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政府 地名溯源 高而办事处

 雄关漫道111 2023-05-05 发布于山东

  位于历城区政府驻地洪家楼南31公里。面积47.44平方公里。4512户,14348人。辖19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办事处驻地南高而。

  明崇祯十三年(1640)属锦云川路。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属正南乡。民国十三年(1924)属仲宫乡。1945年属卧龙区。1948年成立高而乡属第九区。1956年高而乡属仲宫区。1959年撤区划归柳埠公社为高而管理区。1962年划归仲宫区为高而公社。1971年为仲宫公社高而管理区。1973年增设高而公社。1984年改称高而乡属仲宫区。1985年撤区并乡,仍为高而乡。2005年12月,并入仲宫镇,设立高而办事处。

  南高而 位于锦云川上游东岸,黑山寨以北,东为出泉沟,北临孙家崖。686户,2036人。设南高而村民委员会。农历四、九日逢集。1945年,中共鲁中区党委命名南高而为“抗日模范村”。村内有济南市委情报科旧址和古建筑三官庙。三官庙始建于大明正德元年,至光绪道光年间重修,主持道人刘理先。于民国24年(1935年)重修,主持道长张宗泉。庙内中居三官(天官、地官、水官),两边神各5座。隔扇外,东西各一神站班。东山墙有著名画家陈富昌画的春夏秋冬四幅山水画,且有对联一幅:上联题“风云雨露万物得其所润”,下联题“春夏秋冬四时原是常新”。西山墙有春夏秋冬四季花,也有对联一幅“冬至犹新聘回春景,人老岂何再做少年。”修山墙后换联“局势改良维新世界,国际永固仍旧江山”。

  三官庙四周有小庙四座。

  东有关帝庙,关帝庙中有对联一幅“兄玄德弟义德德兄德弟,师卧龙弟子龙龙师龙友”。中关公像,两边是周苍和关平像。还有对联一幅“赤面赤心福日月,青龙青石震乾坤。”

  南有观音庙(南海观音)。

  西有龙王庙。

  北有土地庙,内有对联一幅“品居五行末,未到三才中。”

  现四小庙已不复存在。

  村南侧有双盆泉,俗称南泉。崇祯、乾隆《历城县志》和道光《济南府志》均载。因为两池并列,状似盆,泉水泠泠自盆出而得名。

  明天顺元年(1457),高氏兄弟最早迁此,分别建村在八达岭南、北两地,因此处位南,得名为南高家庄。俗称阁老庄、南高二庄、南高尔庄。县志记载:明崇祯《历城县志》“锦云川路:高儿庄”,清乾隆《历城县志》“正南乡仙台七:南高二庄”,民国《续修历城县志》“终宫乡仙台七:南高二庄”。后沿称南高而。

  村西北有锦云川乐园(后在孙家崖村有介绍)。

  汤家庄 位于南高而以北4.5公里,锦云川西岸,东北依普山,南临韩家沟。300户,901人。设汤家庄村民委员会。村西方山寨、九女寨等,方山寨前有白云寺,相传早于千佛山兴国禅寺,文革中遭破坏,仅存遗址。1992年,村内挖掘一旱墓,出土了陶豆、陶仓、陶匜、陶虎等文物,现陈列于市区博物馆。

  村内有水池泉,锦云川西畔,汤家石桥南侧。此泉水势旺盛,泉水自一石砌方池的南壁岩缝汩汩翻涌,终年不息。池水清澈甘冽,穿过池壁注入锦云川。

  明洪武十一年(1378),因汤氏在此定居早于韩、纪、解诸姓,以姓氏得名汤家庄。县志记载:明崇祯《历城县志》“锦云川路:汤家庄”,清康熙《历城县志》“锦云川路:汤家庄”,民国《续修历城县志》“终宫乡仙台七:汤家庄”。

