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州古塔之潜口巽峰塔

 蕙彤 2023-05-05 发布于安徽

今天我们学社继续聊徽州的古塔文化,潜口的“巽峰塔”,百度资料上是大名:下尖塔,位于徽州(今黄山市)岩寺镇潜口村南。还有网络上错误流传的“翼峰塔”说法,连正规出版的书籍和专家文章都是以讹传讹,遗毒流传甚广。带着疑问与好奇,笔者查阅了《徽州区志》

巽峰塔 在潜口村南水口,亦称下詹塔、文峰塔,建成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塔身全砖结构,外形七层八面,层层收缩,成为锥形,俗称“潜口锥”。

塔身高约37米,底径约11米,东、西、北三面开门。塔内空四层,夹壁有阶梯可达顶层。底层内径4.4米,高7.6米,东、西、北3面开门,南面壁间设有神龛。北门内壁上方嵌红石楣匾,上刻楷书“巽峰”二字,上款“嘉靖二十三年甲辰岁”,下款“潜川竹溪汪道植敬立”;西门夹壁中设有登塔石阶直上二层。二层东西壁上有8个画像,北壁高处嵌红石匾,南面设神主供座,供座后夹壁中有石阶上三层。三层北壁有供座,下承龟石,周壁有画像,南向壁间嵌高2米,宽0.5米的碑石,刻字“大明嘉靖二十三年甲辰十月初三日,潜川竹溪翁汪道植立”。西门夹壁中有石阶上四层。四层即外观最高的第七层,内底径3.3米,高4.1米,八方均有门,门外为窗,门上方有画像。

塔尖为葫芦状,铁质。造塔之砖侧长面上模压有阴文“竹溪建立塔”、“大明嘉靖甲辰年造”以及阳文“竹溪”等字样。今塔身保存基本完好,挑檐破损,内壁多处被凿毁,神龛破坏,外檐及塔顶草木滋生。


查阅了地方志,似乎得到了答案,可是又出来新问题,现在百度百科叫的“下尖塔”原来还有别称“下詹塔”,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了解徽州的人都知道,徽州婺源是铁路专家詹天佑的故乡,现在的婺源高铁站广场上就伫立着詹天佑的铜像,婺源也是徽州詹姓聚集最多的地方。在徽州历史上,詹姓为最早由北方迁入的姓氏之一。晋朝永嘉年间,距今约1600多年。时刘渊称帝,石勒陷洛阳,晋怀帝被虏,造成了“永嘉之乱”的空前浩劫。五胡乱华的长期兵荒马乱从此开始,而中原地区汉裔子孙的南迁,也自此开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民族大迁徙。随着战火的蔓延,中原的姓氏逐渐出现于长江以南的各地,连最南方的福建,也迁入了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大姓。而徽州自古以来为北人南迁的著名中转地之一,詹氏家族最早最齐全的族谱、家谱都在徽州得到完整的保留,例如詹氏家族最全的族谱当属《新安詹氏统宗谱》,记载有历代修谱名目,自唐朝长庆元年~至明朝万历乙酉年(公元821~1584年)的七百六十二年间,《新安詹氏统宗谱》一共编修了二十五次,每三十年重修一次。

安徽徽州新安詹氏家谱四卷,(明)詹仁、詹坤正等编辑,明成化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安徽徽州新安詹氏统宗世谱十四卷,(明)詹虞凤纂修,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徽州新安星源龙川詹氏统宗世谱二卷,著者待考,明嘉靖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詹氏统宗世谱六卷,(明)詹朝聘纂修,明嘉靖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三~六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

