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成大一首用意深婉之作,小中见大,蕴含深沉的家国情怀

 海曲上人 2023-05-05 发布于山东

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写在前面

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种,今河南皆种之。”,这是范成大《西瓜园》一诗的小序,意思是说,西瓜味淡多汁,原来只在燕北一带种植,如今河南也遍地种植了。

燕北多指内蒙古西南地区,为女真族(金朝)的起源地,西瓜传入后中国后,最先在新疆种植,而后由契丹传入金国,直到南宋后期才得以在江南地区广泛栽培。

乾道六年(1170年),范成大以祈请国信使的身份出使金国,途经河南,看到原本种在燕北的西瓜,而今遍植北宋故都所在地,慨叹不已,不由得心生亡国之痛。

五月受命,六月出京,八月渡淮,范成大沿途写下了七十二首价值最高的使金纪行诗,《西瓜园》是第二首,写出了今非昔比的不胜感慨,饱含深沉的家国情怀。

文章图片1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宋 范成大《西瓜园》

简译

露冷霜寒,沙土地上,藤蔓碧绿的西瓜还在生长,时节到来时,各地都有西瓜可供食用。

西瓜虽然个头大果肉多,但却寡淡如水,味道一般,比不上同是来自西域的葡萄和苜蓿。

文章图片2

赏析

这首小诗像叙家常一般,和读者讲述沿途所见,可看似平静的语气下,却是掩藏不住的波涛汹涌,那是对故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此诗的前两句写北瓜南种,暗寓故国开封已经被金人占有,且中原百姓已经被胡化。

西瓜和葡萄苜蓿一样都来自异域,在北方的金国得到大面积种植,范成大使金时,南宋还没有种植的先例,更别提北宋时期了。

可到如今,原本属于燕北的西瓜却在中原的土地上得到广泛种植,日久年深,故国难复,中原百姓已经融入了胡人的风俗习惯。

民亦久习胡俗,态度嗜好,与之俱化,最甚者衣装之类,其制尽为胡矣。”,彼时,北宋灭亡43年,故国百姓俱已被胡化矣。

来到故都,触目皆是破败凋零的荒凉景象,再不复当年的繁荣昌盛,范成大心痛不已,当他看到农田里的西瓜,更是感慨万千。

文章图片3

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后两句写西瓜虽然外形大却内里空虚,寡淡无味,不如早已植根南方的葡萄和苜蓿。

这两句意寓深厚,范成大和陆游一样,是坚定不移的主战派,此次使金也是为壮朝堂之威,所以他决不允许自己屈于金人之威。

靖康之变后,北宋走向灭亡,不仅都城被金人据为己有,而且,在宋室南迁后,宋金分界线又被迫南移千余里,到了淮河中流。

大好河山拱手相让,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图恢复中原,只一味地割地赔款求和,中原百姓沦为北宋遗民,饱受金人欺凌。

收复中原失地回归故都,这简单的愿望却遥不可及,而南宋又处处受到金国的挟制和欺负,想到此处,范成大又怎不痛心疾首。

可金人再强大又如何呢,在范成大眼里也不过外强中干而已,所以面对金人的淫威,他风骨凛然不卑不亢,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文章图片4

写在后面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宋 范成大《州桥》

彼时,范成大一行人途经汴京时,汴梁的百姓都涌上前来,含悲忍泪询问王师何日北归收复中原,以后不再受金人的奴役欺凌。

走在昔日的御街上,不言自己内心的亡国之痛,只写沦陷区百姓渴盼光复的殷殷之情,足见诗人对南宋小朝廷卑躬屈膝的不满。

和《州桥》的直抒胸臆不同,以上分享的《西瓜园》看似波澜不惊,却用意深婉,平静的田园风光背后寄托着深沉的的故国之思。

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种,今河南皆种之。”,寥寥数字,看似平静的叙述,却意蕴深厚,隐藏着深沉的家国情怀,这就是《西瓜园》一诗的动人之处……

参考资料

范成大:《揽辔录》

范成大:《石湖诗集》

百度百科

文章图片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