  村内有农家乐“杏花村”、金水湾等

  韩家沟 位于南高而以北4.25公里,锦云川西岸,南临西沟,北为汤家庄。74户,300人。属汤家庄村民委员会。

  相传,元至正十七年(1357),韩氏由济南以西刘家庄迁此定居,因建村于山沟,故以姓氏得名韩家沟。

  西沟 位于南高而以北4公里,锦云川西岸,东临东沟,北为韩家沟。201户,673人。设西沟村民委员会。村内曾出土象牙化石,现陈列于省博物馆。村西有魏花寨,《泰山道里记》称:宋指挥魏花之故居也“。规划有泉子峪风景区,有泉天帘泉。

  明代,原名魏家沟。俗称西魏家沟。县志记载:明崇祯《历城县志》“锦云川路:魏家沟”,清康熙《历城县志》“锦云川路:魏家沟”,民国《续修历城县志》“终宫乡仙台七:魏家沟”。后又有魏氏兄弟迁此,分别定居于锦云川两岸,因此处位西(后魏姓户绝),故沿称西沟。

  村东有农家乐“山里人家”、“漪韵亭”等

  东沟 位于南高而以北4公里,锦云川东岸,南为倪家庄,西临西沟。190户,629人。设东沟村民委员会。村东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房洞、子房庙和古泉双虎泉。

  子房洞在铜壁山山腰上,面南,洞门由青石券成,显得规整,额嵌“汉留侯子房隐仙洞”八字,镌刻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906年)正月。洞东西两侧,各有碑碣,分别为明隆庆、崇祯和清康熙年间重修子房洞、创建五帝阁记碑。洞之周围,翠柏葱郁,蔚然深秀。

  进得洞门,空间宽绰,迎面建一石庙,颜额刻“汉留侯祠”,两侧镌楹联:“宝鼎呈祥香结彩,银台报喜烛生花。”庙内原有木龛,内置石像三尊,中为黄石公,左为张良,右为尹宗。张良,字子房,始受书于黄石公,后辅佐刘邦平天下,与萧何、曹参共称汉初三杰。大功告成,封职留侯,视富贵如浮云,弃轩冕从仙人赤松子游,相传曾居于此洞。黄石公,即张良的老师。尹宗,相传为当地尹家店农民,后成张良道友。沿石庙西侧,秉烛向前,逾石阶三级,转向右侧,洞穴忽然增大,宽约7米,高5米余,犹如穹窿,四壁平展。左右壁为小洞,传昔为仙人卧室。洞室内怪石甚多,似锣鼓,似蛤蟆,似蝙蝠。以石撞击,若锣鼓之声,铿锵有韵;若蛙虫之鸣,咕咕嘤嘤。继而向前,洞穴各异,深邃幽远,逐渐潮湿,细听之,像有滴水叮咚、细流淙淙,阴森可怖,不可穷尽。

  子房洞西侧10余米处,有古建筑遗址,张良成仙后,骑神龟仙去。此洞形状与龟样极其逼真,疑为真龟化石剥落后形成的。东侧山坡下立有四块石碑,最西侧碑是大明崇祯九年(1637年)村民集资重修子房洞立的《子房洞创建阁帝像记》,其次是大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孟春吉日立的《万古流芳》碑。再次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岁次庚良菊月季秋立的《广聚仙真重建子房洞》碑记,另有年代更久远的残碑一通,碑文不详。几通石碑记载了“子房洞”千年沧桑的历史。据碑文载,明崇祯九年曾在这里修建楼阁,叫“子房五帝阁”。清朝时多次重修,现仅存残垣断壁。

  子房洞外山下,约400米处,有“子房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尚存正殿三楹,西房一间。殿之东侧,有碑两通,清嘉庆、光绪年间立,皆为修庙记碑。其一载:“子房洞者,不知创自何年,经前明嘉靖、隆庆、崇贞以后,国朝康熙、乾隆、嘉庆等年相继重修”。庙院颇大,内外生有柏、杏、柿、核桃诸树。