  安徽徽州詹氏统宗世谱二卷,(明)詹文中纂修,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婺源庆源詹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清)詹大卫等纂修,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淳叙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今仅存第一~十卷、第十二~二十四、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婺源詹氏支派世系家谱,(清)詹天佑编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木刻活字印本。詹天佑裔孙詹同济于2004年捐赠给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婺源庆源詹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詹福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后经请教徽州区档案局的专家吴晓春同志得知,晋元兴间,詹敬仕歙州刺史,巡视黄山,见潜川地脉钟秀,遂家村南之十亩坵;至5世孙黄,隋大业间迁婺源庐源;传5世括,复居潜川(今潜口)旧址,称下詹;乾符六年(879),因避黄巢乱,文坦卜居上市之东,称后詹;至元五年(宋咸淳四年,1268年),德敕封万户良辅,因其居上市,故称上詹龙凤。原来此地原名下詹村,上詹在潜口中学附近,潜口村现在还有詹姓,紫霞饭店就是老詹家开的,老詹牛肉很出名。西溪南村附近还有一个詹村,现改成占村(按:乱改地名,错乱历史信息是没文化的表现)。事情到这里基本就全部弄清了,下詹村的塔叫“下詹塔”,下尖塔是音讹,误传至今,至于“下街塔”的说法更是下詹塔的方言音讹。

“下詹塔”还有一个别称“文峰塔”,文峰塔的由来我们上一期的文章已经详细叙述过了,感兴趣的可以查看本公众号历史消息。此塔正式名称为“巽峰塔”,巽峰二字刻在塔身之上,因年代久远模糊不清加上高度的原因,许多人误认为“翼峰”,这也是传统国学断代造成的恶果。塔址就地处潜口村东南方,恰好在巽位,所以此塔也是发科举的文峰塔。

《相宅经纂》卷二《文笔高塔方位》云:“凡都、省、府、州、县、乡、村,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可于甲、巽、丙、丁四方位上择其吉地,立一文笔尖峰,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或于山上立文笔,或于平地建高塔,皆为文笔峰。” 所以,文峰塔的建造方位常在城市或村镇的东偏北、东南、南偏东、南偏西,亦即甲、巽、丙、丁等四个方向上。而文峰塔建得最多的,还是巽位,即东南方向,诚如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所说:“遂几成为每一县城东南方所必有之点缀矣。”之所以选择巽位,是因为堪舆家认为巽位是最吉利的方向,宜文笔(宜造文笔峰),主文运。《易传》云:“巽为风”,“风既相随,无物不顺”。而且巽位处于东方震位与南方离位之间,即雷与火之间,自然寓含着兴旺之意。例如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的“海阳四塔”里就有巽峰塔、丁峰塔,其实也就是文峰塔,以求县域学子多中科举。

如今潜口巽峰塔下政府新建的水口公园以讹传讹的称为“翼峰公园”,附近还新建有“翼峰亭”,实在是无知无畏无文化的表现,这些所谓“大家”的石刻、墨宝也必将成为历史笑料,我们对于历史研究和地方文化研究一定要有一个严谨的治学态度,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这样才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当地民间还有流传一故事,权当解闷的笑话看看即可,博君一笑耳:很古时候,这塔基下是口井,其深无比。不知哪年,有黄鳝精古井为王,兴妖作怪,弄得五谷不收,万民叫苦。王母娘娘下令,让二郎神下界除妖。黄鳝精知自己没法较量,便就近钻进泥潭沙窝里,任哮天犬怎么吼,任赶山鞭舞得叭叭响,它也不露头。二郎神一怒,便从腰里取出一名叫“下尖叉”宝物,瞄准黄鳝精藏身处狠刺,虽没刺中黄鳝精要害,却让它受了重伤流血不止。黄鳝精困兽犹斗,拖住下尖叉往深井里跑,宁死不让二郎神收回宝物。直斗得山河颤抖,日月无光,托塔李天王闻讯赶来,全力相助 ,抛出一座宝塔,镇住飞山走石,封住深邃井眼,让黄鳝精憋死在里边。二郎神说:“慢点慢点。我的下尖叉还没取出!”李天王错会其意,以为二郎神怕他独占降妖之功,便说:“好说,好说,此妖乃我俩合作打败,就让这塔叫下尖塔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