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欣喜相逢,点击上方“关注”了解更多名人故事。 没想到,被称为“演技发明家”的段奕宏,有一天竟然会因为样子被各种嘲讽。 起因是在奢侈品牌古驰在上海举行的一场晚宴上,当晚肖战、鹿晗、张震、舒淇、李宇春等,包括段奕宏都盛装出席。 只是让人意外的是别人收获的是赞美,而段奕宏收到的则是:
甚至还有人说像“火云邪神”。 不得不说,大家的言辞是很犀利啊,仅仅从截图来看,状态确实不优。 但是段奕宏从来也走的不是偶像路线,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演员,也不是明星。 这是他当时状态的动图,看起来很真实啊,有什么问题吗? 况且,他从来也不是靠颜值吃饭哎,50岁的他被嘲才是最大的笑话吧。 有网友说段奕宏:“演啥像啥唯独不会演自己”,这个评价,很到位。 熟悉段奕宏的人应该都看过他不少剧。 从《士兵突击》里的袁朗,《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龙文章到《烈日灼心》里的刑警伊谷春,《暴雪将至》里的余国伟等; 以上这些全是他演的,哪一个不是让人看了拍案叫绝? 段奕宏就是靠演技征服大家的,观众喜欢他也不仅仅是因为身材和颜值, 而是他通过角色传达出来的东西,以及他在塑造角色时的用心以及低调敬业的态度。 而且,好像段奕宏属那种一到片场就生龙活虎,参加活动就无所适从,显得无精打采,很木讷的样子。 这大概跟他过往辛酸的成长经历以及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01- 段奕宏,一个从新疆边境走出来的演技发明家,他高超、细腻的演技,经常得到圈内人士和观众的赞赏。 但是他本人从未因此而骄纵过。 倒不是因为他没有过欲望,而是他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艰难,他的淡定、宠辱不惊,是他经历过浮躁、怀疑并消化后的结果。 段奕宏,原名段龙,出生于新疆伊宁的伊犁河边。 段奕宏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分别有一个哥哥和姐姐,父母都是特别善良朴实的人。 尤其是母亲,她好强又坚韧,为了他们姐弟三个,她一生吃苦耐劳,无怨无悔付出,她身上的这种精神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最小的儿子。 段奕宏原名段龙,可见父母对他的期望,望子成龙,但少时的他就是一个贪玩的,不让父母省心的少年。 上学后,段奕宏也不听话,常常让老师生气。 因为上课不听话,父母到学校跟老师道歉已成家常便饭,慢慢的父母对他也没抱有过高的期待了,成绩好不好不要紧,只要他待在学校就行。 可后来他竟开始逃课,父亲气不过抄起藤条就是一顿狠抽。让父母操心不断的段奕宏在他们心里,将来的归宿就是当伐木工了。 所以当他把自己想学表演的梦想告诉他们时,父亲的第一反应还是他只能当伐木工。 段奕宏的表演梦是从高一开始的。 那时他自编、自导、自演了一个小品,叫《知识就是力量》,而他演的角色却是一个向钱看的卖书的小商贩。 这个作品是段奕宏用心了的,不仅拿了学校的二等奖,还被老师推荐去参加了一个业余的伊犁州的小品大赛,并拿了一个创作奖。 连续两次获奖,大大的增强了段奕宏的自信心,加之在参赛过程中他被上戏一个叫陈家林的老师说他有考表演系的潜质,这更加让他肯定自我。 遗憾的是段奕宏没见过这个老师,他只是让团长带话给他,不过从此在段奕宏心里埋下了一颗表演的种子。 所以高二那年,当中戏的一个老师去给伊犁话剧团排演话剧时,段奕宏羞答答的主动去给自己争取了一个机会。 -02- 当时这个老师要看全团演员的业务水平,他要求每个人自备短的小品来汇报,然后由他来定夺谁演什么样的人物。 段奕宏知道后就特别想让他看到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潜力和能力,因为那时他知道中戏有表演系,而且很棒,他希望自己能得到一种肯定。 所以他一直等,等别人都演完了,但是因为他不是这个团的,人家根本就不记得他的存在。 他不想错过这个机会,鼓起勇气走上前:
“你是这个团的吗?”老师问。 那个团长挺好的,他说:“不是,但他是一个特别热衷于表演的一个孩子,他还是高中生。” 或许是碍于面子,那个老师应允了:“好吧,给点时间,看完了点评。” 段奕宏满心欢喜,但是他并不在点评的范围之内,故而他的心里也总是不踏实。 为了知道对方是怎么看自己的,段奕宏四处打听到那位老师住哪个宾馆并上门去请教。 这是段奕宏长这么大,第一次有这样的动力和勇气,他站在宾馆门前好久、好久,才举起手轻轻地敲门。 那位老师打开门并不知道他是谁,但听他说明后,他非常、非常客气的接待了段奕宏,并非常、非常客气的说:
段奕宏看着他,他好像很为难的样子,他似乎在想用什么话可以减少伤这个孩子的自尊心。 但是他的话还是让段奕宏傻掉了。 他一下子就蒙了,坐在那里不知道是该抬腿走,还是要接着谈话,他也不知道自己是该笑还是哭,他只记得自己当时脸部肌肉特别的僵硬。 那位老师是很坚决的给了段奕宏一个答案:
不知道这位老师,后来看到段奕宏在影视艺术上取得的成绩会作何感想,他是否记得当年自己曾这么“抹杀”过一个少年的梦想。 前一年还被一个老师肯定,说自己有潜力,第二年就被人说他身上压根没这种迹象,就是退一万步也考不上。 且两个都是戏剧学院的具有权威性的老师,这两种反差极大的评价让段奕宏很痛苦。 -03- 那天,他被中戏老师否定后,一个人推着自行车走了好久、好久,他恨不得把那个城市绕半圈,因为家里的人都知道他要去见这个老师。 他不知道他回去要怎么面对他们,怎么跟他们说。 该来的始终还是会来,他回家了,看他的状态家人就知道肯定不好。 他硬着头皮说了老师对他的看法,家人了然于心。 父亲说还是准备好好好当伐木工吧,他们家世代都没人干这个,而且在他们眼里像唐国强这样才是演员。 但演员这颗梦想的种子已经在段奕宏心里生根,他不会轻易放弃,他偷偷买了一张车票,捏在自己手里,他跟父母较劲:
喊完他就捏着那张去乌鲁木齐的车票出门了。 那是段奕宏第一次出远门,在此之前他没出过伊利市,从伊利到乌鲁木齐有七百多公里,坐车得二十多个小时,从乌鲁木齐到北京得七八十个小时。 也就是说他差不多要四天三夜才能到北京。 对常人来说,四天三夜是一个很长很难熬的时间,但对段奕宏来说还挺好玩的。 因为此前他没坐过班车,没坐过火车,没见过火车,见着什么都特别新鲜,所以对他而言,时间过得特别快。 但是第一次考学,段奕宏是考的很不理想的,不到20分钟连一试都没过。 不过段奕宏并没有很强烈的挫败感,因为中戏那位老师说他退一万步也考不上,他已做好了考不上的心理准备。 换言之他这次就是来趟趟水,见识一下。 所以第一次考试失利,他到天安门坐了一夜并不是因为没考好去消愁,而是因为他没见过天安门,他可不能就这么回去了,再就是他在想,回去怎么说服家里人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第二次,段奕宏冲进了三试,但最终还是铩羽而归。 二次失利对段奕宏的打击就很大了,不过他还是没放弃,而是潜下心来专注学习和排练。 这次连父亲都对他刮目相看。 因为他比起之前学乖了,他每天按时、按点回家,按时按点去排练厅,19岁的他没有半点的舞蹈基础,但是他生生给自己的筋劈开,下大叉,竖叉、横叉,这种痛只有经历的人才懂。 但是段奕宏并不觉得苦,因为他有理想,有目标,有冲劲。 这一次他就是要拿下,他厚着脸皮去请教他们那里师范学校的一个声乐老师,去工厂上班赚钱上表演培训班等等,他尽一切努力让自己靠表演近一点。 -04-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次,段奕宏考上了。 他以西北片考生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中央戏剧表演系。 终于实现了梦想,考入了梦寐已久的表演学校,段奕宏应该满怀期待才对,然而并没有。 少年的心总是容易脆弱。尤其是在经历了那么多磨难之后,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可是看看身边的同学,他们帅气、靓丽,每个人好像都能轻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再看看自己,不仅形象不如人,就连知识储备,无论是从外在还是内在传达出来的信息量都是负值。 段奕宏陷入了自卑,他发现自己与这里的一切格格不入。 他茫然、心里不平衡,他问自己费尽心思考来这里是为什么,他看不到自己的希望和未来。 他开始怀疑自己做这个选择是否正确,以前他是一个非常任性的人,现在的他变得很内向,他不想见人,不喜与人交往。 甚至最严重的时候他想到了轻生,他觉得活着没什么意义。 但是一想到父母,想到他们为自己的付出,想到他们对自己的支持,他又觉得自己不能放弃生命。 最后是父母家人的爱和信任支撑段奕宏活下去。 大学四年段奕宏没拍过戏,他默默锤炼学好专业知识,他像一块海绵一样不断吸收,消化。 1988年,段奕宏毕业后进入国家话剧院,并出演了个人首部电视剧《母亲》。 段奕宏生性不会谄媚、不善逢迎,更不愿意求人,毕业后多年他都一直默默演戏。 直到《士兵突击》中的袁朗在网络上引起广泛热议,他凭借这个角色入围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他才被更多的人看见。 有人以为段奕宏运气好,一炮而红,实际上这是他多年沉淀、甘于寂寞的结果。 其实,早在警匪剧《刑警本色》中,段奕宏就凭杀手罗阳就走进了部分观众的心里。 只是那时的他羞涩、内敛,面对新闻记者的采访,他总是安静又悄悄的闪在一边,有一位记者很清楚的记得,当时在《刑警》的发布会上,王志文还专门拉他过来跟自己介绍:
只是他不善于在镁光灯下展示自己,他更喜欢在各种角色中创造,吸收精华。 不过金子的光芒是藏不住的。 《士兵突击》后,编剧兰晓龙看了段奕宏塑造的袁朗,又专门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写了龙文章。 龙文章是该剧的核心人物,换句话说就是编剧写这个人物就是为段奕宏写,因为只有他才能演出灵魂。 段奕宏也不负所望,凭借这个角色获最佳男演员的提名,并在“上海电视节电视剧观众票选活动”中,段奕宏凭借龙文章一角获得最具人气男演员奖。 毕业之后,沉浮十载,段奕宏的演艺事业迎来新高峰。 此后在《大时代》《白鹿原》《楚汉传奇》《烈日灼心》《海上孟府》《暴雪将至》《大秦赋》《双探》《长津湖》《八角亭谜雾》等几十部影视剧中都奉献了精彩。 陈数曾说过段奕宏跟其他演员不一样,有人演戏,是在飙演技,但段奕宏是拼心血。 这样演戏,是很伤身体的。 但是段奕宏却乐此不疲。当然我们也好喜欢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