  庙东,翻山入另一峪,峪中黄石公、张良、尹宗墓,三角鼎立,青石砌成,其排序,与子房洞内石像同。西有石碑及八仙庙、子房庵遗址。址西,“熨斗”、“风斗”二泉清冽甘美。泉侧,古柏舒秀。泉南有脱壳河,河上架仙人桥,桥旁设石棋盘,传为黄石公、张子房博弈处。墓前东侧,碧水一湾,澄澈如镜,水岸、谷底、山坡,遍地果香,花开似锦,野趣甚浓。

  子房庙南山涧中,植古黄楝树一株,有千年高龄,树干茁壮,虬盘鳞结,冠幅博大,枝叶繁茂,9棱13杈,为山东地区同树种最大者,称“齐鲁第一黄楝”。

  树侧有泉,称“双虎泉”。泉池为椭圆形,池口被条石分隔为两个半圆形池孔,水四季不竭。树东北5米处,又有一泉,井形,常年不涸。两泉皆庇荫于黄楝古树下,泉水经黄楝树根浸润,饮之可祛病。泉北铜壁山葱茏峻拔,洞前石碑对双虎泉作了记载。

  村名来历及沿革与西沟相同。此处位东,沿称东沟。建有子房洞文化旅游生态园。

  倪家庄 位于南高而以北3.5公里,锦云川东岸,南临邢家庄,北为东沟。44户,140人,属东沟村民委员会。

  明代,因倪氏早居建村,以姓氏得名倪家庄。县志记载:明崇祯《历城县志》“锦云川路:易家庄”,清乾隆《历城县志》“正南乡仙台七:乙家庄”,民国《续修历城县志》“终宫乡仙台七:倪家庄”。清康熙十三年(1674),又有倪氏迁入。仍沿称倪家庄。

  邢家庄 位于南高而以北3.25公里,锦云川西岸,南为北高而,北临倪家庄。218户,684人。设邢家村民委员会。村内有明槐2株,村东有古侧柏2株。

  据《邢氏家谱》记载:祖籍系河北省任丘县人氏,于明万历元年(1573),先迁至山东临沂邢家洼,后又迁居于此,以姓氏得名邢家庄。县志记载:清乾隆《历城县志》“正南乡仙台七:邢家庄”,民国《续修历城县志》“终宫乡仙台七:邢家庄”。

  北高而 位于南高而以北2.25公里,锦云川西岸,南为孙家崖,北临邢家庄。416户,1382人。设北高而村民委员会。村内有明代古建筑关帝庙,建于明朝万历十二年。现存大殿两间,偏殿一间。大殿前廊柱为木制结构,台阶和大殿的墙壁多为用大料石所建,殿内关帝像已无,偏殿原来存放着碑刻,现存一通。大殿西墙砌垒着碑刻一通,记述了当时关帝庙的建设情况。碑旁有石臼一个。殿东原存有石狮一对,但另一个新中国成立前已不知所踪。殿前大槐树为明槐,枯木虬枝,树干高约9米,直径一点五米以上,高大挺拔,甚为壮观。锦云川河南有观音堂 建于明代,历代都有修缮。观音堂旁有圣水泉,传为神赐,故名。泉旁立清咸丰三年《重修圣水泉池碑记》和“圣水泉”石碑。泉池为石砌,东西长4米,南北宽2米,1996年被棚盖。泉水向北伏流五六米,入校院北侧临河岸修建的水池,清冽甘美,为村民饮用水。池水常年不断,水中小鱼戏游。水盛时溢出池外,注入锦云川。在村北约300米,锦云川西岸,杨家寨山东侧山根处有杨家井。原为天然石坑,后杨姓砌为井形,遂称杨家井。常年有水,乡民汲此为炊。水盛时漫溢井外,沿水渠东流,注入锦云川。

