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在消失的中国猪油,老辈人天天吃的猪油,为什么现在很难见到了

 小吴上农村 2023-05-05 发布于广西

天老爷,快下雨 我给你娃娃吃白米 白米饭,和猪油 和到你娃娃肚皮头 ——这是我们小时候的儿歌。

老辈人天天吃的猪油,说起猪油无疑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流行物。还有在那个年代家家户户用来装猪油的搪瓷缸,也是一代人的记忆!小时候最爱偷吃妈妈熬的猪油渣儿了, 最幸福时刻莫过于妈妈刚熬出锅的猪油渣儿,个个金黄酥脆,放在口中那叫一个香啊,甭提有多美味了!炒青菜,那叫一个香啊, 给我山珍海味我都不换!

小时候我爷爷下大酱,烀了一大锅黄豆,然后热气腾腾的给我盛了一碗,舀了一勺猪油,瞬间化在豆子里,又撒点葱花,盐,天呢,好吃的不得了。小时候穷,一年四季吃不到什么肉,过年好不容易熬点猪油,要用来炒菜,有时候实在太想吃肉了,就挖点猪油,跟饭拌和着吃,特别香,猪油底下那个黄黑之间沉渣,有点盐,特好吃。

70~ 80年代是各地自培的土猪,黑猪。90年代后是从美国引种的白猪,3个月出栏。不是口味变了,是猪种变了。我家还是买的黑土猪炼油,仍然很香,家里都是猪油炒菜,也没有一个胖的。猪油炼成的油渣作为包子馅太好吃了;葱油饼用猪油味道美滴滴;炸油饼、麻叶面里加猪油,酥香;用猪油做大烩菜、猪油炒鸡蛋,试试就知道了。

猪油被时代抛弃全因一句话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安塞尔·基斯,在当时提出了观点:“脂肪假说”:如果人类食用过多的饱和脂肪会提高胆固醇,从而导致心脏病发生。于是这样的管段传到了国内,在国内普遍食用的猪油也就成了“背锅”的对象。猪油消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90年代初很多专家为资本站台!声称:吃猪油易得癌症,会使血管加厚血液变浓。传统的菜籽油不卫生等等

21世纪,我国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于是普遍民众的看法对于“猪油有害论”的说法一直都是持有宁有信其有的想法。

2021年国人食用植物油使用量3千万吨,人均用量已经达到30.1公斤,人均每天消费量约为82.5克。即使在猪油被植物油代替的情况下,但是国人高胆固醇人群依旧居高不下。

在思考吃植物油还是猪油之前:不是猪油本身的问题,是现在物质条件优越,身体不缺油脂类食物,吃多了容易造成脂肪堆积。当然反过来说也就是个量的问题罢了。

猪油到底能不能吃?

后来提出的“脂肪假说”被推翻,被指出曾从制糖公司那获得了大量研究资助。

我国著名的营养学专家李瑞芬教授,80多岁没有一点老年斑,人家秘诀就是吃炒菜的时候用猪油!猪油才是永远的神!它对人的身体最健康,本草纲目有记载可治病,涂抹伤口可防止细菌感染,还可以隔绝烫伤。油品性质也很好,常温下可以放置一年之久且不容易有油哈味,而植物油就不行了!用猪油炸出来的东西比较酥脆,口感可以比肩炸鸡店专用的起酥油。猪油香味独特,即使单纯拌白米饭也特别下饭。猪油污渍也特别好打理,以上种种植物油都不如猪油好!老祖宗留下东西都是好东西。

我们小时候摔跤起了个青包,都是抹点猪油就好了。中医里,猪油是化瘀血的。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居然猪油是心血管疾病引发的主要因素的论调此起彼伏、甚嚣尘上,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不得不说,

猪油,植物油,大家刷锅的时候做个对比就清楚了,植物油不用餐洗净是洗不干净的,猪油用热水很容易洗干净,植物油用热水一样发粘。那个对身体有益,很清楚了吧。

猪油确实是个好东西!能够通肠润肺面色好!那是人间至味,香飘十里,做出来的东西,绝对值得品味!猪油的香气就像是从遥远的过去射出的一支勾魂枪,当我们能放下负担,快乐地享用一块上海的葱油饼,一碗潮汕的朥粕粥,或是一碗自带脆哨的贵州肠旺面……

遥远的儿时记忆中的味道,最记得的是妈妈舀上一勺猪油,再倒上一点酱油在小碗里,拿到蒸饭的木甑子里蒸上,吃饭的时候舀来淋在饭里拌饭,那个是真香啊。猪油炒土豆真香!怀念小时候生活。家里杀猪,炼油。现在的炒菜不好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