸或盐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物质的化学式为Fe3O4,E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H+;

(2)D物质的一条用途是:作导线(合理即可);

(3)反应③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Fe3O4,H+;

(2)作导线(合理即可);

(3)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6.(6分)国家对化肥的销售有明确的质量标准。为检测铵态氮肥质量的优劣,可采用铵盐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法。某同学称取15g硫酸铵样品(杂质不含氮元素),与足量的NaOH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生如下反应:(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3.4gNH3。

(1)(NH4)2S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1.2% (精确到0.1%)。

(2)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合格硫酸铵化肥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需达到94.3%~99%,通过计算判断上述样品是否合格?

【分析】解:(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

(2)根据氨气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求硫酸铵的质量;

(3)根据硫酸铵质量求出硫酸铵的质量分数,结合题干信息分析。

【解答】解:(1)(NH4)2S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1.2%;

(2)解:设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为x

(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

132 34

x 3.4g



x=13.2g

(3)硫酸铵的质量分数=100%=88%

因为88%<94.3%,所以该产品不合

答:硫酸铵质量为13.2g,硫酸铵的质量分数为88%<94.39%,所以该产品不合格。

故答案为:

(1)21.2%;

(2)13.2g;

(3)不合格。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8/1 8:20:28;用户:平凉市第七中学;邮箱:plsdqzx@xyh.com;学号:44351847





























献花(0)
+1
(本文系紫佑妍岚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