  村名来历及沿革与南高而同。此处位北,沿称北高而。

  北高村西有杨家寨,古称杨广寨。因传说北宋杨家将曾在此屯兵扎寨而得名,与东北方向的穆柯寨遥遥相对。杨家寨山势陡峭,海拔较高,南接百花泉,北至泉子峪,是历城和长清的分水岭,山的四周树木葱茏,景色秀丽。山顶面积广阔, 古代陶瓷碎片很多,有仙人桥、梳妆台、鹰愁崖、石瓮、跑马岭、云洞、旗杆窝子、马蹄印等景观。

  村西有农家乐“贵和酒家”等

  孙家崖 位于南高而以北1.25公里,锦云川西岸,东依八达岭水库和锦云川游乐园,北临北高而。265户,936人。设孙家崖村民委员会。村西有古名泉白花泉、明建 百花寺和清代古建筑老君圣堂。 白花泉 在泉子岭顶部。因泉涌时水花飞溅似白花朵朵而得名。又因与毗邻的长清县境内山顶的另一山泉相对,又名“对花泉”。乾隆《历城县志·山水考三》称为“百花泉”。泉池呈方形,乱石砌岸,水自石缝涌出后,穿过池壁,沿渠流入果树丛中的蓄水池。

  在百花泉下有百花寺,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现仅存遗址,有柱础等散落在地,部分石碑砌垒在了护林房的墙壁上。

  在孙家崖村东南,八大岭水库东岸有扫帚泉 。汛期开泉,自岩缝喷涌,状如扫帚,故名。无明显泉池。村北石崖下有咋呼泉和双泉,清聂鈫的《泰山道里记》有记载。

  明代,因孙氏早居于此,建村在山脚之下,石崖之上而得名孙家崖。清康熙十一年(1672),又有孙氏从泰安藕池迁此。县志记载:明崇祯《历城县志》“锦云川路:孙家崖”,清乾隆《历城县志》“正南乡仙台七:孙家崖”,民国《续修历城县志》“终宫乡仙台七:孙家崖”。

  现村内建有锦云川乐园。锦云川乐园总占地7000余亩,东景区以动态项目为主,主要有滑翔、溜索、蹦极、攀岩、彩弹搏击等20余个项目,是济南市市最大的极限娱乐项目的集散地,是旅游者感受精彩,挑战自我,挑战极限享受精彩的乐园。西景区自然环境优越,景区地形为山峦丘陵构成,群山环绕,溪水潺潺,林木葱郁。结合独局匠心的人造景观,空谷回音、云海仙山,闲适安逸。是济南市郊集休闲、旅游、度假、娱乐于一体的大型项目中心。

  村里有农家乐“鑫帝度假山庄”、“红星酒店”等,南有准三星酒店碧波美食苑。

  出泉沟 位于南高而东南2公里,锦云川上游东岸,南为核桃园,西依黑山寨和东邱,东依纪儿寨。588户,1913人。设出泉沟村民委员会。1939年,中共济南市委在此建立地下联络站。村南有南庙,村北有北庙。北庙仅存遗址,南庙 又称“奶奶庙”,是供奉碧霞元君的地方,明朝所建,原来为前后两栋,有山门、大殿、配殿等,规模较大。庙前原来有戏台,庙会时,方圆左近,上千人云集于此,十分热闹。后仅存后面大殿,梁上壁画犹存,但许多碑刻四清时遭破坏。20世纪90年代重修,塑碧霞元君像。村西北有香炉泉,在出泉水库坝北200余米处。传因原泉池状如香炉而得名。夜深人静,泉水涌流之声在山间回荡,故又名“响泉”。水自黑山寨东山根岩缝流出,积于不规则自然水坑,然后顺山崖缓缓细流,汇入锦云川。泉水终年不断,出露处岩石青苔吐翠。水质极佳,煮沸无垢,相传饮之可祛病,故远近乡民常至此汲水为饮。

  明代,原名出山沟。因此处多山,出门就见山而得名。清天顺元年(1457),又有张、关、孙诸氏迁此。后因这里有旺盛甘甜的清水泉,而沿称出泉沟。县志记载:明崇祯《历城县志》“锦云川路:出山沟”,清乾隆《历城县志》“正南乡仙台七:出泉沟”,民国《续修历城县志》“终宫乡仙台七:出泉沟”。

  有农家乐“顺心山庄”等

  西邱 位于南高而西南3公里,锦云川上游,东临南邱村,南为南高庄。106户,319人。设西邱村民委员会。村南有“南泉”。

  明代原名李家庄,因李氏早居建村,以姓氏得名。不知何因,后来改名丘家庄(沿写成邱),俗称西山四邱。清雍正八年(1730),又有住户迁入。县志记载:明崇祯《历城县志》“锦云川路:丘家庄”,清乾隆《历城县志》“正南乡仙台七:邱家庄”,民国《续修历城县志》“终宫乡仙台七:邱家庄”。后来为区分同名村,加方位沿称西邱。

  南邱 位于南高而以南2.75公里,锦云川上游,西临西邱,东为东邱。121户,383人。设南邱村民委员会。

  相传,明万历四十年(1612),即建成村落,曾称南庄,俗称四邱,此处位南,沿称南邱。

  村内有农家乐“路花园”。

  北邱 位于南高而以南2.25公里,锦云川上游东岸,南临南邱和东邱。234户,818人。设北邱村民委员会。村内有明槐1株。

  清康熙十一年(1672),原名秋家庄,因此处多种楸树而得名,曾名邱家庄,俗称四邱,此处位北,沿称北邱。

  东邱 位于南高而以南2.5公里,锦云川上游东岸,南临南邱,北为北邱,东依黑山寨。87户,307人。设东邱村民委员会。村东泉子峪中有玉华泉。黑山寨因传说黑虎熊在此占山为王而得名。

  黑山寨 位于高而的中心位置,山势险要,树木葱郁,山周围泉水众多,景色优美。山上有观音洞、朝阳洞、二郎洞三处自然洞穴,黑山寨山形走向分别向南、东北和西北延伸,而三洞正好都位于山延伸的夹角处,高度相当。朝北的观音洞洞口成规则的三角形,洞深5米有余,和山顶有崎岖小路相通,洞下为深渊。朝动东的为朝阳洞,又称“鹁鸽洞”,洞深20余米,洞内上方的峭壁上到处是脑袋大小的小洞穴,住着野鹁鸽,多时达到300多只,主食柏籽等,群鸽飞舞时,十分壮观。二郎洞朝西南方向,洞深30多米,入洞崎岖难行,洞内有滴水泉。传说杨二郎担山走到这里,结果担子尖把西山挑穿了,没能担走,结果黑山寨出现了二郎洞,而西面山上出现了一线天。黑山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山顶则比较平坦,伫立其上,可俯视高而全景,眺望泰岱风云,鸟瞰灵岩仙山。古代的陶瓷碎片散布满地,有旗杆窝子、石臼、明万历年间石刻和吊桥等人文景观,其中石臼开凿在一个平坦的石台上,石臼内面光滑,说明当年用其砸过很多粮食。黑山寨的西面山下有练马场,至今养马的古代马圈还有残存。

   明万历四十年(1612),原称邱家庄,曾名东上崖,因地处山丘,出门就上崖而得名,俗称四邱,此处位东,沿称东邱。

  高家庄 位于南高而以南4公里,东为核桃园,北临南邱。57户,199人。设高家庄村民委员会。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高氏最早迁此建村,以姓氏得名高家庄,

  核桃园 位于南高而以南3.5公里,锦云川上游西岸,西临高家庄,北为出泉沟。386户,1253人。设核桃园村民委员会。村西南原有月牙寺,为灵岩寺的分寺。

  明成化十七年(1481),亓希顺由莱芜迁此建村。到万历年间,重修的“月芽寺”被山洪冲毁,以形容水势猛似大海波涛之意,故取村名为海涛园。后因该村盛产核桃,远近闻名,又沿称核桃园。县志记载:清乾隆《历城县志》“正南乡仙台七:核桃园”,民国《续修历城县志》“终宫乡仙台七:核桃园”。已规划建设和桃源度假村。

  小核桃园 位于南高而以南4.25公里,锦云川上游东岸,东为石灰沟,南临大西沟。23户,92人。属核桃园村民委员会。

  明代,原名谭家庄。因济南一位谭员外曾在此建有庄园而得名。明崇祯《历城县志》有“锦云川路:谭家庄”的记载。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又有住户迁入。后引其村临近核桃园,而改称小核桃园。

  石灰沟 位于南高而以南5.25公里,南为陈家庄,西临小核桃园。94户,304人。设石灰沟村民委员会。

  清嘉庆十一年(1806),陈氏由长清县吴家庄迁此建村。因地处山峪沟,石质多呈白色,故沿称石灰沟。

  陈家庄 位于南高而东南6.5公里,东南为菜峪沟,西南临花坦。68户,194人。设陈家庄村民委员会。

  清道光十九年(1839),陈氏夫妇逃荒到此,为避风寒暂住进一个山洞。傍晚洞口来了一只狼,原来此洞是狼的洞穴。夫妻二人奋起用扁担将狼赶走,从此成为全家的住处。村名俗称狼窝。后人嫌“狼窝”不雅,住户又皆姓陈,以姓氏改称陈家庄。

  村北有农家乐“力泰山庄”、“云海酒店”等。

  花坦 位于南高而东南6.75公里,东为菜峪沟,东北临陈家庄。100户,286人,设花坦村民委员会。建有汕林观光农业开发中心。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已有“花滩庄”之名,俗称花园庄。民国《续修历城县志》“终宫乡仙台:花滩”。民国二十四年(1935),村内重修三官庙碑文中也有花滩庄的记载。后因地处深山老峪,树木繁茂,花草宜人,以赞美佳景之意,故沿称花坦。

  大西沟 位于南高而以南6.25公里,东为陈家庄,东南临花坦,南、西两面皆临长清区境。17户,51人。属花坦村民委员会。

  清宣统三年(1911),王老五最早迁此开荒种地,遂之住户增多,因建村在一山峪沟西面,而沿称大西沟。

  菜峪沟 位于南高而东南7.5公里,东依药乡国家森林公园,南临十八盘,西北为陈家庄,37户,105人。设菜峪沟村民委员会。

  村东青阳台,古称秋迁台,是齐长城遗址,乾隆《历城县志》称:“长城岭东北而北分者,莫高于秋迁台”。清聂鈫的《泰山道里记》记载:“长城岭北为秋迁台,山高阴寒,多积冰,曰冰台,经夏始解。”所以有人也称“青凉台”。1999年山东大学的有关专家调研,以青阳台为中心,共发现7处遗址,总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初步确定和当时泰山封禅有关,暂定为秦汉时期的大型祭祀建筑遗址。青阳台山脚的山路至今叫御道,西侧为玉皇岭,北面为瓦子岭,遍山皆瓦砾,《泰山志》称其为“秦皇行在”也。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已有“菜榆沟”之名。民国二十四年(1935),重修三官庙碑文中也记载为“菜榆沟”。后因村民习惯在山沟里种菜,而沿称菜峪沟。

  十八盘 位于南高而东7.75公里,北为菜峪沟,东临泰安市岱岳区,南、西两面皆临长清区境。为历城区境内最南之村。29户,105人。设十八盘村民委员会。村东山脊为齐长城遗址,因历史已久,大都依山乱石垒筑,迂回曲折,早已残缺不全。。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张氏已迁居于此。因建村在山顶,从山下到山顶盘旋而上,道路崎岖不平,足有十八道湾之多。故沿称十八盘。建有十八盘度假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